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有机盐钻井液具有抑制性强、抗高温等优良性能,目前主要在二开井段使用.三开及更深井段的地层温度高,抗高温磺化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体系面临严苛的环保压力,而当前有机盐钻井液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面临流变性恶化和滤失量大的问题.准噶尔盆地南缘复杂地层钻井困难,在二开用有机盐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封堵剂改性纳米SiO2和聚合物降失水剂HF-1,并优化重晶石粒度级配,研制了可满足高温高压地层的高密度有机盐钻井液体系.结果 表明,影响有机盐钻井液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降滤失剂和加重剂,室内评价表明该体系性能较之前明显改善,在密度为2.4 g/cm3、180℃条件下流变良好,且高温高压失水量为13.5 mL,滚动回收率高达97%,8h膨胀率仅4.7%,可抗盐至12%,抗钙污染为2%,抗岩屑污染10%.研究可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复杂深井地层钻井提供高温高密度有机盐钻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2.
南海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地层钻井安全密度窗口窄,对钻井液流变性要求苛刻,而高密度钻井液因固相含量高其流变性调控难度大,因此研究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方法对确保该地区高温高压钻井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提出通过控制钻井液处理剂液相粘度来调节水基高温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新方法,并通过毛细管黏度法评价了莺琼盆地两套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能以及液相黏度,对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流变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钻井液的液相黏度和固相含量是影响高密度钻井液的关键因素,钻井液体系的液相黏度由处理剂液相黏度决定,而固相含量主要由加重材料的品质决定。进一步评价结果表明,磺化类降失水剂液相黏度最低,其次为改性天然高分子降失水剂,合成类的聚合物型降失水剂液相黏度最高;钻井液在相同组成和密度条件下,重晶石品质越高,即密度越高,粒径越小,所配制的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越优。由研究结果可得出,选择低液相黏度处理剂、低剂量膨润土和优质重晶石是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流变性调控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张冠军 《山西科技》2010,25(2):100-100,102
空气钻进和无固相植物胶钻井液适合煤层气钻进。空气钻进速度快,对煤层和环境无污染。无固相植物胶钻井液可生物降解,交联剂可交联堵漏。空气钻井复杂情况的判断与处理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东海勘探开发的深入,多个低孔渗气田被发现并投入开发,但由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易被钻完井液污染,前期应用PRD等无固相钻开液,起到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但钻井液无法直接转为完井液,完井后需要破胶,易因漏失造成储层污染,针对这类低孔渗储层优选出一套新型钻/完井液一体化体系,该体系在50~160℃情况下均具有较好的流变性、滤失性能和储层保护能力,并在东海某区块的6口井8-3/8″(212.725 mm)水平段的钻进中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钻完井液一体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抗温性和携砂能力,且API滤失量低,储层保护能力强,能够满足现场作业的施工要求。该体系在东海低孔渗油气田的成功应用,为东海低孔渗油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可在海上水平井钻井作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泥浆转化为水泥浆(Mud-To-Cement,简称MTC)技术是利用钻井液的降失水性和悬浮性,通过加入廉价的高炉水淬矿渣(BFS)和激活剂(BAS),将钻井液转化为完全可以与油井水泥浆相媲美的固井液。固井作业中,因常规水泥与钻井液难以相容,造成固井水泥污染,严重影响固井质量。设计密度为1.50~1.60 g/cm3泥浆固井液体系,该体系以矿渣为水化材料,再加入激活剂,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提高固井质量,降低固井成本。在中原油田MTC固井技术首先在钻井三公司桥57井等10口井的中完固井中获得了成功现场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往钻井过程中遇盐岩井段采用传统的分散钻井液体系,会有大量无机盐溶解在钻井液中,导致钻井液的粘度、滤失量增高、井径扩大,给继续钻进带来困难,会严重影响固井[1]。该文针对目前大庆油田区域特点,根据现场地层特征,通过试验研究形成一套施工方便的低固相盐水钻井液体系。通过实验优选出配方为:3%坂土+0.10%NaOH+0.1%Na2CO3+0.2%增粘剂ZN-1+2%降滤失剂KFT+1%降滤失剂SMC+0.5%沥青粉+0.5%铵盐+15%工业盐。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国内外使用的高温固井水泥浆及其外加剂体系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高温水泥浆降失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的研究,水泥浆抗温达240℃(BHST),稠化时间可调,水泥石强度发展快并稳定,失水控制低,综合性能满足河南油田泌深1井固井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在山西煤层气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西煤层气井钻探中钻井液技术难点 .通过三口典型的煤层气井 ,论述了低固相、低密度聚合物钻井液在煤层气井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 ,这种钻井液体系 p H值较低 ,滤失量小 ,泥饼致密光滑 ,可以起到保护井壁的作用 ,从而有效地保护煤层 ,同时可降低钻井液材料的费用 ,适用于煤层气钻井 .  相似文献   

9.
车古区块是富台油田新的产油区,油气埋藏较深.先期使用普通聚磺钻井液体系进行油层井段钻进,机械钻速低;砂岩易形成虚厚泥饼,造成起下钻阻卡及渗透性漏失的复杂情况;由于普通聚磺体系固相含量高,油层易受污染.通过改用低固相钻井液体系施工,保证了施工顺利,无复杂事故发生;保护了油气层;提高了机械钻速.低固相钻井液体系的成功应用表明该体系适应本区块地层特点,有助于本区块的进一步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层气钻探过程中易出现的孔壁垮塌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的研制与性能评价研究。首先筛选了高分子聚合物类、植物胶类、生物聚合物类三类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确定了主要处理剂的加量,确定了三类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的优化配方,并采用幂律模式对钻井液流变性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制作标准岩样,通过线性膨胀试验对钻井液的防塌性能进行评价。最后,评价了处理剂的添加方法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制的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优化配方流变性能好,防塌性能强,配方简单,配制方便,适于煤层气钻探。  相似文献   

11.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到农业生产能力,是“三农”的根本问题。从农民、农村、农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政府从国有银行退出的艰巨性和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建立真正债关系的艰巨性的角度,对国家通过注资的方式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不是简单通过注资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语言在馆员与读者沟通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正确运用符号语言与体态语言对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馆员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化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智能化电能表和自动抄表系统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之一。它作为媒体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一种对社会影响颇大的公共语言行为。时下新闻语言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用语的纯净。为了使新闻语言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具体阐述了新闻语言弊病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希望能给新闻语言的规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上海市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为例,对我国各级电子政府建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及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基点,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利真正提高政府的绩效,让公众从中获得真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