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从表面上看,生物入侵仿佛战争一样,是某些物种的种群大爆发,主动进攻某个国家或地区,从而造成生态危机、经济损失或健康危害。其实不然!造成生物入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是人类活动把某些物种有意或无意携带到它们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下,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不得不依靠破坏性地掠夺自然”而造成的。沟道坝系工程建设是人们在不断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根据自然规律所创造的弥补人类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有效方式,它不仅为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为减少入黄泥沙、减少沟道的自然侵蚀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的外部条件,环境的人口容量是有限的,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退化,对人类生存及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极为不利的。作者从环境的人口容量角度,参照杨勤业等人对中国环境脆弱形势的研究结果,提出人口的数量和人类的活动是造成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依赖和依存关系也在逐步加深。深入探讨其相互关系,特别是探讨在人类各种不同的生产活动影响下,环境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可为探索调节、控制和改善人类与环境系统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1982—1983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地区登山科学考察所获得的资料,探讨该地区环境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地理过程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系统的影响。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有些严峻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同时,人类的生产活动却又对环境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理想场所。文中不妥之处,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近代以来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是自然孕灾环境、人类致灾活动因子及其脆弱的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孕灾环境孕出了“多灾”的特点,人类致灾活动直接引起“灾害频发”,而脆弱的承灾体则导致“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6.
新概念词典     
《科技潮》2002,(2)
从60年代开始,由于研究工作的开展,环境生物学逐渐从生物学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受人类干预的生态系统。这里所说的人类的干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二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生态效应,生物或生态系统对污染的净化功能,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监测、评价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自然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人类合理地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伍胜然 《科技信息》2007,(16):177-177
2006年冬季,西欧及俄罗斯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暖冬,再次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我们必须反思过去提出的“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它们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也许在涉及到人类的基本物质需要,国家利益和个体欲望时,环境保护具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指针对一个城市地区进行以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区划、预测为主的环境规划工作。它是人类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城市居民与自然达到和谐,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达到统一而采取的主动行为。本文以贵州遵义市的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为例,在进行充分调研、考证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提供理论借鉴,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探讨了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及特点.研究表明:独特的喀斯特环境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自然条件又制约了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也对喀斯特环境产生了正向改良和逆向破坏.结论: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助于喀斯特地区的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既非人类的神灵,也非人类的奴仆,更非敌人,而是朋友,是哺育人类的母亲。1970年4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了一个保护自然和环境的活动,全美有2000多万人参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规模浩大的自然和环境保护活动。人们把这...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又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自然生念环境既独特原始又脆弱敏感,一旦被破坏,很难再恢复,因此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地区之一,也被我国政府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优先保护区域。在如此特殊的地方修建铁路,环境保护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生存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地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 人地关系扩大来讲是“天人”关系,这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一对哲学范畴,自西周初年的周公姬旦(公元前十一世纪),直至近代的章太炎.几乎每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对它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眼中,这对关系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是在变动中被逐渐认识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自然和人的关系,现时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人口、资源、粮食、环境、能源等,实际上是涉及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天人”关系现时代的矛盾表现,实质在于人地如何相处、如何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人地关系的研究,对人类的现时和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亮宇  刘永平 《榆林科技》2004,(3):17-19,21
陕北半沙漠地区,因气候、地质、人类活动等因素,生态变化很大。有的林木极其珍稀不少生物已经灭绝。而且面临开发,“工业三废”造成污染,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因此必须抢救和保护珍稀林木,引进和培育优适物种,把陕北荒漠建设成生态平衡、绿色文明的富贵乡。  相似文献   

14.
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开始追求“绿色”、追求“生态”、追求“(?)真”,在“人定胜天”与“人是自然的奴隶”之间,选择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开始认识到环境意识是一种高层次的文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进而产生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强调维护人——地和谐统一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保护性旅游;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是绿色旅游。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美认知活动中,存在着“自然本身就是美的,自然美就是大自然现成的东西”、“自然美是人类按照艺术规律创造开发出来的”等非理性倾向。这些必将造成自然的审美危机,必须重新阐释自然美的内涵,恢复自然美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简论人类造貌营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类活动已成为一种造貌营力的现代,地貌环境(特别是城市地貌环境)的演变和发展已成为一种“自然-人文”过程。探讨了人类造貌营力的性质、及其自然地貌的作用方式和强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人类造貌营力的人文因素,并简要地介绍了对人类造貌营力研究和评价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即本地种。虽然物种自身可发生迂移,但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自然迂移速度很慢。外来生物是指自然分布区主要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形成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所谓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引发本土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生存与健康。然而在进行公路建设中工程开工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各个阶段对沿线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人类所共同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最终还要依靠人类自身来改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理论及其实践都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深入寻找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积极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切入点或结合点,尤其是寻求传统消费与营销的“替代方案”.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智慧,通过创造、体现、宣传、传递绿色价值.把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创意结合起来“化腐朽为神奇”,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这一基本思想出发,强调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并且是“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因而是受动的存在物”。通过对资本主义农业劳动对土地环境破坏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人对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的思想,而这一调整和控制的指导原则,就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的人类本性”。从中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深厚的环境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