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公司加班叫一份外卖,商家告知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餐盒要回收;下班路过饮品店买杯饮料时,发现一次性吸管变成了纸管;去集贸市场买菜,发现拿到的塑料袋不再是又轻又薄的"三无产品",而是可降解塑料袋……从2020年起,人们生活中的这些细小变化将会越来越多。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2020年初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进一  相似文献   

2.
龙夫 《科学之友》2008,(3):34-36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07年,我国塑料总产量为1219万t,进口塑料近800万t,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600万t,其中包装用塑料达700多万t。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34万t;上海市生活垃圾的9.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25万t;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5万t;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4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4.2亿个,废农膜约1374万m2。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我们已经陷入"白色污染的海洋"。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塑料君"频频在朋友圈转发的视频中"背黑锅",特别冤枉。先是看到把塑料袋扔进机器里,居然生产出了白花花的大米;接着将一把挂面在水中浸泡后,发现一些胶类物质;不久又出现火烧粉丝的视频,口口声声说粉丝也是塑料做的。人们普遍相信"百闻不如一见",利用视频传播谣言是一种很能吸引人眼球的手段。真人现场拍摄,还能是假的吗?不明真相的朋友们看到  相似文献   

4.
李炎 《世界科学》2011,(11):56-57
随着许多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只需按下一个按钮便可产生,3D印刷术是否意味着大规模生产的结束?从某种程度上说,3D印刷术一点也不新鲜。几十年来,它被称作"快速成型法":一种使用熔融塑料或金属粉末快速制作一次性物品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昂贵的电脑控制激光,这是"打印机"的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各种塑料制品日益增多,导致自然界里存留的塑料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农用地膜、一次性快餐盒、各种包装袋等,简直无处不有,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这些塑料废弃物在自然界里可以存留上百年而不腐烂,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人们将这种席卷全世界的塑料垃圾公害称之为“白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7.
近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唐若谷和顾婷婷的信件。他们在信中说,他们是本刊的忠实读者,之前多次在本刊发表科普文章。"得益于贵刊的优良质量,之前发表的科普文章已多次被他人引用,心中甚是感激"!本期我们再次刊登他们的此篇新作,以飨读者。提起塑料,不少人的反应是爱恨交加。说爱,是因为塑料产品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说恨,是因为它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塑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材料,为何会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呢?本文将用拟人化的手法,探讨有关塑料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消耗数量是非常惊人的。虽然现在市面上不少日常使用的塑料制品和一次性饭盒,上面都写着可降解,但实际上有很多都是不完全降解的。这些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白色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开发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叫做聚羟基脂肪酸酯,简称PHA。他的名字叫吕渭川,花甲之年再创精彩。  相似文献   

9.
童民 《科学之友》2007,(23):26-27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材料,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11.
抗菌不锈钢     
林刚 《世界科学》2011,(10):49-50
近些年来不锈钢在食品工业、餐饮服务业和家庭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希望不锈钢器皿和餐具除具有不锈、光洁如新的特点外,最好还具有防霉变、抗菌、杀菌功能。为迎合人们的需求,抗  相似文献   

12.
正都说荆州人会吃,他们会一早起来,去人气最旺的面馆排长队,吃上一碗早堂面;也会熬到很晚,特地去灯火通明的老街尝一碗牛肉米粉,配上一笼蒸饺;他们会在铺着一次性塑料桌布的家常小馆里吃油腻腻的牛肉锅子、羊杂汤、羊肉串;也会到人满为患的本帮菜餐厅"温习"八宝饭、排骨藕汤、杜家鸡、鱼糕等荆楚老味。与其说荆州人会吃,不如说荆州人会做。勤劳聪明的荆州人利用得天独厚的食材,巧做出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美味菜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3.
从2008年6月1日起,超市一律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一律不得"应理解为是对塑料购物袋的全面禁止,其实很早以前沈阳、北京和杭州就都曾极力推行过全面禁用塑料垃圾和筷子、餐巾纸等一次性用品的法规,这说明我们在加强城市规划、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已达成共识,但纵观各地的治理效果,我们发现,便宜的发泡餐饮具及超薄塑料袋在市场上还是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国外不仅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机器人,而且出现了功能奇特的"机器动物"。这些机器动物,是电子、机械和塑料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在人们生活和生产领域中发挥了许多奇妙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限塑令"的颁布,环保一夜之间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如此贴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哪些时尚主张可以成为持之以恒的环保生活习惯,让我们成为环保的先行者。主张1:吃饭自备筷子很多人认为一次性筷子比餐馆提供的普通筷子更卫生,因为普通筷子可能没有完全洗干净。于是,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次性筷子成了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并称为三大工业材料。塑料更是被认为是继钢铁、水泥、木材之后的第四大材料,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其制品已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原料均来源于石油的提炼,随着石油的日趋减少和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和价格问题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白色污染"——指一次性难以降解的塑料包装袋等,在我国的年废弃量已达400万吨以上,给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相似文献   

17.
<正>"民以食为天",果腹之欲淡去,"精致"业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意识主流。为每一道菜肴精选上等的佐料是细致,为每一种食物搭配特质的餐具是精心,为每一款风味甄取地道的乳名是表里如一,而用数千年时间为中华美食作专研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炒作,那是用时间成就的舌尖艳遇,是与历史一起炖煮提炼出来的文化味蕾。《舌尖》系列的两度热播,为吃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地球是一艘飞船,中国显然还在经济舱里坐着。然而,高消费、一次性消费等时髦东西偏偏在这里方兴未艾。所有一次性用品的消费者——我们和我们的中国,为此提前支付了很大的代价。透过垃圾看中国大多数中国人经历过节俭的日子,而如今诸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梳子、塑料袋等等正以"文明"的面目侧身于我们的生活,认清它们并不容易。还是从一次性木筷说起。现在我国北方的一次性木筷厂每年向日本和韩国出口300万箱共150亿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们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生活并不总是大起大落、波澜壮阔,更多的是油盐酱醋的琐碎。漠视平淡,误以无趣,终日缩进"曾经辉煌"的回忆库或沉迷于幻想王国,其实这样的生活很虚无,很盲目,寻寻觅觅,换来的却是冷冷清清、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20.
<正>塑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便利,但与日俱增的塑料废弃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消除塑料垃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产品,称为"升级回收"。然而,现在的塑料升级回收技术通常需要高温加热,这个过程会产生复杂的混合产物,分离它们代价高昂。日前,我国科学家使用地球储量丰富的镍基和钴基催化剂,升级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将其转化为价值更高的化学材料和氢燃料。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方案,有助于管理塑料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