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活中,人们常用智商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人类从石器时代靠进化得来的另一真正能力——交际能力。从事新兴科学"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理解人类大脑智力的关键,就是要理解人的大脑并不是某种多用途计算机。确切地说,在人类进化的亿万年中,人的大脑得以进化是为了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些任务对我们的祖先——古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人类从古人类那里继承来的这一遗产,仍存在于我们现代人的头盖骨里,并且影响着我们从选择谁做自己的伴侣,到诉诸暴力去解决问题;从我们如何讲一种语言,到人的道德观念和推理能力等几乎所有方面。在人类继承来的全部智慧中,"交际能力"是进化心理学家研究的最关键部分。在古代的热带大草原上,对古人类的最大挑战不是觅食和躲避猛兽,而是  相似文献   

2.
让古人类“复活” 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考古学家通过古人类的化石标本,对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类进行研究。阐述人类进化的历程。让公众了解人之由来。  相似文献   

3.
<正>1964年4月,一些科学家宣布发现了"灵巧的人"(能人),这给古人类进化领域带来的争议一直延续至今。本文中,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古人类学家伯纳德·伍德(Bernard Wood)基于长期的研究,认为我们对于人类的进化或许所知甚少,仍需不断进行探索。半个世纪前,来自英国的肯尼亚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等人提出了一个富有争议的观点,即在坦桑尼亚东非大裂谷中发现的一具化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家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着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到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了两大唱对台戏的理论。其中一个理论名为多区进化说(Multircgional cvolution),它认为人类在大约两百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作为单一的物种在东半球的各个地区进化,彼此间通过互相交媾和文化交流而联系起来。另一个理论是走出非洲说(Out of Africa),它认为现代人类是在晚近得多的时候起源于非洲的,这些起源于非洲的人是完全不同于尼安德特人和其它古人类的一个新种并逐渐取代了后者。  相似文献   

5.
“露西”是1974年10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当前对“露西”的步态等问题存在着争论,这一争论涉及到人类进化系统的分类。人类对自身进化的认识,随着这些化石的发现不断地在修正。吴汝康教授《有关“露西”和人类进化系统的争论》一文,对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6月25日,来自河北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在《细胞》(Cell)旗下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连发三篇论文,报道了一项研究发现:他们认为1933年哈尔滨一位建筑工人发现的一枚古人类头骨化石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古人类支系,并将其命名为"龙人"。在论文中,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支系可能是与现代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古人类物种,比尼安德特人与我们更为亲近。这一重大发现可能修订我们对人类演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单靠非洲稀少的化石记录,无法揭示人类进化史。当地质年代学家赖纳·格林(Rainer Grün)从欧洲或亚洲远足考察归来回到澳洲家中时,随身携带人类骨骸并不是罕见的事。印度尼西亚的已灭绝古人类的颚骨、来自以色列的尼安德特人牙齿、在沙特阿拉伯出土的古人类手指骨,这些骨骸都一度在他位于澳洲国立大学的实验室待过一段时间,再回到各自的故乡。  相似文献   

8.
<正>鱼是自然界的水生动物,也是人类的重要食物之一。因鱼与"余"同音,所以鱼也成为了人类所崇拜的一种民间吉祥物,它饱含着年年有余的吉祥祝福之意。在探寻遗址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在史前遗址中也发现了一些鱼的元素:刻于陶器上的鱼纹,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人面鱼纹盆或鱼形圆雕作品(虽有出土,在史前时期较为少见,一直到商代  相似文献   

9.
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古人类遗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仙竹  刘武  高星  尹功明 《科学通报》2006,51(16):1929-1935
近20年来, 关于现代智人起源的争论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关注的热点. 以时代较早的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主要证据的“非洲起源说”支持包括现代中国人在内的现代人类的近祖来自非洲, 而以中国古人类化石材料为主要证据的“多地区进化说”更倾向支持本地区人类连续演化. 但中国距今100~50 ka前的人类化石缺乏已掣肘“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说”. 报道了最近在湖北郧西县黄龙洞发现的5枚人类牙齿化石、20余件石器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初步分析显示人类化石特征与晚期智人相似, 石器兼具中国南、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特点, 动物化石显示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特征并反映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环境. 对与人类化石同生层位的大型动物牙齿化石进行铀系和ESR法定年, 其年龄分别为距今94和44 ka, 而采自此洞中与人类化石同生层的石笋铀系年龄为距今103 ka. 从测年可靠性和动植物化石分析, 古人类的时代介于距今年103 ~ 44 ka之间, 有可能为距今100 ka左右. 这是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距今100 ~ 50 ka, 解剖结构具有现代人特征的人类化石, 对研究中国古人类演化和现代中国人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祖先的生活     
《大自然探索》2008,(5):23-31
科学家在史前人类遗址中发现了羚羊、斑马和其他体型比较大的动物的碎骨化石,还发现了用石器切割和敲碎的骨头。这就是说,随着后期人类的进化,人类开始猎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了,包括猛犸象。  相似文献   

11.
日前,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NOVA1基因导入人类多能干细胞.他们将这些细胞培养成直径达5毫米的类脑组织块,并与正常的人类大脑进行比较.该成果有助于科学家理解人类大脑进化的基因路径. 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关系比与任何现存的灵长类动物的关系都密切,而且,尼安德特人40%的基因组仍然存在于人类身上.但是科学家研究这些古人类大脑的手段有限.了解这两种古人类的基因与人类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是什么使人类成为独一无二的高等动物.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探讨中国栽培植物起源与进化时,首先要考虑到黄河流域农业文化及其最早历史时期。毫无疑问,我们相信黄河流域农业文化历史在5000年以上,但正史所载则只有3600多年。即殷墟甲骨文被认为最早可信记录,而追溯到史前则大都属于口传。近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发掘了遍及全国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但能直接证明黄河流域农作物起源的实物则不多,仅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初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及北京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以来,迄今在中国境内至少70余处地点发现了更新世时期的人类化石.近10余年来,田园洞、崇左、道县、许昌等人类化石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使得国际古人类学界对中国古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关注不断增加,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中国直立人出现的时间及中国境内是否存在早于直立人的古人类成员、中国直立人的演化与变异、所谓的古老型智人及其是否与欧洲古人类有过基因交流、早期现代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及扩散路径.本文综合近年来中国古人类的最新研究成果,就以上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寄生虫让我们对人类的进化有了新的认识。化石、文物和人类DNA勾勒出了人类进化故事的大致轮廓,但对于寄生虫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却所知甚少。为了填补这个空白,科学家正在向那些和我们一起进化的小小"搭便车者""请教"。这些"搭便车者"就是虱子、螨虫和其他寄生虫等小小生物,甚至早在智人出现之前,它编们译就徐与宁人类的远古祖先不离不弃,相生相伴了。如果寄生虫与人类经历了同样的历史进程,那么它们身上一定会留下那段  相似文献   

15.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用火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发现的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遗址经过3次发掘出土了7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工具、大量动物化石及其他古人类活动的遗迹. 在2006年对黄龙洞进行的第3次发掘中, 在人类化石层位发现了大片的黑色物质, 疑为古人类用火证据. 采用微观形态分析、碳元素含量测定及地层高温事件检验3种方法对可疑的燃烧地层样品进行了检验分析, 结果显示: 可疑燃烧样品碳元素含量达到64.59%~73.29%, 明显高于取自附近对比样品的碳元素含量范围5.82%~9.49%; 对可疑燃烧样品的微观形态分析发现有薄壁细胞、纤维细胞、射线、导管等植物结构, 这些特征清楚地表明黑色物质是植物燃烧后留下的炭屑, 燃烧的植物可能是被子植物阔叶树; 高温磁化率测量证实可疑燃烧地层经历过高温事件. 基于这些检验可以确认在黄龙洞发生过燃烧. 根据对遗址自然情况及人类在洞内活动证据的分析, 认为这些燃烧是当时人类进行控制性用火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6.
昆虫为什么会长翅膀?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了,许多人都能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为了飞行。”但至今发现最早的昆虫化石显示,有翅昆虫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大约35000万年前,这比乌的进化史还长,而且,史前的昆虫只有短而宽的小翅,不能产生足够的空气动力使其凌空飞舞。自从昆虫翅膀进化理论产生以来,生物学家们一直对此感到迷惑不解。有些生物学家认为,这种小翅可能已经用于飞行。进化论者确信昆虫翅膀的变化是逐渐发生的,因此昆虫在进化到有全翅之前,肯定已经长有小翅。他们还坚持认为小翅必定是有用的,否则就不会进化成全翅。那么,昆虫翅膀进化的客观需要性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以物种大面积濒危为特征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危机.在人类出现以前,物种消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地球上的物种处于不断的生灭过程之中.物种灭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未能适应环境的结果,还有可能是机遇的结果,甚至可能是由于某种荒唐的原因(wanton reason).人类已经成为生物进化的重要选择力,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生存危机.除了生物学的、进化的原因.生境丧失、过度利用、污染是物种濒危的主要因素外,还有气候变化、入侵物种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与人类有关.史前已经出现了5次物种大灭绝.当代的物种消亡速率高于物种消亡速率历史背景值,有证据显示,我们面临着第6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活动是当代物种消亡的主要推手."解铃还须系铃人",人类既然能够导致物种消亡,人类能够、也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物种高速消亡.  相似文献   

18.
泥河湾组小长梁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玉柱 《科学通报》1979,24(8):365-365
寻找与研究早期人类化石及文化遗物,对于认识人类进化过程、原始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旧石器时代文化分期、第四纪下限、第四纪环境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此,从事第四纪地质、古人类、旧石器时代考古及古生物工作者,历来都给以高度的重视。 我国华北地区,早更新世地层非常发育,沉积类型多种多样,脊椎动物化石十分丰富,为寻  相似文献   

19.
吉植  王传超 《自然杂志》2022,44(6):443-454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著名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他通过研究已灭绝古人类的基因组,对探索人类演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介绍帕博及其团队关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和发现,以及古DNA领域近30年的发展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谷物(水稻、小麦、玉米)之一,滋养着地球上30亿人的生命。考古学证据表明,水稻驯化栽培的历史和农业的起源发展一样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当冈瓦那古陆上大自然慷慨馈赠的野生稻与古人类相遇,稻作农业就从采集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农耕使得定居成为古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也促使人类社会朝着现代文明演进。水稻的驯化或许可以看作是古人类的科研成果,野生稻中更高大、更多分支和谷粒更饱满的植株被遴选出来,用于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