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杨混交林营造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黑杨树的优势说起,指出了目前黑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营造混交林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介绍了营造混交林的五想大优点;论证了营造混交林是解决问题的依据,论述了解决问题的原则、解决问题的要素、解决问题的策落和解决问题的善后工作;为确保做好以黑杨为主栽树种的混交林营造技术推广工作,介绍了我们在工作中的四项具体做法,以期为实现黑杨混交林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做好示范。  相似文献   

2.
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相同密度不同混交比例的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与纯林的生产力大小顺序为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比例11>23混交林>木麻黄纯林>湿地松纯林》14混交林.随混交比例增大.生长效果变差.混交比例为11的混交林,其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为61.47m3/hm2和197.64t/hm2.是混交比例14混交林的3.47倍和2.80倍.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混交比例控制在11为佳.  相似文献   

3.
对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多代萌芽林(杉木纯林)两种模式碳贮量和碳吸存的差异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碳库总量为133.845 t.hm-2,比纯林增加了6.54%,其中活植物体部分碳库和土壤碳库分别为78.919 t.hm-2和54.926 t.hm-2,分别占碳库总量的58.96%和39.78%.混交林乔木层10~11年碳净固定量为10.686 t.hm-2,折算成CO2为39.182 t.hm-2,是纯林的1.11倍.因此,与多代连栽杉木林对比,营造杉阔混交林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培肥地力,增强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  相似文献   

4.
红松胡桃楸针阔混交林营造技术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凤宝 《科技信息》2010,(25):I0398-I0398,I0381
采用抽样技术进行了红松胡桃楸混交林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14a生红松、胡桃楸混交林已开始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单位面积蓄积量超过同龄红松纯林,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因此,采用人工方式营造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林业企业培育森林及提高林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极不稳定,容易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随着功能定位的转变,需要对马尾松纯林结构进行相应改造,而松材线虫病对松林造成的毁灭性危害毫无疑问地加剧了马尾松纯林改造的紧迫性。本文综述松材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与桉树挥发性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营造马尾松-桉树混交林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认为营造马尾松-桉树混交林防治松材线虫病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兵团农场防护林带营造混交林的经验教训,提出防护林体系的混交林概念:“在一个农场或一个垦区一农场群中,由许多树种组成的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形成的防护林体系,具有更加广泛的混交意义”。防护林带营造混交林要因地制宜,选择混交树种要考虑到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一般采用5行的混交林带,具有生长快,稳定性好,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总结生产实践,提出8个混交方式,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树人工丰产林生产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遗传,也取决于栽培条件及栽培技术.几年来,针对新品种中牡1号杨生物学特性,采用大垄覆膜以育兼造、剪枝截顶造林、杨农复合经营、营造混交林等丰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样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宁夏西部六盘山林区人工营造的华北落叶松林典型样地的抽样调查,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的华北落叶松林群落中的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纯林多样性最小.而落叶松阔叶混交林多样性较大.华北落叶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混交林的53%~60%,植物总数量也只有混交林的16%~38%.落叶松-阔叶混交林总生物量为华北落叶松纯林的152.71%;落叶松-油松-阔叶混交林总生物量为华北落叶松纯林的72.14%.落叶松-油松-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的比例最大,而华北落叶松纯林最小.3种林型中,草本层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伴生树种是阔叶树,其林地生产力比伴生种有油松等针叶树种的生产力高.在3种不同的落叶松林中,多样性与生产力均表现为正的幂指数函数关系,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本文所研究的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所认可的单峰关系不一致,也许只是在单峰关系的左半边,即处于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9.
陈志刚 《科技信息》2008,(22):317-317
通过对比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分析,总结出营造针阔混交林优于针、阔叶纯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3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并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结构和水分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变,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强度有所增强,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增强,土壤肥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1.
绿波起伏、绚丽多姿的森林,在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强大效益,使人类获得大量木材和丰富多彩的林副产品,必须大规模地营造人工森林.在造林活动中,要重视森林内部的生态平衡,根据各树种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营造各种混交林,以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紫椴、黄波罗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世纪50~90年代在吉林省中东部生态区营造的紫椴、黄波罗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椴与落叶松(红松、班克松),黄波罗与落叶松(红松、山槐)混交较好.混交方式以4~6行窄带或块状(0.1~0.2 hm2)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是我国林业资源重要的产出地和蓄积地,由于天然林业资源日益减少,特别在"天保工程"推出后,东北地区林业资源的产出数量正在逐步减少。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结构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依然比较大,因此,需要林业工作者寻求出新的措施和办法稳定和扩大林业资源的提供。人工混交林是当前林业工作的重点,是利用树种的习性,结合造林地特点,用人工干预的方法促进林木快速成材,提高林业资源产出,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混交林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养分,加快林业资源的成长速度,为林业提供更加广泛经营方式,改善造林地土壤条件,创建有利于林业发展的生态,综合性地促进林业的整体发展。东北地区做好混交林造林工作应该立足于东北地区的实际,在明确混交林定义的前提下,掌握适合本地混交林混交的各种方式,熟练应用各种混交林混交的类型,充分发挥混交林对生态、环保和经济建设的功用和价值,找到东北地区营造混交林的策略,为整体提高混交林的营造技术起到提领和统帅的作用和参考作用,在管理上和技术上整体提升林业工作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用逐步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两种算法计算得出,在丘陵地区营造防护林,尤其是营造阔叶、针叶混交林,增加盖度,可大大降低土壤侵蚀量,防止泥沙淤积.减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5.
竹木混交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木混交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能改善林分小气候环境,明显提高竹林产量。与竹纯林比较,竹木混交林中的毛竹平均胸径、竹高、立竹重量、新竹胸径、新竹高、新竹产量分别比毛竹纯林提高了5.6%~21%、6.6%~15.5%、9.0%~53.8%、4.5%~33.7%、6.1%~19.6%、13.1%~42.1%。其中尤以7竹3杉和8竹2杉的混交方式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此外,混交林在抑制病虫危害和蔓延方面比纯林有明显优势。推广营造竹木混交林是培育丰产、优质、高效竹林的主要途径之一,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含氮量中等的立地条件下杨-桤混交林相比于杨树纯林能否增加土壤养分,分析桤木是否为合适的固氮树种,探讨桤木与杨树营造混交林以缓解人工林连栽带来的土地肥力衰退问题。【方法】以苏北地区杨树人工纯林以及杨-桤(1∶1)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法观察两种林分下凋落叶质量分解以及养分释放的过程,比较两种凋落物处理(去除凋落物与保留凋落物)对土壤全氮以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采用树脂芯田间原位培养法,研究杨-桤混交林与杨树纯林两种林分在两种凋落物处理下,林地土壤氮年净矿化量的变化。【结果】营造杨-桤混交林显著提高了林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杨树纯林凋落物分解时需从周围土壤中吸收更多氮素,且分解速率较慢。杨-桤混交林凋落物分解更快进入氮释放状态,因此去除凋落物后混交林土壤碱解氮显著减少。保留凋落物处理下,杨-桤混交林中每公顷土壤氮年净氨化量显著高于杨树纯林中的,去除凋落物后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研究发现,桤木是杨树较合适的伴生树种,营造杨-桤混交林可以起到增加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杨树纯林连栽带来的地力下降问题。混交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氮素释放速率更快,有利于人工林生态系统氮循环。保留凋落物处理下,混交林中每公顷土壤氮年净氨化量显著高于杨树纯林的,而每公顷土壤氮年净硝化量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混交林凋落物分解释放的氮素主要促进土壤氨化过程,对土壤硝化过程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人工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的营造及混交方式和树种配制等方面提出了深刻见解,对指导长白山区更新造林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平定县气候条件,立地条件,乡土树种分布状况,阐述了针叶树与阔叶乔木混交、针叶树与阔叶灌木树种混交的树种选择和混交模式,并提出了石质山区营造混交林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用逐步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两种算法计算得出,在丘陵地区营造防护林,尤其是营造阔叶,针叶混交林,增加盖度可大大降低土壤侵蚀量防止泥沙淤积,减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0.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文章分析了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营造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