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比研究了黄河小浪底地区在退耕还林后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中共有植物119种,农林生态系统中共有植物105种.生态公益林与农林复合经营的群落的相似性较低,它们之间共有种为33种,而特有种数分别为86种和72种.生态公益林中的坡顶灌草丛、侧柏林、刺槐林和栓皮栎林中的物种重要值比较一致,不同于荒坡和坡底路边灌草丛植物;农林生态系统的物种重要值与生态公益林有所不同,植物主要是以草本为主.对于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在水平结构上,生态公益林和农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以聚集分布为主,随机分布为辅,未出现均匀分布状况;在垂直结构上,生态公益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垂直分布的复杂程度较高.而在农林生态系统中,场院和弃耕地中的植物垂直分布差异显著, 田埂上的植物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后,生态公益林和农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生物多样性都显著增加,且生态公益林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比农林生态系统高,其物种的丰富度是农林生态系统的1.2倍.在生态公益林中,侧柏林和刺槐林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栓皮栎林,物种数为刺槐林>侧柏林>栓皮栎林,且Pielou均匀度指数也呈现相同的趋势;在农林生态系统中,耕作区上的植物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均高于农林复合经营的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2.
关中北部塬区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群落优势种的概念和判别方法 ,认为林地群落优势种是在群落中数量大、密度相对稳定、分布比较均匀的广布种 ,并提出优势种指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别方法 .同时 ,以幼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与林木危害程度相关的群落关键种的概念以及关键种指数的计算公式和判别标准 .指出群落关键种的实质是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种群 ,其密度和组成比与林木的被害程度呈正相关 .用林木受害程度与各种群密度或组成比的相关系数作为关键种指数 .相关系数越大 ,种的关键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选取湖北省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退耕年限的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地进行了植物多样性调查.通过Jaccard相似性指数、Gleason丰富度指数比较,分析了不同退耕年限对群落植物多样性丰度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样地退耕后的植物群落大致经历了白车轴草、鸭儿芹群落→杂草类群落→毛茛群落→山酢浆草群落4种群落类型的演替.退耕50年的样地与未耕种过的自然生境的物种组成相似度最高,Jaccard相似性指数值为0.3,退耕5~6年的样地与未耕种过的自然生境的物种组成相似度最低,Jaccard相似性指数值为0.021.各种地类的植物Gleason多样性丰富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未耕种过50年30年20年10年5~6年.该研究可为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土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2008年夏季和2009年春季,对河南省民权林场不同林地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大型土壤动物3门7纲17目51科,其中优势类群2类,常见类群3类.由于5种林型利用方式不同,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个体数密度从多到少依次是纯杨树林>杨槐混交林>宽行农林间作林>纯槐树林>窄行农林间作林,物种丰富度从多到少依次是纯杨树林>宽行农林间作林>纯槐树林>杨槐混交林>窄行农林间作林.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密度的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呈现表聚现象.不同林地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密度随季节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夏季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5.
植被覆盖的河道水流纵向流速垂向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天然湿地灌木植被群落交错区植被特征参数垂向变化对水流流速垂向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室内实验。在室内水槽种植灌木植被和灌木-草本植被,沿纵向方向设置5个监测断面,垂向布设若干测点,利用Doppler流速仪测量纵向流速,比较分析单一灌木植被群落和群落交错区内纵向流速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被之间水流纵向流速垂向分布近似为双曲线;植被冠层以上流速垂向分布符合幂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6.
叶永忠  汪万森 《河南科学》1999,17(A06):61-64
系统研究了河南伏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和组成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的不同种类及其个体数以及在海拔垂直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群落类型与物种丰富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川西平原农田啮齿动物群落变量的总和、年间和月间变动情况及统计学特征,其变量是:物种数、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真实群落4个变量的所有值均在模拟群落变量的95%置信区间内。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显示出了相似的变动规律。真实群落4个变量与模拟群落4个变量也显示出了相似的变动规律。当零假设为这些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时,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方法检验,得到的结果与偏度和峭度显示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结果说明,要估计一个变量的置信区间,需要有足够大的样本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对该地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子午岭地区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出天然混交林天然纯林人工林的特点,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人工林;在群落垂直层次多样性上,该地区各森林群落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总体上呈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趋势;在演替系列中,演替中期或中后期的森林群落类型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β多样性上,森林群落之间的相异性普遍较低,但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与其他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选取正在迅速城镇化的浙江省杭州市瓶窑镇,按其自然环境梯度设置调查样带,采用GIS软件MapInfoprofessional 6.5 SCP对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景观异质性指数(破碎度指数、蔓延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过渡区域的城乡交错区和农林交错区表现出较高的景观破碎化,景观多样性程度也较高;城区人工景观规划单一,异质性程度较低;林区主要由人工种植的次生林构成,结构简单,景观多样性最低.比较分析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鸟类多样性指数间的变化趋势,交错区域的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破碎度指数明显高于临近区域,鸟类多样性也高于临近区域,鸟类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景观多样性最高的农林交错区,鸟类多样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8月应用样线铗日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夏季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220只,根据生境状况、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将其归为4个群落,并根据各群落的优势种进行了命名,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Simpson的优势度指数和Whittaker相似性指数,分析了该保护区夏季不同海拔高度啮齿动物群落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大的都是位于中海拔(1800-2500m)受到中度干扰的次生灌丛、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通过对群落相似性指数的计测可以看出生境类型与物种分布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主导的生境变化中植物垂直密度变化对地表蚂蚁群落的影响,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天然次生林、桉树林、紫胶林、紫胶-玉米混农林、橡胶林、玉米旱地和农田7种生境的地表蚂蚁群落,并使用利维杆(Levy pole)方法调查了不同生境的植物垂直密度.共采集地表蚂蚁16 704头,隶属于8亚科44属106种.结果显示:1不同生境中植物垂直密度变化明显,7种生境在0~125 cm 5个区段和大于300cm区段的植物垂直密度差异显著;0~100 cm区段桉树林植物垂直密度最高;100~200 cm区段植物垂直密度在天然次生林等5种生境中变化明显;大于300 cm区段橡胶林植物垂直密度最高.2不同生境地表蚂蚁物种丰富度(!2=140.867,P0.01)和相对多度(!2=133.359,P0.01)差异显著,其中,紫胶-玉米混农林地表蚂蚁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均最高,天然次生林和桉树林居中,农田最低.不同生境地表蚂蚁群落结构有差异(ANOSIM Global R=0.616,P0.01),植物垂直密度相似生境的蚂蚁群落结构较为相似.3地表蚂蚁物种丰富度与25~50cm区段植物垂直密度正相关(Pearson=0.156,P=0.024);地表蚂蚁相对多度与大于300 cm区段显著负相关(Pearson=-0.149,P=0.031).大于300 cm区段只对天然次生林地表蚂蚁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Y=e6.85+1.344X,P=0.04);150~175 cm区段(Y=e18.61+2.36X,P0.01)及大于300 cm区段植物垂直密度(Y=e18.61+0.680X,P=0.01)只对桉树林地表蚂蚁相对多度有显著影响.25~150 cm区段植物垂直密度与桉树林、紫胶林和紫胶-玉米混农林的地表蚂蚁群落结构影响较大;超过300 cm区段对橡胶林地表蚂蚁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具有复杂下层植物组成的生境能够为蚂蚁提供保护、增加不同的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有利于蚂蚁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河南伏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布和组成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的不同种类及其个体数以及在海拔垂直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群落类型与物种丰富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样地法,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分析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乔木和草本种类丰富,但灌木种类较少.调查区域内乔木共28种,灌木26种,草本91种,分属58科107属,各种类主要以阔叶落叶种为主;2)群落水平结构分布规律不明显,但在垂直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分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草本层结构相对复杂稳定,灌木层结构单一;3)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明显,群落Ⅰ、群落Ⅱ、群落Ⅲ都由3~4个优势种组成,群落Ⅳ乔木层只有1种优势种,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短时间不会改变这种状况;4)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各群落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远小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即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呈正相关.整体来看,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趋势为群落Ⅱ群落Ⅲ群落Ⅰ群落Ⅳ.  相似文献   

14.
浙江丽水太山芒萁灌草丛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圣潮  王昌腾 《河南科学》2005,23(4):538-542
通过样方调查,对芒萁灌草丛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芒萁群落乔木种类较为单一,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较高,群落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人工刺槐林群落与灌草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垂直结构、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人工刺槐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 ,物种数目增加 ,生活型谱更接近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类型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灌草丛群落的灌木层低 ,生态优势度较高 ;林下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均较高.这表明人工刺槐林群落对灌草丛群落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区选择农田、退耕地、人工林地和荒漠草原4种生境类型,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线虫(Namatoda),常见类群为螨类(Acarina)和弹尾类(Collembola).从4种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对比分析看,退耕地的丰富度较高,多样性较大,荒漠草原的各种指数相对较低.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看,个体数和类群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表聚性明显.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春季,人工林地个体数较多,退耕地个体数较少,农田类群数较多.夏季,农田个体数较多,荒漠草原个体数较少,退耕地类群数较多.秋季,人工林地个体数较多.农田个体数较少.人工林地类群数较多,退耕地类群数较少.  相似文献   

17.
乌冈栎群落是广泛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山地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在植物区系学、植物生态学和古植物学方面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优势度的测定,对5个地区的乌冈栎群落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环境因子对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乌冈栎群落的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的均匀度高于灌木层,各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分布情况.物种多度分布模型表明,各地乌冈栎群落乔木层均表现为对数级数分布,而灌木层少数地区表现为几何级数分布.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键性因子是温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退耕还林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的影响并对退耕还林后土壤恢复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退耕还林10年后的多树种混交林和单一树种经济林2种模式林地的纤毛虫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共发现纤毛虫70种,隶属10纲21目30科42属;退耕还林样地的物种分布和农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农田退耕后纤毛虫种类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呈现增长趋势且以多树种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纤毛虫优势类群由农田的篮环目(Cyrtolophosidida)演替为退耕后的尾柱虫目(Urostylida).冗余分析显示,在生态恢复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有机质和总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纤毛虫群落复杂程度的关键因子,表明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可以作为响应退耕还林生态效应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上海郊区夏季鸟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1年和2002年夏季对上海郊区不同生境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8种,隶属11目25科。上海郊区夏季鸟类平均密度为2.7237只/hm2,现存生物量为276.0663g/hm2。鸟类多样性指数为2.2815,均匀度指数为0.5407,优势指数为0.2254.农田居民区、滩涂湿地和丘陵林地三种典型生境中,湿地鸟类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但密度最低;农田生境多样性最低,但密度最高,林地生境种类最少。研究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夏季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特征差异显著,但群落结构稳定,改善环境的自然性、增加空间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等可使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野外样方调查的方法,从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等层次对北京市顺义区农林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农田景观斑块较小、数量大、形状较规则,物种多样性不高,农林复合景观物种多样性较高;疏林地景观斑块面积差异大,破碎化程度高,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有林地由于保护较好,斑块连通性较好,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且群落组成丰富,乔灌草结构分明,物种多样性最高。多种方法的结合有利于从不同层次监测同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