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考察二氧化锆载体焙烧温度对苯选择加氢Ru-Fe-B/ZrO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载体比表面积减小,孔径增大,单斜相含量增加,且随载体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而环己烯选择性升高.催化剂的活性降低是由载体的比表面积减小造成的.而环己烯选择性升高不但与载体比表面积减小有关,而且还与载体的孔径增大和富含羟基的单斜相增加有关.这表明具有适中比表面积、中孔结构甚至含有部分的大孔单斜二氧化锆是苯选择加氢催化剂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多微孔活性硅胶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陶瓷薄片上制备多微孔活性硅胶膜。研究了热处理对活性硅胶表面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测定了硅胶膜的比表面积,等温吸附曲线;并进行了热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低于550℃时,热处理对硅胶膜的比表面积无影响;850℃时开始有熔结现象,随着焙烧温度的继续升高,比表面减少较快;硅胶膜的吸附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沉淀-浸渍法,通过改变硅锆摩尔比、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3个变量,制备了一系列S2O82-/ZrO2-S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硅锆摩尔比、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蔗糖制备乙酰丙酸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硅锆比从3增加到5,乙酰丙酸的收率持续降低;随着焙烧温度从500℃升高到600℃,乙酰丙酸的收率开始时先降低,到550℃以后则升高;随着焙烧时间从2h增加到4h,乙酰丙酸的收率开始时先升高,到3h以后则降低。当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4h、硅锆比1∶4时,制备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最大,催化活性最高;将该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用于蔗糖的水解反应,乙酰丙酸的收率为17.4%。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热失重、比表面积、氦、汞密度、活性及机械强度等测定,研究了在200—300℃范围内干燥和焙烧,对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性能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或焙烧)温度的提高,催化剂的比孔容、孔隙率、平均粒子大小,均明显增大,比表面积降低。所得催化剂的耐热后强度,以200℃干燥,300℃焙烧的样品最高。由得到的log S对T/T_m的线性关系,表明在200—300℃培烧范围内,催化剂的焙烧烧结机理,为粒子的表面扩散。  相似文献   

5.
用浸渍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一系列用于异辛醇氧化的ZnO/γ-Al2O3催化剂,通过BET,XRD和S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以及催化剂表面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升高焙烧温度,使催化剂晶粒尺寸增大,比较面积减小;Zn进入载体Al2O3的晶格形成AnAl2O4尖晶石晶相,其与催化剂的活性密切相关.催化剂活性随着焙烧温度升高而增强,焙烧温度800℃,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性能.当焙烧温度继续升高,催化剂烧结,比较面积下降,催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合成的有序介孔氧化铝(MA)为载体负载铂,制备了Pt/MA催化剂。考察了载体和催化剂焙烧温度对Pt/MA催化剂催化纤维素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随着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氧化铝的有序度、晶相、比表面积、酸量、铂粒径大小均有明显变化。催化结果表明,载体焙烧温度和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以800℃焙烧的氧化铝为载体负载铂,再经4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六元醇的选择性达到了78.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粉煤灰的活化性能,在不同温度下焙烧粉煤灰,采用氮吸附法测定焙烧前后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分布,并进行粉煤灰对Rhodamine-B水溶液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介孔数量随焙烧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700℃时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焙烧温度升高而减小;焙烧后粉煤灰对水溶液中的Rhodamine-B分子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该结果为粉煤灰吸附机理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焙烧温度、铜含量和催化剂制备时n(OH)/n(Cu)比值等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中铜基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对催化剂进行了比表面、孔分布、SEM和XRD测试。结果表明,高温焙烧降低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活性组分铜在活性炭载体的分布,提高了反应活性。研究表明,Cu2OCl2是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9.
锌掺杂对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和锌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升高,红外吸收峰进一步分裂;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掺锌后粒子表面对水的吸附能力增强;X射线衍射分析和Scherrer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TiO2粒子半径增长加速,其结果与电子扫描显微镜和BET比表面积表征结果一致;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掺锌2%(质量分数)的二氧化钛催化剂在530℃焙烧后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PdO-CeO2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其CH4氧化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物理吸附(BET)、CO化学吸附、Raman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从400℃提高到800℃,PdO-CeO2催化剂的活性下降;焙烧温度进一步提高到1 000℃,催化剂的活性又出现明显的提高.结合相关表征可知:Pd(PdO)粒子烧结和比表面积下降是CH4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金属Pd含量增加是导致1 000℃焙烧后催化剂活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扫描俄歇微探针(SAM)对掺镧氨合成催化剂表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拴  王文祥 《河南科学》1992,10(3):256-263
本文利用PHI595型扫描俄歇微探针(SAM)详细研究了新近研制的一种高活性掺镧氨合成催化剂的表面特征,由二次电子分布(SED)图,俄歇电子像,剖面线扫描以及深度分析的结果表明,催化剂是由大小不同的卵石形晶体和晶粒碎块堆积而成,表面形态凸凹不平,元素镧主要分布在催化剂球内部晶粒的表层,其厚度约800—1000A,镧和铁的分布相互制约,在镧分布浓度大的区域,无铁或浓度较小:反之铁浓度大的区域镧较少或无。在球表面还有少量钾,几乎未发现有铁和钙的存在.在晶粒的断裂处仅有铁和氧,说明助剂元素钾、钙和镧没有进入Fe_3O_4晶体内部.  相似文献   

12.
含锌电炉粉尘配碳球团的冶金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钢铁公司含锌电炉粉尘为原料,配入适当的无烟煤制成含碳球团,焙烧球团通过还原煤保护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化学分析·研究了1150℃~1300℃的范围内,温度、时间和内配煤量对锌、铁的还原速率以及球团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锌、铁的还原率均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内配煤量的增加而提高;抗压强度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但随内配煤量的增加出现极值点·焙烧球团最佳的工艺参数:焙烧时间为15min,内配煤量为13 04%,焙烧温度为1250℃·此时锌的还原率为98 43%,金属化率为94 51%,抗压强度为800 6N/球·  相似文献   

13.
以孤岛减压渣油为原料 ,采用高压釜加氢方式考察了以钴、钼、镍、铁和稀土金属为活性组分的 2 1种催化剂对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钴、钼、镍系列催化剂中 ,钼系催化剂的效果较好。其中 ,钼酸铵系列最佳 ;钴系与镍系催化剂的效果相当 ;铁系催化剂中的硝酸铁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抑制甲苯不溶物生成的能力 ;稀土系列催化剂的活性远高于钴、钼、镍、铁系列催化剂 ,其产物中减压馏分油的收率较高 ,而且这种催化剂抑制甲苯不溶物生成的潜力较大 ,可以在更苛刻的反应条件下与减压渣油反应。首次采用相对效率因子 fr 来评价悬浮床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 ,与分极指数RN相比 ,fr 更能有效地衡量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MHA黏结剂在钒钛磁铁矿氧化球团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已发明的MHA黏结剂替代膨润土制备钒钛磁铁矿氧化球团,获得质量优良的高炉冶炼原料。研究表明:当MHA用量为0.25%,在预热温度950℃,预热时间10 min,焙烧温度1 250℃,焙烧时间10 min的条件下,获得的预热球团抗压强度为522 N/个,焙烧球团抗压强度为3 702 N/个。与2.0%膨润土球团矿比较,MHA成品球团的抗压强度略低,而TFe品位明显提高1.11%。2种黏结剂球团矿的还原性能指标接近。MHA球团黏结剂在氧化球团矿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recovering valuable elements from vanadium-bearing titanomagnetite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involves two procedures:low-temperature roasting of vanadium-bearing titanomagnetite and water leaching of roasting slag. During the roasting process, the reduction of iron oxides to metallic iron, the sodium oxidation of vanadium oxides to water-soluble sodium vanadate, and the smelting separation of metallic iron and slag were accomplished simultaneously. Optimal roasting conditions for iron/slag separation were achieved with a mixture thickness of 42.5 mm, a roasting temperature of 1200℃, a residence time of 2 h, a molar ratio of C/O of 1.7, and a sodium carbonate addition of 70wt%, as well as with the use of anthracite as a reductant.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93.67% iron from the raw ore was recovered in the form of iron nugget with 95.44% iron grade. After a water leaching process, 85.61% of the vanadium from the roasting slag was leached, confirming the sodium oxidation of most of the vanadium oxides to water-soluble sodium vanadate during the roasting process. The total recoveries of iron, vanadium, and titanium were 93.67%, 72.68%, and 99.7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工艺的不足,确定对钒渣钙化焙烧-酸浸提钒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以高钒渣为原料,研究了钙化焙烧-酸浸提钒过程中3种钙化剂(CaSO4、CaCO3、CaO)的焙烧机理以及对提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钒浸出率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在1 450K时达到最大值;钙化剂配比为100%CaSO4时提钒率最大;在目前实验室研究条件下,钒的浸出率最大可达93.53%。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筛分、洗涤、吹扫等方法彻底清除废旧SCR催化剂中的积灰,得到基本不含灰尘的SCR催化剂,利用包括酸洗、碱洗等方法除去催化剂表面残存的微量杂质,将废SCR催化剂中的砷、铝、铁、钠、钾、硫、钙、硅等有害成分降低至新产品水平.对上述处理的催化剂进行补钒实验,通过再生处理,废SCR催化剂化学成分可以达到新产SCR催化剂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铁尾矿进行高炉渣调质实验,研究了酸度系数(Mk)对调质高炉熔渣析晶性能、黏度及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k的增加,调质熔渣的析晶温度明显降低,当Mk高于1.4时熔渣温度降至1100℃,体系仍为无序玻璃相;随Mk的增大,调质熔渣黏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逐渐减弱,适宜成纤黏度范围对应的温度区间逐渐增大,适宜成纤黏度范围内最低成纤温度与析晶温度之差Δt=(tw-tl)逐渐增大,当Mk为1.2时Δt为101.7℃;在调质熔渣适宜成纤温度范围内,Mk对熔渣表面张力的影响不大,熔渣表面张力与黏度的比值σ/η(表征熔渣成形难易程度)随Mk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A sodium modification-direct reduction coupled process was proposed for the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V and Fe from vanadium-bearing titanomagnetite. The sodium oxidation of vanadium oxides to water-soluble sodium vanadat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ron oxides to metallic iron were accomplished in a single-step high-temperature process. The increase in roasting temperature favors the reduction of iron oxides but disfavors the oxidation of vanadium oxides. The recoveries of vanadium, iron, and titanium reached 84.52%, 89.37%, and 95.59%,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acid decomposition efficiency of titanium slag reached 96.45%.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rocesses, the novel process provides several advantages, including a shorter flow, a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 high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vanadium-bearing titanomagnetit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20.
固载化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以磷钨酸为催化活性中心,镧改性后的拟薄水铝石为载体的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并考察其在过氧化氢氧化环乙烯合成己二酸的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重点考察了载体和催化助剂的种类、载体焙烧温度、改性载体焙烧温度、杂多酸负载量、杂多酸焙烧温度、催化剂活化温度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以及固载强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