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代县黄酒酿制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广泛来源于民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主要是自产自销及赠送亲朋好友。明清时期,以代县阳明堡为中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制酒工艺。清末民初,阳明堡缸房所产的黄酒已很有名气,畅销周边地区。一代:贾喜顺(1878—?),阳明堡缸房大师傅。二代:王满德(1901—?),师从贾喜顺,代县黄酒制作师傅。三代:王效功(1924—2003),王满德之子,代县酒厂创始人。20世纪70年代初,代县县委政府  相似文献   

2.
正代县地处雁门关下,滹沱河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代县黄酒酒质醇厚、色黄似金、温和绵香的独特口感。老高家黄酒以黍米为主要原料,辅以大枣、绿豆、酒豆等,依古法工艺酿造,主要工艺流程有以下几大步骤。1.选料精选代县当地无污染、易糊化、颗粒饱满的优质黍米为原料。  相似文献   

3.
<正>四达黄酒属典型的北派黄酒,以黍米、高粱、绿豆、酒豆、红枣、枸杞等原料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用大曲发酵,酿制而成。一般酒精含量为11%VOL以上,属于低度酿造,具有酒度低、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兼饮料、食疗、药疗及佐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黄酒酒色金黄透明,呈  相似文献   

4.
正始于1895年的老高家黄酒,传到高秀林手里已是第四代。从年少时骑着自行车载着黄酒沿街叫卖,到1997年正式成为贵喜黄酒厂的掌舵人,当代县黄酒的发展进入瓶颈期,高秀林选择从家族企业全身而退,转战矿业十几年后又回到代县新建酒厂。这一次重拾老本行,高秀林立志要参照古法,实现黄酒生产的纯粮酿造技艺,让老高家黄酒呈现自然本色。  相似文献   

5.
正在山西代县(古称代州、雁门郡),黄酒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与浙江的绍兴黄酒并称为"南绍北代",即南派黄酒看绍兴,北派黄酒看代州。位于代县的东留属村,滹沱河出繁峙流经此处,为酿酒提供了上乘好水,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优质的黍米。古时酿酒,依赖自然,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历史上这里家家酿黄酒,户户飘酒香,完善的制酒技艺由祖辈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6.
黄酒的起源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作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用粟(在古代,粟是秫、梁、稷、黍的总称,有时也称为梁,现在也称为谷子,去除壳后的叫小米),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襦米为最佳)为原料酿造黄酒.  相似文献   

7.
<正>"金波曾醉雁门州,端有人间六月秋"是金代礼部尚书赵秉文的诗句,"金波"即指代州黄酒,意喻他有一次喝多了代州黄酒,虽是六月盛夏,却感觉像秋天一样爽快。代州黄酒兼饮料、食疗、药疗及佐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备"含多种氨基酸、发热量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这三项认定营养食品的必要条件,被形象地誉为"液体蛋糕"。2009年6月,代县黄酒酿造  相似文献   

8.
<正>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黄酒分类按黄酒的含糖量干黄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分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所以酒中的糖分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其含糖量小于1.00 g/100 mL(以葡萄糖计)。这种酒属稀醪发酵,总加水量为原料米的3倍左右。发酵温度控制得较低,开耙搅拌的时间间隔较短。酵母生长较为旺盛,所以发酵彻底,因而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酿酒技术发明以来,即先有黄酒,后有白酒(蒸馏酒),且北派黄酒自成一体,口感独特,深为当地和周边地区民众所喜爱。它还有独特的保健功用,是其他酒类所不能替代的。历史价值我国有历史记载的酒类史,就有黄酒生产,其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喝雄黄酒,其酒就是黄酒加中药材雄黄调制而成,寄托了人们战胜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正>雁门关外黄酒飘香千年雁门关,屹立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西代县,扼勾注,锁云中,联长城,因地势高寒,双峰陡绝,雁度其间而得名。3 000多年前的《穆天子传》中就记载着"(周穆王)从宗周出发北征犬戎,出雁门,逾太行,涉滹沱,入河套,祭河伯,登昆仑,会见西王母,狩猎大旷原……"的故事,其后李牧、卫青、霍去病、李广、薛仁贵、杨家将等无数名将据此关以进退,开疆拓土,舍身救国,传说流传千古。  相似文献   

11.
正黄酒在中国有将近4 000年的酿造历史,是人类最古老且不断传承至今的美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黄酒从先秦时期的米酒雏形发展而来,唐宋时期酿造工艺大幅改良,直至明清时期,黄酒已成为大众主流。经过悠悠数千年的历史岁月,华夏民族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粮食酿酒经验,使黄酒酿造技术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农业强化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世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尚存在较多争议.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对探讨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骨骼碳同位素和碳十四测年的究进展,并与古环境记录中黑炭研究进行对比,梳理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粟黍农业强化和扩张的时空过程,其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距今10000~7000年前,中国北方整体处于原始粟黍农业阶段,距今7700年之在内蒙古东部出现最早粟黍农业经济的迹象;距今7000~6000年前,粟黍生产中心转移至关中地区,是粟黍农建立的过渡时期;距今6000~4000年前,粟黍农业在中国北方广泛扩张,推动了新石器晚期文化的繁盛和人口显著增长.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黑炭指标(EC-soot)的时空变化过程与粟黍农业强化和扩张过程有很好的对应,示粟黍农业生产活动对火灾频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为理解新石器时代粟黍农业发展历程和人与环境的互作用,深入探讨人类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3.
世界的面食之根在山西.晋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这里,炎鞭百草,稷教稼穑,上古时期出现了华夏第一饼-尧王饼,自此顺流而下,有汉之"煮饼"、晋之"烫饼"、唐之"冷淘"……凡此种种,无不由三晋而生,由三晋而兴,由三晋而演绎流传,惠及四海,泽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面食文化.稷是周王朝的祖先后稷,他教给百姓种植粮食的方法,把人类带入了农耕文明,于是人们把当时的粮食作物黍叫做"稷",后稷也被奉为谷神.传说今天的晋南稷山县就是后稷生长和教民稼穑之地.如今,山西人在节日或嫁娶时,仍用黍(糕米)来做油糕.很多人不知道,历朝历代的黄钟大吕,就是用黍来定音的.现在晋南流行的尧王饼(石头饼),也常把人们带回到远古的石烹时代.  相似文献   

14.
粟、黍炭化种子遗存是研究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植物考古材料. 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 室内炭化实验及野外火焙实验, 研究现代粟、黍种子形态和亚显微结构特征, 拟揭示粟、黍种 子遗存形成的条件与原因. 200℃以下种子形态变化呈缩小趋势, 胚乳淀粉粒保持结晶结构; 250℃粟形态呈膨胀增大趋势, 黍种子形变较严重, 粟和黍胚乳淀粉粒都过渡为无定形结构; 300℃种子部分灰化, 炭化种子出现多孔现象, 亚显微结构呈蜂窝状的孔洞. 北牛遗址史前窖 穴中的种子遗存仍保持结晶结构, 显示水分子不参与淀粉结晶, 为脱水炭化作用而成. 野外火 焙实验结果显示火堆底部地表的炭化粟、黍种子亚显微结构呈无定形, 考古文化堆积中炭化种 子遗存亚显微结构也呈无定形, 与250℃条件下的炭化种子结构特征相一致, 判定文化层的种 子遗存形成并不受明火直接烧烤, 而是在25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烘焙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的面食之根在山西。晋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这里,炎鞭百草,稷教稼穑,上古时期出现了华夏第一饼——尧王饼,自此顺流而下,有汉之"煮饼"、晋之"烫饼"、唐之"冷淘"……凡此种种,无不由三晋而生,由三晋而兴,由三晋而演绎流传,惠及四海,泽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面食文化。稷是周王朝的祖先后稷,他教给百姓种植粮食的方法,把人类带入了农耕文明,于是人们把当时的粮食作物黍叫做"稷",后稷也被奉为谷神。传说今天的晋南稷山县就是后稷生长和教民稼穑之地。  相似文献   

16.
正临汾,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2016年9月10日,山西省百姓放心食品、餐饮品牌大型公益调查活动组委会带领山西省主流媒体、行业协会走进山西易恒天酒业有限公司参观采风。山西易恒天酒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中高档清香型白酒的企业。其下属品牌"华尧"酒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酿制工艺、独特的风格和优良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7.
酒家族中的佼佼者,黄酒,可以饮用,可以配药、泡制药材和作药引,还可以用于烹调、矫味、增香、解毒。黄酒的营养成分仅以氨基酸作比较,每一升黄酒含量为5647毫克、赖氨酸尤多,而啤酒只有991毫克;每一升黄酒的热值1200千卡,啤酒只有429  相似文献   

18.
走进山西平遥的南大街,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街道、房屋的格局依然保持明清建筑的原汁原味:酒肆、客栈的风貌诉说着百年前的市井故事:钱行、镖局记录着一个历史王朝的跳动脉搏;乘人力三轮车、喝百年老字号的黄酒、吃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触摸古人衣食住行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正>饮酒,在宋代以前是黄酒为主,方法是很讲究的。由于黄酒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因而要想真正饮用得法,有味有趣,就要懂得饮酒佐餐的艺术。据文献记载,古时君王进食必"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不仅注重"饮"与"膳"的匹配和谐,而且十分讲究饮食的规格和礼俗。这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典范。黄酒的低酒精度、高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旱作农业黍、粟植硅体碳封存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硅体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沉淀在细胞内的非晶质二氧化硅矿物,在其沉淀过程中能够封存部分植物细胞的有机碳,植物死亡、腐烂、燃烧后,植硅体及其封存碳会被长期保存于土壤或沉积物中,而这一部分碳封存量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计算.黍、粟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以来典型的旱作农作物,是研究人类活动影响陆地碳循环平衡的重要材料,通过湿式灰化法提取8种现代黍、粟植硅体并对其植硅体封存的碳含量进行测定,计算了粟、黍干物质产量、植硅体产量及碳封存量,结果表明:(1)黍和粟的植硅体碳含量分别占其干物质量的0.136%±0.070%和0.129%±0.085%;(2)根据黍和粟近10年平均粮食产量计算,中国的黍和粟植硅体碳封存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020±0.010和0.023±0.015tCO2hm-2a-1,以粟植硅体的高碳封存速率0.038tCO2hm-2a-1以及目前全国的旱作农业62.4×106hm2的种植规模计算,每年将通过旱作植硅体封存约2.37×106tCO2;(3)1949~2008年间,尽管我国粟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仅粟植硅体累积封存了约7×106tCO2.植硅体碳有可能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丢失碳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