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恩·怀特的中世纪技术史研究涉及广泛、影响重大.通过对能源、机械、农业等方面的论述,他表明西方中世纪取得了重大的技术成就.他进而认为中世纪以来西方的技术动力根本上来自拉丁基督教的思想.他的三个论题:马镫与封建制、农业革命、技术进步的基督教根源得到了正反双方的大量讨论,而他关于中世纪技术成就本身的研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产业遗产、产业考古学与技术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产业遗产及其利用和保护的历史回顾,对产业考古学的一般概念以及相关术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产业考古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把国际技术史委员会(SHOT)在技术史学理论方面的成果与变迁,作为理解西方技术史学理论变迁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的切入点,利用《技术与文化》的史学专题讨论、其他相关论著和SHOT年会资料,系统梳理SHOT各发展阶段技术史学理论的基本旨趣、核心议题与关键特征,对其变迁动力进行逻辑解释,从而把SHOT群体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作出的理论反思构建成一幅完整的学术发展地图。这为把握当今技术史的发展取向提供了历史依据,也为中国技术史研究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4.
技术学的兴起及其与技术哲学、技术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技术学是以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学科的统称,是介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性学科门类,仿照科学学的学科结构,可将技术学的分支学科区分为理论技术学,专门技术学,应用技术学三个学科系组,技术学经历了长期的孕育过程,同技术哲学,技术史有着难分难解的交叠关系,技术学与技术哲学,技术史既有研究视角,基本内容的差异,又有某些共同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技术史学科的诞生与工程学教育大有关联。高校基于工程师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培育其职业意识,早期偏向精英化路径,20世纪中期转而依托以科技为主线的人文观,这一融合为技术史学科及其学会的创立提供了条件。工程学对美国技术史学科的人员构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认识论都影响至深。学科始终关注与社会广泛相关的工程系统,进而基于美国“适应、改良、应用”欧洲技术的历史路径,发展出以域境主义为特征的技术史叙事策略,并在当代出现细分化、全球化、社会史化等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白馥兰是当代英国著名技术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她的技术史研究从参与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系列起步,继承和突破李约瑟的科技史研究,以农业史和妇女史作为双重核心。其技术史思想中一以贯之的线索是技术与社会,遵循着自技术而来、向社会而去的理论进路,旨趣在于以技术观社会。就研究视角而言,包括广义技术视角、人类学视角和汉学视角。就研究局限而言,包括文献方面、观念方面和比较方法的不足。总之,白馥兰展示了一位从李约瑟时代走来中国技术史研究者的代表形象。  相似文献   

7.
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所著《技术与发明》一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一套名为我们的国家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是一本别样的、颇具特色的技术史普及读物。其突出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论技术叙事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以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新文化史等领域的概念分析工具为参照,对近20年来的科学技术论和科技史研究进行考察,显示了技术史朝向"新文化史"发展的趋势,并思考有关编史学核心问题,以尝试为之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本文历史地回顾了技术史解决"与境论"问题的系谱,从而指明技术史对建构论的引入开启了技术的"新文化史"进路,分析了各阶段采用的文化研究方案的优缺点;对"技术新文化史"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考察;最后着重讨论了技术叙事的文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技术史经过18世纪末以来200多年的演进发展,已经形成包含一系列分支学科的复杂学科结构。技术史的所有分支学科,可以归并为基础技术史、综合技术史、部门类别技术史、技术社会活动史、专项技术制度史、专项技术成就史等六个学科群组。因研究对象相同,技术史与技术哲学、技术学形成同缘关系;因研究内容互涉,技术史又与科学史、文化史、工程史、农业史、工业史、交通运输史、建筑史等专门史形成近邻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德国的技术史研究历程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上升期和拓展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致力于出版各类技术发明与商业史的相关著作,并着力保留和整理技术文化相关的实物和档案,推动了早期德国技术史研究的建制化。1960年代之后,德国的技术史研究进入了拓展期。在联邦德国,工业大学和技术博物馆的历史学家们逐渐成为推动技术史研究进一步建制化的主要力量。与早期工程师为主体不同的是,历史学家们主要关注的是生产的历史以及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背后导致技术变革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因素。1990年代后,消费史逐渐走入他们的视野,作为其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有关基础研究绩效评价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 言  在自然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等创新活动中,基础研究占有独特地位。历史经验表明,基础研究获得的某些重大突破性成就,往往会导致人类社会划时代的进步;以应用需求为牵引的基础研究也是公认的探讨、解决社会和经济方面重大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科技本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因此,基础研究的发展水平和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工作被定位为国家科技发展体系的3个层次之一,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基础研究,坚持以精干的力量在科学前沿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农业科技进步作用的理论发展、测度方法、基础指标的选取处理,以及产业与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等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成果突破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只能反映科技作用的综合效果而不能具体反映政策或技术措施的效果”的局限,引入AHP法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指标进行分解量化。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际操作性、客观性、适用性和规范性,有效弥补了科技进步贡献单一指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头七年接受苏联技术援助从总体上看是比较系统、比较完整、效果较好的一次技术引进。从学习苏联和引进技术的历史进程来看,大致经历了起始和高潮两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出现过一些难以避免的偏差。1956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正视苏共二十大的教训,《论十大关系》和八大前后的经验总结,对偏差进行了有力纠正。毋庸讳言,在整个过程中确有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查阅了1953年到1962年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医学索引》(Index medieus)(1953年到1959年称为《近期医学文献目录》)的分类索引.该刊从1953年到1957年根本没有哲学这个栏目,从1958年起,开始有"哲学"一栏,从1960年起,  相似文献   

15.
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首先,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把苏联技术哲学当作其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其次,二者存在着间接的、内在的联系,认为苏联工业化道路与其技术哲学思想没有任何关系的观点也是错误的;第三,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之间是一种共生共荣、一损俱损、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本文对上述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指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苏联在看待和处理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经验丰富、教训深刻,对发挥自然辩证法为国服务的功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促进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未来15年(2006—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型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应对世界科技进步挑战,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指导下,实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战略转变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物科学面临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为主要标志,生物学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世纪。在未来世界里,生物学无疑是科学中的一个热门。另一方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面临着粮食、人口、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为了分析国内外生物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预测生物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技术生态:技术论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对自然辩证法研究和教学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我们希望能就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欢迎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及广大读者给我们来稿来信,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各个县市区科技发展不够平衡,相互之间可比性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以县域行政区划为对象、以分类评价为基础的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经实证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为指导县市科技工作提供参考,基本达到了评价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