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矿区处于四川西部南北向构造带与四川盆地北北东向构造带交接部位,华南板块上扬子古陆块康滇地轴东侧。矿体赋存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第一段(P2β1)顶部,含矿岩石主要为含炭硅质页岩和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层位控矿,矿体似层状产出,岩层及含矿层产状缓,含矿层较稳定;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受层位控制的玄武岩型铜矿,与构造和热液作用有关,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角砾岩、热液蚀变、含炭质等均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彰武断陷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对松辽南部的彰武断陷白垩系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其生烃潜力。彰武断陷白垩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成熟度统计分析与饱和烃色谱共同反映了:(1)九佛堂组烃源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低-成熟的"三高一低"的特征。(2)烃源岩有机质母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混生,九佛堂组主要来自半深湖-深湖相低等水生生物,沙海组更多地混入了陆生高等植物。(3)九佛堂组-沙海组烃源岩沉积水介质环境从半咸水-淡水的演变过程,总体处于还原环境。九佛堂组烃源岩是彰武断陷中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好-好的生油潜力,沙海组烃源岩次之。  相似文献   

3.
柴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东部祁连山南缘石炭系海相地层发育全、分布广且厚度大,岩性多以暗色泥质岩(包括碳质泥岩)和灰色碳酸盐岩为主.借助于有机元素分析仪、碳硫分析仪、岩石热解仪、色谱-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区地表30个暗色泥质岩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泥质烃源岩氯仿沥青"A"和生烃潜量(S1+S2)含量较低;但有机碳含量较高,介于0.40%-4.93%,平均为1.13%(除两个碳质泥岩样品外).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部分为Ⅱ2型;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性的较成水环境,母源以陆生生物为主,也有较丰富的低等水生生物.除北部中务隆山前石灰窑、红山中沟及柏树山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已变质外,盆地内部都兰地区烃源岩Ro值介于2.44%-2.70%(平均为2.60%),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石灰沟、城墙沟及扎布萨尕秀等地区烃源岩Ro值介于0.85%-1.39%(平均为1.12%),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综合评价该区石炭系泥质烃原岩为中等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主要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广泛分布的咸化湖相盆地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环境意义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新生界咸化湖相地层生油岩及原油中饱和烃、芳香烃等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咸化湖地层中有机质的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组合 )特征 ,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地层中的有机质 ,又与海相地层中的有机质存在明显的差别 .进一步讨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地球化学成因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并对其中部分生物标志物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指相意义作了探讨 .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组合特征和环境地球化学意义分析 ,初步认为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咸化湖盆咸化湖泊的形成与海浸作用没有直接的联系 .  相似文献   

5.
采用饱和烃GC-MS等地球化学测试技术,通过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西大龙口梧桐沟组—锅底坑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的分析,对该套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Ⅱ型、Ⅲ型;梧桐沟组—锅底坑组烃源岩中藿烷/莫烷为2.47~7.27(平均4.74),有机质演化主体已进入成熟阶段;烃源岩中Pr/Ph为0.77~1.40(平均0.96),表明沉积水体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C_(22)/C_(21)值较低,C_(24)/C_(23)值较高,介于0.45~0.72之间(平均0.59),表明该套烃源岩为湖泊相沉积;该套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同时也有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6.
城口地区是我国锰矿资源重要产出基地之一。以城口地区大渡溪锰矿为研究对象,详细叙述了大渡溪锰矿床地质特征(包括赋矿层位、矿体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石成分以及矿体围岩组成等)。结合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的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为原生沉积、碳酸盐还原和生物作用三者结合的产物,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成矿模式,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含铀砂岩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机理及多种能源共存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盆地型多种能源富集成藏(矿)的潜在的规律.含铀砂岩的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样品δ13CPDB值变化范围为-4.2‰~-23.62‰,大部分样品δ13CPDB值落在碳酸盐岩δ13CPDB值范围内或略低,4个样品δ13CPDB值均低于-10‰;样品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为0.5%~16.12%.综合分析表明:含铀砂岩所属的中侏罗统直罗组在浅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到过来自深部流体的交代渗滤作用,在淋滤与溶解盆地下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过程与古生界的油气相互混合,在砂岩的成岩(成矿)过程中并且具有一定比例有机质的加入,使得含铀砂岩的胶结物中碳同位素值变低.含铀砂岩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和一定比例有机质进行水岩交换作用,有机质的参与促使本区铀矿质的络合与运移,最终在有利氧化-还原条件下沉淀和富集.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烃源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等方面 ,综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各时代岩样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 ,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①古生界岩样的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 ,其中 ,石炭系泥岩可能为比较好的生油岩 (须证实 ) ,石炭系灰岩在部分地区 (如羊肠子沟石灰沟和德令哈北 )也可能为烃源岩 ,而其他古生界层系可能不是本区有利的烃源岩 ;②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Ⅰ ,Ⅱ型干酪根 ,且大多达到成熟—高、过成熟阶段 ;③烃源岩多数为强还原环境下沉积的海相碳酸盐岩、泥页岩 ,部分为海陆过渡相的弱氧化至弱还原环境沉积。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浅层生物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一直被认为完全是由第四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第四系生物气藏探明储量与源岩条件之间不匹配;(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三湖坳陷气田区域第四系发育了大量的气烟囱;(3)生物气组分特征表明有热成因气混入的可能性;(4)乙烷等重烃气碳同位素特征表明三湖坳陷第四系气藏有腐泥型生物气混入;(5)三湖坳陷上第三系狮子沟组发育偏腐泥型有机质.笔者认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藏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模式,第四系的浅生物气由上第三系狮子沟组生物气与第四系生物气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10.
郎山组是措勤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位于措勤盆地它日错凹陷的郎山组烃源岩为研究揭示该区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郎山组烃源岩展开了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表明:郎山组烃源岩遭受了1~2级的生物降解作用;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烷和甾烷等相关参数反映了烃源岩的母质为混合来源,并以低等水生生物(如藻类)为主。烃源岩的形成环境为相对还原的低盐度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达到了高成熟阶段。生物标志物参数进一步反映了郎山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对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实测剖面的基础上,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牛堡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偏低,泥页岩和泥晶灰岩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6%和O.15%,泥页岩表现出较差烃源岩特征,泥晶灰岩则表现为中等烃源岩特征.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泥晶灰岩有机...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拗陷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拗陷中侏罗统广泛发育,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层系.野外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侏罗统烃源岩主要以油页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为主.油页岩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平均为7.95%,有机质类型属Ⅰ-Ⅱ型,为好生油岩;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交化大,但80%以上的样品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大于1%,65%样品的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及烃源岩厚度特征分析表明,平地泉组发育湖相泥岩,在凹陷内分布广泛、厚度大,为东道海子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凹陷东北部滴南地区平地泉组烃源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Ⅲ型,热演化达到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平地泉组门限深度为2 350m,生油高峰深度为2 900m左右。结合邻区资料,认为东道海子凹陷主体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达到生油高峰-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生排烃特征、发育古环境、有机岩石学及原油特征等手段,探讨歧口凹陷沙一段低熟烃源岩生烃、排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沙一段低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具有集中排烃、高效排烃的特点。沙一下段烃源岩发育的环境主要为干旱气候下的咸水环境。藻类及显微组分中的矿物沥青基质是低熟烃源岩形成低熟油气的物质基础。歧口凹陷存在大量未熟-低熟的原油。  相似文献   

15.
烃源岩有机碳测井定量评价及在高邮凹陷永安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鉴别、提取高邮凹陷永安地区阜四段烃源岩,来标定测井曲线与有机碳含量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对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TOC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89.3%,符合程度良好.该方法的有机碳计算值弥补地化资料的不足,对烃源岩的定量评价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陕西青山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含矿岩系、控矿构造等的研究,认为区域棋盘状构造控制了矿床位置,矿区棋盘状构造控制了矿段的分布,地层、岩相、棋盘状构造共同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形态.矿床的矿源层为热水沉积形成的上泥盆统九里坪组;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水源为受较强烈构造作用改造的古大气降水,铅同位素反映热源可能为深部侵入岩体提供.认为该矿床为热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南部内蒙古林西地区发育有晚古生代地层,其中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巨厚层暗色泥岩,具有潜在的生油、储油环境。通过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泥岩显微组分、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成熟度进行特征研究。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平均0.61%,表明有机质丰度较高,属于较好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但由于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且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的高变质演化阶段,生烃应主要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18.
 二连盆地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始于1955 年,目前已发现了扎布油田、吉格森油田等十余个油田,但是二连盆地的勘探也存在着地质情况复杂、勘探难度大、探明程度低等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虽然50 余个凹陷都自成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有相似的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特征。但是每个凹陷,甚至是同一凹陷中不同的洼槽,它们烃源岩的展布、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别很大。分析了二连盆地20 余个凹陷、30 余口探井下白垩统烃源岩资料,总结烃源岩的展布、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它们的差异性以及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连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对油气产出情况和油气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暗色泥岩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基本达中等以上、有机质类型更偏腐泥型-I型或II1型、埋深大于该凹陷生油门限深度的凹陷油气产出情况更好。阿尔善组烃源岩对油源的贡献比腾格尔组更大,阿尔善组烃源岩对油气的分布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升温速率下加水热模拟残余样品热解生烃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初次生烃时的升温速率对残余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次生烃时较慢的升温速率有利于烃类的初次生成,而残余有机质的二次生烃潜力明显降低,二次生烃时的启动温度增加;初次生烃时较快的升温速率不利于烃类的初次生成,但残余有机质二次生烃潜力大,再次生烃时的启动温度降低。通过模拟条件与实际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地质条件下也存在上述规律。在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演化和地温变化情况下,可以对烃源岩的初次生烃量和二次成烃潜力进行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