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通过营养液培养技术,测定了镉污染状况下(Cd2+含量为5.0 mg/kg)11个乔木型柳树杂种158个无性系叶片和枝条的镉含量.结果显示:枝条镉含量在27.50~142.16 mg/kg之间,叶片镉含量在29.41~242.63 mg/kg之间;6个主要杂种间的无性系叶片及枝条的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各杂种叶片和枝条的镉含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多数无性系的叶片镉含量高于枝条的镉含量,比值平均为1.2.因此,可以通过无性系测定以选育枝条及叶片镉含量高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品种柳树的耐盐能力,以三个新品种柳树为材料,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20、40、60、80 mmol/L)水培条件下植株15项生长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采用等权灰色关联度分析、熵权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主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柳树幼苗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结合聚类分析,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H2O2含量及叶片相对含水率更适于作为柳树苗期耐盐性主要鉴定指标;综合考虑四种分析方法,无絮柳1号(Salix matsudana 'Wuxu1')(培育代号A34)、湿地柳1号(Salix matsudana 'Shidi1')(培育代号A42)具有较好的耐盐特性,可作为盐土开发利用的备选种植品种;主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为柳树幼苗耐盐性筛选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36个欧美观赏海棠品种(种)应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指导欧美观赏海棠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观赏海棠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从观赏性、适应性及抗寒性等方面筛选出15个评价因子,对36个欧美观赏海棠品种(种)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色、花期、果期及果色性状是影响欧美观赏海棠应用价值的主要因子。根据AHP评价结果,将36个引种观赏海棠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包括‘红丽’海棠等6个品种(种),推广应用价值最高;Ⅱ级共17个品种,应用价值较高;Ⅲ级共11个品种(种),应用价值中等;Ⅳ级仅有‘莱姆’和‘蒂娜’品种,综合应用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20多个乔木柳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并对其速生性、适应性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7年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旱快柳、垂爆109柳的适生范围可延至北纬48°05;J329柳主干明显通直,7年生高生长达到9.02米,年均生长1.29米;径生长达到11.4厘米,年均生长1.6厘米。表现了良好的速生性,并具有较好的抗寒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相似文献   

5.
桉树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琼  苏勇  郭文锋  兰俊  熊涛  张磊  温远光 《广西科学》2015,22(6):586-592,599
【目的】通过对39个桉树(Eucalyptus)无性系多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筛选出速生、干形好的优良无性系,为桉树的良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各桉树无性系品质进行综合比较与优劣排序。【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9个无性系的树高(H)、胸径(DBH)、单株材积(SV)、枝下高(LBH)、干形(SF)等性状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39个无性系中,综合分值排前五的无性系分别是567-4,629-3,631-2,600-5和645-4,这5个无性系具有生长快、干形好等优良聚合性状;而649-9,623-3,664-2和628-3在单一性状(如单株材积或材性)表现优秀。【结论】综合筛选出的5个优良无性系可用于大面积推广,而单一性状优秀的4个无性系对未来桉树育种及定向性状改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洲黑杨×欧美杨F1无性系的多性状联合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美洲黑杨(I 69杨)×欧美杨(I 45杨)33个F1 无性系第 12 年生数据详细研究了林木生长、木材品质和干形性状联合改良的可行性,并与单性状直接选择进行了比较。通过独立淘汰法可以选择出生长和材积均较优良的无性系;应用指数进行综合选择时,综合性状得到改良,但单个性状的遗传增益比单性状直接选择的增益有所下降;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性状构建的指数进行选择,选出的无性系是材积比较大、密度比较高的优良无性系,与独立淘汰法选出的无性系有66.7%是相同的;当用生长性状、木材品质性状和干形性状构建多性状选择指数时,材积经济权重×10 与密度经济权重×10 是两个比较好的指数;按材积经济权重×10进行选择时,虽然木材密度遗传增益很小,但是材积的遗传增益可达 5.14%,指数遗传力为 0.653 5;按照密度经济权重×10进行选择时木材密度可以获得 6.27%的遗传增益而材积几乎没有减少,指数遗传力高达0.702。运用选择指数对多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和定向选择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分析了黑杨派新无性系苗期生长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方差分析表明,Ⅰ-69杨X小叶杨和Ⅰ-69杨X欧洲黑杨F1无性系的无性系效应、地点效应和无性系X地点效应均是极显著的。从各无性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指数,预测了它们的适应范围。这些无性系生长和适应性的关系在正方向上是独立的,生长和稳定性的关系是多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大都也是多变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青海省西宁市南山引进树种在该地区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从而为西宁市南山人工林建设选择适宜的树种,根据南山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各引进树种生长发育状况,以树种的生长势、繁殖能力、抗病虫害能力、保存率、干梢程度五项指标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构建了引进树种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树种适应性进行了总体评价,筛选出了适宜西宁市南山推广种植的国外树种5种,省外树种4种,乡土树种9种。筛选的树种为下一步南山的绿化工程提供了优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朱倩  周红宇  张敏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6):15420-15426
丘陵果园复杂环境使运输工作受限,为提高果园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构建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果园运输小车适应性评价云模型。以果园运输小车为例,综合考虑其各项适应性影响因素划分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与改进熵权法获取其设计的适应性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利用云模型中的逆向云发生器结合指标组合权重得到评价指标特征值;利用正向云发生器构建其综合等级评价云图,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果园运输小车整体适应性等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析表明,改进熵权-云模型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适应性评价分析是合理有效的,为今后农业机械产品的适应性提升提供新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附属绿地植物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乌鲁木齐市附属绿地园林植物选择要求,选择观赏性、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性、经济指标4个评价因素及18个评价因子构成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指数和法对乌鲁木齐市初选的192种园林植物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根据适宜度指数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效能为1级植物有37种;2级植物有106种;3级植物有42种;4级植物有7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柳树雌株性成熟后会产生严重的飞絮污染,阐明其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是控制飞絮污染的关键。研究柳树雌、雄花芽分化以及花序建成的关键时期,为性别分化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木本植物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雌株和雄株花芽及花序为材料,从当年6月至翌年2月分别在17个时间点采集样品,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雌、雄花芽分化及花序建成过程进行观察,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关特征。【结果】 簸箕柳花序建成初期为6月中旬至7月初,小花原基分化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雌、雄蕊分化期在9月上旬至11月初,11月中旬至翌年2月初雌雄花序进入休眠期,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为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期,随后雌雄花序开放。研究表明,花序外观形态变化与内部解剖结构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簸箕柳雌、雄花均为单性花。花序生长趋势总体呈“S”形上升趋势,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雄花序比雌花序外形稍大。簸箕柳花序外观形态可以用于判断花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簸箕柳花芽分化以及花序建成的完整过程提供了详细信息,为进一步阐明不同关键发育阶段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缘冬青(Ilex integra)和红果冬青(I. purpurea)的根系在NaCl胁迫处理中的转录组活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二者耐盐性差异的生理学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内含250 mmol/L NaCl的1/2浓度霍格兰德溶液对全缘冬青和红果冬青的两年生扦插苗进行盐胁迫处理,采集经0(盐处理前)、6和72 h盐处理的根系样品,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转录本,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两种冬青根系中的功能富集通路和特定代谢途径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全缘冬青根系盐处理6 h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2 616,盐处理72 h为1 802;而红果冬青根系盐处理6 h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1 831,盐处理72 h为3 490。全缘冬青盐处理6和72 h根系中共同的KEGG富集途径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亚油酸代谢、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甜菜红素生物合成,红果冬青根系6和72 h盐处理共同的KEGG富集途径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甜菜红素生物合成和亚油酸/花生四烯酸代谢为盐胁迫处理全缘冬青根系中特有的富集代谢通路。全缘冬青中受盐胁迫正调控的过氧化氢酶基因数多于红果冬青的,并且在盐处理下其表达水平远高于红果冬青的。【结论】全缘冬青根系较强的耐盐性可能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甜菜红素生物合成和脂肪酸脂类代谢等生理过程相关联;盐处理下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高效表达也可能是全缘冬青根系具较强耐盐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病枝获得疑似病原菌,并通过野外致病性测定该病原菌,结合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和EF-α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结果】完成了F6菌株致病性分析的科赫法则实验,证实了其致病性; 鉴定该菌为腐皮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SSC)]。【结论】腐皮镰孢菌复合种(FSSC)为引起龙爪槐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马蓝属中不少植物具有类似竹类植物的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现象,但对其研究不多。凹苞马蓝(Strobilanthes retusa D. Fang)是采自广西环江喀斯特地区的标本发表的新种,原记载仅环江有分布,由于标本较少,对其形态特征变异不甚了解。在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该种并补充描述,对研究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现象植物的开花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方法】对凹苞马蓝贵州居群观察其形态特征及开花习性;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凹苞马蓝的花粉和种子形态。【结果】凹苞马蓝为贵州新分布新记录,目前仅知分布于广西和贵州交界的喀斯特地区;凹苞马蓝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极面观多裂圆形,辐射对称,具3孔沟及12~15条假沟,外壁表面具波状纹饰;种子卵形,表面密被螺旋状多细胞长粗毛,基区大。【结论】确认凹苞马蓝是多年生一次性开花植物,根据标本记载推测其开花周期为7~10 a。讨论了凹苞马蓝的亲缘关系,并对凹苞马蓝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提供了线条图和形态照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花色多样,花期较晚,具有较大开发前景。日本晚樱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对丰富和开发国产樱花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以‘阳光’C. campanulata ‘Yokou’与‘松前红绯衣’C.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 ‘Matsumae-benihigoromei’杂交产生的种子实生苗为基础,观察与研究其花部器官的形态变化。结果 ‘名贵红’为自主选育出的具有新特征的樱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花径中等、花粉色、有香味、半重瓣等特征。通过连续7年的品种比较试验,显示其花部特征稳定一致。结论 ‘名贵红’是优良的红色系晚花樱花品种之一,具有较高园林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四季常绿,花香浓郁,深受大众喜爱。桂花优良品种的选育可推动桂花产业发展。【方法】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种植的桂花实生苗中选育获得彩叶单株,并对其无性系后代进行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结果】新品种‘南林彩锦’叶色变化明显,幼叶由初期的暗紫色变为水红、黄褐色,逐渐变为黄色,叶柄紫黑色,幼枝紫红色。【结论】该品种耐热性好,与已知彩叶品种性状均不相同,色叶观赏期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扩充国内观赏海棠新品种和观赏类别,选育集红叶、红花和红果者于一体的观赏海棠新品种。【方法】2005年,收集‘红丽’海棠(Malus ‘Red Splender’)自由授粉种子,播种后从子代中筛选集红叶、红花和红果于一体的海棠新品种。【结果】选育的海棠新品种‘大棠婷靓’(Malus ‘Datang Tingliang’),伞状花序,花型平,单瓣。花蕾紫色,花朵红紫色。花朵压平后直径4.5 cm,花瓣椭圆形,排列方式相连。树势强,树型直立,幼叶红色,开展叶片红绿色,叶面光泽度强,观赏周期长。【结论】‘大棠婷靓’花果艳丽,树形优美,符合新品种特异性,有较高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野茉莉属(安息香属)植物在我国种类多、分布广。分析野茉莉属不同树种不同时期的花香成分,有利于确定野茉莉属植物主要的花香成分含量及其化学结构,为野茉莉花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香料的化学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野茉莉属6个树种花苞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花香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萜烯类化合物是野茉莉属6个树种花香成分的主要物质。在不同花期检测到的萜烯类物质大致相同,在每个花期,野茉莉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萜烯类化合物是右旋大根香叶烯,其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 α-蒎烯是大花野茉莉和灰叶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其中灰叶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的α-蒎烯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 罗勒烯是郁香野茉莉、垂珠花、白花龙花香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而郁香野茉莉中的罗勒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 大花野茉莉花香成分中的马鞭草烯酮、白花龙中的石竹烯和α-葎草烯、郁香野茉莉中的(E)-β-罗勒烯、灰叶野茉莉中的α-异松油烯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结论】野茉莉属植物的花香成分种类很多,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丰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北美海棠在南方地区的适应性和观赏性,为有效引种和培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新优北美海棠品种(‘黛玉’、‘白兰地’、‘丰盛’、‘王族’、‘草莓果冻’和‘紫宝石’)为引种试材,在南方地区进行物候期、观赏性及耐热性观测和试验。【结果】6个北美海棠品种均能正常萌芽、展叶、开花、结果,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夏季生长适应性观测显示,6个品种在南方高温环境下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卷曲、叶缘枯焦等变化。生理适应性表明,各品种均能通过自身质膜热稳定性、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方式应对南方夏季高温环境。【结论】6种北美海棠在南方地区夏季高温环境下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能正常完成生活史,且表现出较高的观赏价值。引种的6种北美海棠表现最好的为‘黛玉’,其次是‘白兰地’和‘紫宝石’。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苗木生产和景观绿化中选择适宜的北美海棠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经济树种,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身,兼具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桂花新品种的选育不仅可丰富种质资源,更可推动桂花产业的发展。【方法】从桂花实生苗中选育出变异的彩叶单株并对其无性系后代进行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结果】选育出的新品种‘南林彩玉’,叶色由初期的紫红色变为粉红,逐渐转为橘粉、橘黄色,叶柄紫黑色,幼枝紫红色。【结论】通过DUS测试,该品种与已知彩叶品种性状均不相同,色叶观赏期长达半年,观赏价值高,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