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政党是代议民主最根本的必要条件,意味着政党对社会的存在发展具有莫大价值。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政党对社会的存在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不但所谓“小人”结成的图谋私利的政党——亦即宗派——具有负价值,而且所谓“君子”结成的图谋公利的政党也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因为任何政党都同样是一些人为了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而结成的对另一些人——亦即反对者——进行斗争的团体,因而同样固有排他性和封闭性,势必党同伐异,甚至形成所谓“政党分赃制”,严重违背任人唯贤的社会公正原则。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否定政党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族群问题是当今台湾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积弊。每到政党竞选之时,族群问题就成为各政党争相操弄的选战工具。其中,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时族群问题、尤其是原住民身份的利用最为明显和突出。“台独”势力对族群问题的政治利用不仅是出于其政党斗争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其“去中国化”的“台独”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3.
贫富差距:蓝绿较量新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岛内蓝绿两大政治阵营的斗争与较量中,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的较量形势较国民党颇为不利,于是它开始调整策略,试图从“族群政党”转向“阶级政党”,攻打“民生牌”、“治理牌”与“阶级牌”,将“贫富差距”作为攻打马英九当局的武器。随着形势的发展,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问题将成为未来蓝绿较量与下届“总统”大选的攻防新焦点。  相似文献   

4.
18世纪80年代是美国政党初创时期相继产生了两个全国性的政党-联邦党与共和党。由于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和建国方略的不同,两党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尽管两党刚诞生不久,斗争却异常激烈,这时期的两党斗争呈现出如下特点:1)一党大权独揽,联邦党完全把政府权力和政策的制定。2)国会中形成两军对垒,两党就内外政策的立法展开激烈的斗争。3)两党斗争从内阁到社会全面铺开,将广大民众卷入国家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5.
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死。这是美国从开国到肯尼迪三十五个总统中第四个遭暗杀的。此外,一百多年以来,美国还发生了几起暗杀总统未遂的事件。所有这许多案件,有的出于一定的政治情势,有的由于政党派系斗争、分贼不均。但它们大多是疑窦重重、刺客匆匆地被处决,案情从未真相大白,成了所谓“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6.
美国及其西欧“盟国”之间展开的“核控制权”之争,正愈演愈烈。最近举行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的结果再次表明,这一斗争是无法调和的。下面摘译的今年4月25日美国双周刊《报道者》上刊登的文章,透露了这一斗争中矛盾的深刻和对所谓“西方团结”影响的严重。文章作者尤金·罗斯托是美国耶鲁法律学院院长,于1942—44年间曾任美国国务院顾问,1949—50年间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助理执行秘书。在这篇文章里,他所鼓吹的“大西洋团结”,实质上反映了美国壟断资本的要求,即企图凭借美国目前仍占有优势地位的原子军事工业力量,阻挠和吞并其它西方国家的原子军事工业,从而巩固美帝国主义的西方霸权。  相似文献   

7.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广大黑人肩负争取国家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双重任务。他们通过参加独立战争、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等“合法”斗争和进行武装起义、逃亡等“非法”斗争的道路来争取自由和解放。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取得的成绩非常有限,仅取得了局部斗争的胜利,要想彻底打碎他们身上的枷锁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一党性,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进行自觉的阶级斗争的“随行者和结果”,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列宁1905年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一文中指出:“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善于把这个普遍真理运用于个别的问题和个别的场合。……忘记这个真理实际上就等于根本拒绝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的批判。”“严格的党性则是使阶级斗争成为有觉悟的、明确的、有原则的斗争的条件之一。”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群众推翻剥削阶级的斗争中,必须强调党性,以便形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坚强而团结的领导核心,夺取革命斗争的胜利。在推翻  相似文献   

9.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它同反腐败斗争三项工作任务格局不相协调,明显滞后,是反腐介廉工作的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是认识模糊、监督乏力、制约失衡。如果这个“瓶颈”不突破,反腐倡廉工作就难以深入。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政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必须坚持民主法制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改革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10.
莉迪娅·盖莱尔(LIDIAGUEILER)临时总统,是玻利维亚最大的政党“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老资格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殖民主义势力,控制了玻利维亚的政治经济,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年轻的莉迪娅·盖莱尔就热情地参加了“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组织,从事地下工作。当时她还不满二十岁。一九五二年四月九日,玻利维亚爆发了人民武装起义,她拿起枪杆,同巴利维安独裁政权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狗咬狗”,这是资产阶级政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资产阶极政党和政党之间,资产阶极政客和政客之间,在议会里面,在政治活动场合,特别是在竞选期间,往往煞有介事,互相攻击,揭露对方,吹嘘自己,期骗人民,而美其名曰“民主”。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两个御用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面临明年大选,已经在加紧准备“狗咬狗”这个玩艺儿的演出了。不久以前,一心想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美国“石油大王”、现任纽约州州长的大财主洛克匪勒,开始全面攻击民主党的现任总统肯尼迪,提出了肯尼迪的“十大失败”,或者也可以说是肯尼迎的“十大罪状”。  相似文献   

12.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把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带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那时以来,反殖民主义的风暴自东而西,横扫非洲大陆,遍地燃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熊熊烈火。惊慌失措的欧洲殖民国家在汹涌澎湃的斗争浪潮面前节节溃退。非洲人民通过国家与国家、政党与政党之间的频繁接触和举行全非规模的代表大会等等方式,在斗争中更加团结,更有组织,相互支援,紧密合作。帝国主义是绝对不愿退出它们称之谓“最后的防线”的非洲大陆的。尽管它们被迫在有些国家作了局部的让步,但是吃人的野兽决不会变得慈悲,而且越是到了穷途末路越要进行疯狂反扑。1956年秋天发生的苏伊士战争,就是西方殖民国家垂死挣扎的一个例证。同时,它们加紧玩弄一些新手法来抵抗民族解放运动的进展。除了“援助”、“开发”之类的幌子外,  相似文献   

13.
1958年过去了。这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不仅在工农业生产战线上是如此,在外交战线上,在同美帝国主义作斗争的方面也是如此。一年来,中国人民在毛主席英明的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同美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我们进行了反对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的斗争,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斗争,反对美国中断中美大使极会谈的斗争,反对美国侵略中东的斗争,反对美国利用南斯拉夫修正主义企图分化社会主义障营的斗争,反对美国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等等。这些斗争此起彼伏,波澜壮阔,是世界人民为了争取和平和幸福的未来同美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早期美国政府选拔和任用官员制度——“政党分肥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商品经济和民主化的发展,政府规模日趋扩大,政府职能逐渐复杂多样,传统官员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不能承载政府职能扩张的要求,引起了统治秩序的混乱。“功绩制”取代“政党分肥制”,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对美国现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手写来     
“自由世界的良心”匈牙利反革命罪魁纳吉及其伙伴八人,已经由匈牙利政府分别判处死刑和徒刑。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都说是应该的,实在大快人心。但资产阶级分子和帝国主义国家政府却皱眉、叹息而至于狂吠了。这也可见是非之间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而美国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却说:这件事震动了“自由世界的良心”。什么是“自由世界的良心”呢?用艾森豪威尔自已的话来说,能颠复别人国家的政权的,就是自由世界的“良心”。据美联社电,有人问艾森豪威尔:鉴于纳吉的处死,他是否仍然认为应当向“铁幕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他回答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政党观发展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自创办兴中会始,整个一生即投身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建设。从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到中国国民党,均由他亲自参与组建并担任领袖。从他领导进行斗争的漫长革命生涯中,可以看出他对政党政治认识的变化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重视“人民之心力”是孙中山等政党领导人重要的政党政治思想。“人民之心力”是民众对于政治等相关要素的心理趋向力和认知能力,是政党形成的力量之源与动力所在。培养人民之心力是政党的重要任务,基本方法首先要以主义武装政党,其次要以智识教化民众,最后要以地方自治训导人民。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新课题,邓小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一、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政党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争取全世界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①首次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阶层和阶级的分化冲突只是政党的根本成因而非政党制度的根本成因,李普塞特所代表的“阶层论”的错误就在于,将政党的成因当作政党制度的成因,因而误以为阶层和阶级的分化冲突是政党制度的根本成因。政党制度的根本成因是选举制度,因为执政党究竟是两个还是三个以上抑或一个,无疑取决于选民的投票选举,说到底,取决于多数票制还是比例制抑或混合制之投票选举制度,因而迪韦尔热所代表的“制度论”是真理。  相似文献   

20.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08,(17):34-35
一位科威特学者曾将伊朗比作美国的“前女友”,伊朗现在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斗争和谈判与“男友”恢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