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用眼镜打电话,用手表看视频,用手环进行健康监测……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道具如今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听上去如此高大上的"可穿智能设备"真的那么神奇与好用吗?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可穿戴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来的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市场研究机构ON World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在今后的5年内,全球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经济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出货量将达到7亿台。该分析机构还预测,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达到3.3亿台。  相似文献   

2.
刘洁  江浪 《科学通报》2023,(Z2):3707-3708
<正>实时的生命体征监测对于疾病早期预防的实现至关重要.不同于医院监测设备体积大、穿戴困难、携带难、无法长时间监测等局限,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已成为健康监测的潮流,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 PPG)借助光电探测器反映活体组织中血液容积变化,是一种常用的无创健康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可穿戴监测设备中.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目前"万物智能"的发展方向来看,穿戴式设备将会越来越普及。虽然目前的穿戴式设备已经品类繁多,但始终有一个难点无法解决——电路的束缚。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教授鲍哲南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研发出了一种导电性和拉伸性极佳的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运用了可将电子器件制作在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电子技术,能够应用于可拉伸塑料电极或  相似文献   

4.
前沿     
<正>世界首款可穿戴无人机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设计的一款可穿戴四旋翼无人机能够佩戴在手腕上。这款无人机名为"Nixie",折叠后变成一个腕带,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可穿戴无人机。用户可以利用计时器或者手势召唤Nixie,只需要按一下按钮,便可展开Nixie,放飞后可利用机载运动传感器追踪操作者。  相似文献   

5.
正健康手环、智能腕表、数字眼镜这些电子可穿戴设备也许会在今后几年里大批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帅气程度马上升级。不过服饰和工具的混搭可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我们的祖先其实早就使用可穿戴设备了。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6月3日,苹果公司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次WWDC上,苹果竟然没有发布一款硬件设备,当然也包括众人翘首以盼的iWatch。不过,苹果的"谨慎"丝毫不会影响全球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热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随着传感器和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高速发展,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来辅助和促进可穿戴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机器学习辅助的可穿戴智能传感系统可以跟踪监测人体活动和生命体征信号,在人机交互、数字健康乃至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介绍和讨论了近期可穿戴传感器件、机器学习算法及其辅助可穿戴传感应用等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机器学习辅助的可穿戴传感系统面临的挑战,总结了有待改进之处.同时,本文也针对机器学习在可穿戴传感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潜在的解决方案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奇云 《科学24小时》2002,(10):10-12
一、把计算机穿戴在身上已不再是梦想过去,人们在憧憬计算机的未来时,经常会定格在能以更自然的方式携带和使用新一代计算机——可穿戴计算机(wearable computer,WearComp)上。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非常有预见地谈到“把电脑穿戴在身上”。今天,这一梦想正在变为现实,把计算机戴在头上、装在兜里、缠在手腕上甚至镶在眼镜上……各种形式的可穿戴计算机已经出现,并开始走入应用领域。计算机领域正在悄然进行着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电子设备逐渐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母婴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在CES2021(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电子技术展)上,从婴儿监视器、婴儿可穿戴设备、智能吸奶器再到生育追踪器,随着怀孕以及分娩技术的进步,这些婴儿黑科技已经成为了CES2021展上向众人展示的大热产品。  相似文献   

10.
冯晶 《科学通报》2023,(35):4746-4748
<正>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为其重量轻、可柔性加工、容易与可穿戴设备以及室内光伏设备相集成等优点,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关注,近年来效率逐步突破,已经超过19%.除了设计具有高效率的有机分子,制备高质量的双连续体异质结结构、得到理想的有机共混形貌,也是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实验室制备中,科学家们通常通过添加剂、热退火、溶剂工程等方法改善有机共混层形貌.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认为脑植入设备可以在未来几十年内使人类实现"心灵感应",帮助瘫痪人士重获行走能力。脑植入设备领域内的很多领军科学家表示,社会必须要为一场技术革命做好准备。在这场技术革命里,脑植入设备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心灵感应"进行交流,通过脑电波"下载"新技能,甚至在脑电波形式的"神经明信片"中描绘自己假期里的奇遇。  相似文献   

12.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军方正在开展可植入人脑设备的相关研究,或许若干年后,人类大脑有望实现与计算机的直接对话。2016年1月,美国军方为该项目投资620万美元,作为其"神经工程系统设计"项目的一部分。据悉,这种可植入设备体积非常小,不超过1立方厘米,它可将大脑中的神经元转换成电子信号,形成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3.
健康手环、智能腕表、数字眼镜这些电子可穿戴设备也许会在今后几年里大批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帅气程度马上升级。不过服饰和工具的混搭可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我们的祖先其实早就使用可穿戴设备了。  相似文献   

14.
<正>●总有一天,帕金森氏症患者能够摆脱口服药物,代之以仅仅是一片薄薄的智能皮肤贴片。通过特殊的传感器,智能皮肤贴片能检测到穿戴者的生命特征,并将这些信息自动传送给主治医生,如果需要的话,还能及时给药。虽然这种设施在广泛的实施应用之前仍需面对很大的挑战,但韩美两国研究人员认为,将标准电子和轻便材料结合在一起的创新能够将"未来概念"更好地引入到现实生活中。穿戴式设备  相似文献   

15.
王哲  李鹏  何大平 《科学通报》2021,(Z1):401-402
<正>人们往往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获得外界信息.然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体的感官已经不能满足生产活动中高精度测量的应用需求,各类型的传感器应运而生.作为传感器的一个分支,应变传感器用于定量探测物体表面的变形,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机器人、人体健康监护系统、语音康复训练系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应变传感器可以分为电容式、压电式、电阻式、摩擦生电式四种类型[1].  相似文献   

16.
<正>思考的电子化交流2020年8月28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旗下的神经连接公司举办了一场大型发布会,会上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工程学上的新进展,公开了未来有望更便捷易用的自动植入手术设备,再次激发了人们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热情和期待。发布会的亮点在于实验动物从2019年夏天的大鼠变为小猪,后者与人类的相似度比前者更高。植入手术由一台专用机器人完成,植入物仅有硬币大小,全过程仅需一小时,并可"当天出院"。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5月19—26日,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近300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智能设备、前沿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展项和互动体验产品等集中展示。本期"智玩科技",小编主要向大家介绍几款本届科技周上科技感十足的交通出行工具。——中国高铁的双层动车  相似文献   

18.
正不得不说,科学是一个很权威的词汇。任何与其沾边的事宜、关联的产品,无不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手机因科学越来越智能,生活因科学越来越便捷,工作因科学越来越高效……你所能想到而无法实践的,科学似乎都有十足的魄力去实现,是不可否认的"行动派"。近年,在科学衍生的互联网和大数据驱动下,人工智能肆无忌惮地充斥在各行业一线:智能家居、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可穿戴设备、家用机器人,等等。人们怀揣好奇、欣享舒适,爱极了这个能顶人类半边天的"智能家族",只要你在使用新科技产品的路上不掉队,"一点一触"从此便成了生活的常态打开方式;动动手指,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夸张点说,还真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王哲  李鹏  何大平 《科学通报》2021,66(4):401-402
人们往往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获得外界信息.然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体的感官已经不能满足生产活动中高精度测量的应用需求,各类型的传感器应运而生.作为传感器的一个分支,应变传感器用于定量探测物体表面的变形,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机器人、人体健康监护系统、语音康复训练系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  相似文献   

20.
孙文德 《科学之友》2001,(10):12-12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研究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预言,未来的服装在功能上将更加智能化,即使普通的日常服饰也会具有出众的性能。事实确实如此。现在,各式各样面料奇特、功能奇特的服装层出不穷。一家日本厂商宣布已研制出一种可洗的抗菌型尼龙纤维,这种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