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方言无论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关于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朱德熙先生的《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说“VP不VP型反复问句在方言里的分布很广。北方官话、大部分西南官话、粤语、闽语以及大  相似文献   

2.
《启蒙浅学》所反映的新界客家话应该是19世纪中期的语言事实。拿这批语料和现在的新界客家话作比较所得到的样例,可以说明三百年间新界客家话在粤语接触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的全过程。三百年来,新界客家话的语音系统在接触演变中变化最少;语法特征宏稳细变,常有并行交替;词汇变化最快,但内紧外松,深受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3.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要掌握一种语言,必须全面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但是,无论是语音还是语法,都是通过词汇来体现的,而要全面掌握词汇,则应该包括词的音、形、义和词的贯用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快、较牢固地掌握词汇,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一、从词的语音入手词汇教学的第一步,首先是教会词的读音。词的读音正确,词的记忆形象才会明晰。要使词的语音形象正确和深刻,应注意下面几点:1、重视第一感知首先教师的发音要力求准确,示范的技巧要高,才能呈…  相似文献   

4.
吸收方言词汇是明清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但他在海州一带生活了40多年,而且《镜花缘》这部作品从酝酿到创作完成都是在海州完成的,所以作品中也存在大量的海州方言词汇。本文对《镜花缘》中的部分海州方言词语作解释,既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作品,又可以让我们通过这部作品了解19世纪海州方言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5.
韶关市城区绝大多数人会说普通话,但这种普通话是方言向标准普通话的过渡语,或称地方普通话,它受粤语的影响很大,在词汇上掺杂着不少粤语的因素。本文分析了韶关市城区普通话对粤语词汇的吸收和使用表现出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用于交际的共同语。它的形成有着语言、化、经济、政治等历史原因。1956年2月国务院向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就是普通话的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7.
学习与记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有的外语学习都包含着记忆——从外语语音、语法到词汇,从听说到读写,无不包含记忆。科学记忆则关系到记忆的效果,根据心理特征进行的外语记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赵本山为我们上演了一部反映东北文化现象的电视剧——《刘老根》。该剧展示出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和方言。我们从《刘》剧人物的语言入手,对其中的东北方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更好地研究东北方言开拓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发现在韵部合并及声母的影响下,《韵镜》一系韵图唇音字中的非组三等凡韵合口字发展到《韵法直图》一系韵图时全部变成了开口字。  相似文献   

10.
现代广州话动态助词“过”有四种含义。以动态助词“过”在共同语的发展为参照,通过三个粤语俗曲文本《花笺记》、《二荷花史》和《粤讴》可以考察动态助词“过”在明清时期粤语中的使用情况。广州话动态助词“过”的形成是动词“过”逐渐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下里话是阳山县黎埠镇的一种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均有它的音韵特点,综合其语音特点以及从移民史来看,下里话是粤语的一种次方言。  相似文献   

12.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专著,在修辞学研究上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试从语音,词汇和句子三方面,探讨《马氏文通》在修辞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西门华德《藏汉语比较词汇集》在本世纪20年代末一出版,就立即引起了国际汉藏语学界的极大关注。到目前为止,这本书仍不失其学术价值。因此,有必要加以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词汇集》的具体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它是系统地、大规模地进行藏汉两语词汇比较的第一部著作。 2、《词汇集》的确找到了一批相当可靠的汉藏同源词。 3、对汉藏两语的声韵系统对应关系勾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4、对藏语语音史和原始藏语的拟构提出了若干新见:(1)r-、1-前缀音易位律。在原  相似文献   

14.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其境内龙岸镇土拐话是一种勾漏片粤语。该方言音系架构与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广府片粤语大同小异,其相异处主要反映比广府片粤语更早的语音层次。对罗城龙岸镇土拐话音系进行初步描写,并简要探讨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语音识别中对孤立词、小词汇特定人的语音识别率较高,但对于连续的大词汇量语音识别率较差。把连续的大词汇语音实时自动地切分为单个音节,可以提高其系统的识别率。本文根据汉语语音在能量和频率等方面的特征,找到了短时平均幅度和短时平均过零率的方法来检测音节的端点,从而得到对文本文件中汉语语音的音节自动切分算法。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与文学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周易》是我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它在艺术手法和文学理论上都有许多开创,本文从表现手法、诗歌色彩、语言词汇及寓言故事等方面论述《周易》的文学特色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无论哪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现从英语语音、词汇两方面对歧义的产生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谈《红楼梦》语言世界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度”和“偏离”是修辞学的重要概念,已存在于语言世界等交际活动的四个世界之中。《红楼梦》的语言世界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种层级结构中均存在着偏离。且这种偏离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是以地域为标准划分的两大的英语变体,在语音、词汇、拼写等方面都有差异。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可以促进英语的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赵本山为我们上演了一部反映东北文化现象的电视剧——《刘老根》。该剧展示出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和方言。我们从《刘》剧人物的语言入手,对其中的东北方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更好地研究东北方言开拓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