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戴涛 《科技信息》2014,(9):65+105
本文介绍了拉矫机在某钢厂冷轧酸洗机组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拉矫机的设备组成、作用和电气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
3.
宝钢2030酸洗机组中拉矫机和平整机的延伸率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宝钢2030新酸洗机组中钢板的总延伸率在拉矫机和平整机之间的合理分配,主要进行了钢板在酸洗前后不同延伸率分配下的力学性能实验,通过多方面分析,最终确定了拉矫机和平整机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张力辊打滑机理的基础上,对发电状态和电动状态的压辊受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带钢不打滑的条件,确定了带钢不打滑的最大和最小张力值.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张力辊打滑机理的基础上 ,对发电状态和电动状态的压辊受力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带钢不打滑的条件 ,确定了带钢不打滑的最大和最小张力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原理和结构角度 ,详细介绍了连铸拉矫机交流拖动系统。该系统在达钢、盐钢等一些中小铸机上应用 ,效果良好 ,稍加改进也可用在大中型连铸机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五辊拉矫机的结构特点、试验研究方法,拉辊矫直机的理论分析及实测结果,以及常温和高温下拉辊摩擦系数的试验方法和结果,为设计拉辊矫直机提供了计算方法及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引进热连轧机钢卷的产品质量和产量等技术指标,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DC控制器,自行设计完成了卷取机控制系统的改造工作。详细阐述了新型带钢卷取机自动控制系统中带钢头部张力优化控制、夹送辊张力控制、卷取机平滑曲线减张控制等多项技术策略,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生产实验运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卷取机控制系统后,钢卷卷形良好率达98.25%,成卷率达99.84%,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目标。其新型的控制思路可以在国内外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轧辊平衡力对四辊轧机工作辊与支承辊间打滑现象的作用关系。指出加大工作辊压紧力 ,不但不能防止 ,而且会加重辊间打滑现象的出现。从受力分析入手 ,给出了辊间打滑条件的判据。  相似文献   

10.
邢翠生  张波 《科技资讯》2009,(27):53-53,55
分析热轧带钢卷取过程中头部产生拉窄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微机张力信号源是“廿辊轧机张力开环控制系统”的一个部件,用于对该系统的调试与自检。本文论述了张力输出信号的特点及要求;介绍了信号源的硬件结构及软件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信号源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有张力或位置传感器的恒张力控制系统存在机械复杂、动态性能差、因配套机械引起的张力波动大等缺点,研制了一种无传感器的恒张力控制系统。建立卷径模型、张力观测模型和张力调节模型,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电流型矢量变频器与收卷电机构成高精度位置闭环控制系统,利用两台电机间的转速差间接实现张力控制。该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张力控制方便的优点。将新系统运用于无碳复写纸的分切加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卷绕机械的张力控制系统为时变非线性系统,传统控制系统的精度较难保证.根据“中心 表面”新型收卷模型的张力控制原理,对其自动控制系统模型进行研究,进而设计和开发该类机械的张力自动控制系统.实践证明,该控制系统能较好地解决以往卷绕机械存在的张力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连轧张力状态方程、西门子张力计算模型、新日铁张力计算模型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渐近收敛状态观测器设计、张力动态互不相关控制(解耦控制)设计的叙述,解释了利用渐近收敛状态观测器提供的状态量,研究了张力增量的动态互不相关控制的内容,最后对各项技术指标、项目研究结论及其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介绍卷垫纸机张力控制系统。该系统由Z80单板机完成卷径测量,张力电流计算,并采用了卷形控制措施,使其可在最高轧制速度300米/分,最大加速度0.5米/秒的运行情况下,以卷纸或垫纸方式工作具有良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开卷张力控制中钢卷直径的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一种通过间接计算来得到钢卷直径的具体方法。借助高速数字控制器的应用,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如滑移等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得到准确的钢卷直径实时数值,为开卷机张力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介绍在中心卷取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如何运用直接张力控制法和间接张力控制法,着重介绍如何将间接张力控制法的两种控制方式——最大力矩控制和复合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这些方法设计的系统更具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