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首先考察了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中鼻音韵尾脱落现象的分布、特点,然后指出,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之间共同存在的鼻音韵尾脱落现象不是其他方言影响的结果,而是其自身语言特点的保留,这为我们推测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之间的密切联系再次提供了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2.
粤北土话中类似赣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土话是分布于粤北山区的一群归属未明的方言土语,《中国语言地图集》称之为“韶州土话”。从共时的语言特征来看,粤北土话与周边的客、粤方言及西南官话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显然不属于上述各方言。粤北土话内部分歧颇大,但都具有一些类似级方言的特点,这非常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从语音、词汇和小称三个方面比较分析粤北土话与赣语的共同特点.并试图通过移民史来阐释这些共同特点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考察桂北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一致性的音韵特点,并探讨这些相同点的形成原因及其时间,最后指出:桂北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是不同时期汉族移民历史沉淀以及同当地土著民族互相影响的结果,至宋代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
从特色词看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了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部分特色词 ,它们是 :铛、箸、着、恐、公 /婆、息、飞鼠、白公 /白婆、生鸡、臊甲、马荠、鼻头。这些词或者是古汉语传承词 ,或者是古越语底层词 ,或者是方言创新词。在此基础上同其他方言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 :这些特色词不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 ,这说明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在历史上有过比较密切的联系。它们现在所呈现出来的差别可能是后来其他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的情况,扼要介绍了大会宣读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及讨论的热点问题,并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6.
湖南东安土话分为花桥片、中田片、井头圩片和高峰片四片。文章对高峰片土话的语音特点作了一个概略介绍,包括声韵调以及中古声韵调在高峰土话中的一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会的决定 ,广东省教育厅的批准 ,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韶关大学联合主办的“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拟定于 2 0 0 0年 1 0月在我校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交流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调查研究的成果 ,研讨粤北土话与客、赣、湘方言及湘南土话的关系。本次会议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国巴黎东亚语言研究所等国内外的四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这将对促进粤北方言土话的研究和开发 ,对我校的学科建设等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将承办“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中文系@朱增志…  相似文献   

8.
向阳和石陂分别是韶关市武江医西河镇和浈江区新韶镇下属的村落,原本通行归属未明的韶关土话。现在,向阳正在转用粤语,而石陂正在转用客家话。这两个村的土话受各自所转用的方言影响而产生变异,不过。变异的程度不同:向阳土话受粤语的影响很浅,而石陂土话受客家话的影响非常深刻。产生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它们各自与所转用的方言接触时间长短不同:向阳土话与粤语的接触仅有几十年,而石陂土话与客家话的接触则已有了几百年。  相似文献   

9.
韶关西河土话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韶关西河土话音系包括声母21个、韵母51个和声调7个,其声、韵、调各有一些显的特点。另外,韶关西河土话还有其自身的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韶关土话是分布在广东韶关的一种归属未明的方言。韶关土话的名词后缀"嘀""哩""咯/得"的使用情况相当于普通话的"子""儿","嘀(得)""哩"是唐宋时期江西移民所带来的赣方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学界就胡适倡导白话、鼓吹白话文学于文学史上的意义多有评论,但关于白话和白话文学概念本身却少有论述,至于概念背后所蕴涵的精神实质更是鲜见探讨。胡适是从强调“俗”和“民”的双重视角来界定白话的,并赋予白话文学以俗话文学或通俗文学和俗民文学两方面的内涵,由此孕育了现代民俗因子的思想潜质。  相似文献   

12.
徽州古民宅木构架的地域特征明显,文章通过对遗存明、清徽州古民宅的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史料的分析,对徽州古民宅中穿斗式木构架的结构构件以及构件之间的连接等在结构和构造上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徽州古民宅中穿斗式木构架在材料选用上就地取材、因材施用,注重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节点刚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代乡土与现代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当前建筑中存在的建筑特色危机和所面临的旧城的保护与更新,重提了"当代乡土"的设计理念,剖析了传统建筑中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蕴涵的生态美学的设计思想,分析了"当代乡土"与"普通城市"两种建筑设计观的利弊得失,最后提出以当代乡土观完善对历史名镇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4.
对从晚清到“五四”一段白话与文言冲突、调适、转换的过程,不能仅作抽象之评价,对于“白话”不能作概念化理解,更需具体细致地加以剖析,方能感知新文学革命的丰富内涵。仅自晚清一段白话与小说地位上升之关系看来,文白转换绝非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与文体秩序的调整、“文学”观念的萌动、作家价值取向的转变纠葛缠绕、紧密相联。“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全面变革正孕育此中。  相似文献   

15.
文言的衰微为白话提供了必要的活动空间,在文言文的废墟上“五四”白话文运动顺理成章地建构了“五四”白话文诗学。“五四”白话文学在语言范式革命的推动下确认了自我的本质特征,从文学语言、文体形式与文学观念三个维度初步完善了关于自我与世界的言说方式,“五四”新文学也因此成为一种根基深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李渔白话短篇小说巧妙的结构设置是其小说情节得以存在的基本前提。为探究李渔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从巧合、误会、悬念、埋伏照应、"结构核"等结构手法入手,分析了李渔曲折离奇故事情节的构建方法,进而使读者更好地探讨和把握李渔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7.
说古文今译     
从上世纪早期初兴时起,古文今译就不乏反对者。百年来的今译实践虽然产生了大量今译书籍,然鲜有如人意者。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古籍今译呈现一哄而起的局面,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人们认为的古文今译的几种功用或者不能成立,或者不那么有效。今译固然有其功用,但实际上它主要是译给自己看的,不是供给别人读的。就现状而言,将今译公开出版多数情况下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18.
方言与中国现代白话新诗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诗人对语言的提炼、纯化,外部势力强加于语言的“雅正”、“规范化”,使得新诗不断地去方言化。另一方面,新诗因语言整体走向上的白话化、口语化倾向而与原生态方言保持着血缘关系。新诗的去方言化与方言入诗,可以喻之为方言入诗的困惑与诱惑,它们构成了现代白话新诗语言维度上的钟摆现象,具体的摆向依赖于特定历史时期对新诗语言观念差异性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毛新青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1):20-22,68
刘师培是最早提倡“言文合一”的学者之一。他从启蒙教育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创办白话报和运用白话文进行教学的主张,以西方传入的进化论作为理论武器,论证了白话入文的历史必然性。他还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的白话文,实际上成为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在中国现代白话文建设之初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出现在清朝康乾时期邹必显的《飞跎全传》是一本很特别的话本小说,它通篇用扬州话写成,并且使用的几乎都是市井方言俚语。从这些极具特色的市井语言中我们可以窥探当时扬州的人间世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