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防城港金滩和白浪滩居民为样本,将地方感、旅游成本、旅游利益作为居民的主要感知因素,以满意度为中介,构建了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模型,实证考察了居民旅游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居民的地方感知对其满意度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与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对选取、评估居民支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及态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居民主体与感知内容、影响感知差异的因素、研究感知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对中外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及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评述,提出今后我国的相关研究应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注重背景分析和整体把握,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尤其是注重理论建设和数学模型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加强跨区域、跨时间的不同阶段的旅游地比较研究以及对不同旅游者,旅游类型的感知分类与比较研究,从而在深化旅游理论研究的同时,促进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社区参与"、"旅游影响感知"、"居民满意度"3个结构变量,依托社区参与理论、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SCI)、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TD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居民满意度结构关系模型。借助构建模型与因子分析结果,对贵州省镇远县铁溪乡村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结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溪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程度能够影响其"满意度"与"忠诚度",影响关系为正向,影响效果为"明显",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程度越高,满意度愈大;旅游地"社区参与"通过影响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而影响其满意度的效能不高,影响关系为正向,但影响效果为"不明显";铁溪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程度整体上对于其满意度影响较大,影响关系为正向,其中居民"正面旅游影响感知"对满意度影响显著,"负面旅游影响感知"对满意度影响效能较小。基于研究结论为铁溪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取贵州西江苗寨与肇兴侗寨两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民族旅游村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借助社会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进行差异性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两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和态度均以正面效应为主,但两地居民对旅游的影响感知与态度又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肇兴侗寨处于旅游发展起步阶段,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度较强,负面感知度较弱;西江苗寨处于旅游快速发展阶段,居民对旅游负面感知度较强;从两地外部差异性来看,西江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感知度均要强烈。此外,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感知上,两地居民的旅游态度均持赞同态度,差异性不明显。针对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辉  王海春 《科技信息》2009,(32):254-25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人口学视角对石家庄周边旅游区居民的体育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不同性别的居民对体育旅游影响的感知不明显(sig﹥0.05);不同文化程度和收入来源的居民对体育旅游影响的感知具有显著性(sig﹤0.05);不同年龄的居民对体育旅游环境影响感知(F2)、社会文化影响感知(F3)、整体感知(F4)具有显著性(sig﹤0.05),总体表现为马鞍形状态,65岁以上老年居民对体育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感知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对汉茂陵、唐乾陵风景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48项指标统计分析,以及应用数学模型求值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诸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结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其程度的重要途径。开展帝王陵园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旨在正确认识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促使以汉唐帝陵为依托的汉、唐文化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地居民作为旅游重大事件举办的重要参与者和潜在旅游者,其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感知态度与期望,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成功举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以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感知态度与期望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可能影响的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关系,进行旅游重大事件的居民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桂林市阳朔为例,借助传统的问卷调研法和模糊统计法,对阳朔居民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进行了比较调研,发现阳朔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尤其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持有更多的肯定态度,对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长感到满意.2种问卷方法均支持了居民对社会文化的感知较为统一,分歧较少,几乎没有矛盾感知.但是,对社会经济方面的感知,传统问卷方法显示出居民既肯定旅游发展的积极一面,也对消极选项的感知明显.模糊问卷结果显示出居民在环境影响感知方面最为矛盾,关注度最高.传统问卷方法发现了居民对旅游发展使当地污染增多的态度不一,分歧最大,且原因不明.借助模糊统计问卷方法的分析,得知旅游季节性因素是造成居民感知不一的主要原因.2种调研方法的使用能让调研结论更能接近居民的真实感知,为政府了解旅游带来的社会影响,制定旅游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节庆旅游反映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与质素,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决定其发展好坏的利益相关者除游客外,还有地方居民.他们对节庆地方带来的影响与支持决定了节庆旅游的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居民的地方意象是能较好预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的前因潜变量,但多为借代概念,缺乏本体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节庆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度相关理论,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探索性地将源自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维度架构应用于居民的地方意象之中,并以节庆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检验了它们与节庆影响感知及支持行为间的行为逻辑结构关系.研究发现:(1)源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居民地方意象能够在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模型得到验证,它包括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整体意象;(2)居民地方意象的认知意象与情感意象均对节庆影响感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整体意象对节庆影响感知的效应不显著;(3)节庆影响感知对支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节庆满意度能成功地中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间关系,助推了节庆支持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国内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感知是旅游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几年来国内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的研究进展,从旅游地类型、研究指标、研究方法、相关解释理论等方面对国内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思南县居民参与旅游业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思南县1 000余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了居民对参与旅游业的7个主要方面(为旅游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参与旅游政策制定、参与旅游开发规划、参与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自主经营旅游项目、接受旅游企业的聘用、参与旅游教育培训)的总体态度,并采用均值比较方法,分析了7个因素(民族、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培训、收入以及居住地与景区的距离)对居民参与行为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并借助于GIS软件,分析了思南县各乡镇旅游参与行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思南居民4项参与行为感知均值大于3.5,说明居民总体上愿意参与旅游开发。其中,对自主经营、接受培训和保护环境显示出较高的参与愿望(感知均值大于4)。但对于参与旅游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参与旅游开发和规划并不热心。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状况5个主要因素对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在空间上,16个不倾向于被旅游企业所雇佣的乡镇主要分布于思南县的西南和东南部,其余11个县镇的居民既接受旅游企业的雇佣,也对自主经营有着强烈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旅游对梯田影响”、“歌舞表演因子”、“服饰与精神信仰”、“节庆习俗”等9个方面的感知;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的作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旅游经营情况及意愿、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青海省同仁县四个少数民族村落旅游地的实地问卷、访谈调查等,运用相关方法进行数理统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影响当地居民旅游感知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增强当地居民旅游感知度的对策,以期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车耳营民俗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分析乡村旅游效应问题.结果表明:根据SPSS分类结果将该地区认知类型划分为典型积极型(I组、II组)、退却型(IV组、V组)、冷漠(VI组),分别占到了总样本的85.56%、10.60%、1.92%.其中,积极性认知类型组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旅游影响,退却型认知类型组没有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对旅游影响体会不深刻,冷漠型认知类型组对旅游影响完全否定或者极度夸张.从不同认知类型组看,积极型认知类型组对乡村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资源环境效应持肯定态度,而对道德文化效应和生存环境效应持中立态度;冷却型认知类型组认为旅游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旅游区居民自身经济状况未得到改善,对社会文化效应持中立态度,而对道德文化和环境的负面效应感知强烈;冷漠型认知类型组对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均持否定态度.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旅游感知水平的影响表现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成员是否从事旅游业"和"是否本地人口"是影响旅游经济效应感知层次的的关键因子,"家庭人均年收入"、"性别"、"家庭成员是否从事旅游业"对居民感知旅游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马降龙村落”为案例地,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同一遗产地内,处于不同空间区域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遗产地内部,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在:核心区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各项公因子综合得分要明显高于缓冲区居民;影响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最重要因素是体现“空间”差异性的“核心区/缓冲区”变量;旅游业对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是影响居民旅游发展支持态度和社区满意度的主要因子. 旅游业参与制度的不公平性和村庄发展的不平衡则是造成马降龙村落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开展,高校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之一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迷人的自然风光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旅游活动的开展势必对旅游目的地居民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选取2012年被评定为3A级景区的四川某学院为研究个案,把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目的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将社会学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引入到大学生对于高校成为3A级景区后所产生影响的感知研究中来,探讨了学生感知的总体情况和类别性差异,了解其对发展高校旅游的态度,丰富和完善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研究课题的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旅游度假区的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其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发展的正面示范效应明显,旅游发展利大于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不同,特别是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其感知差异明显;少部分家庭环境发生变化的居民,对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不适应.建议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并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宝鸡市金台区胜利村北坡农家乐社区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旅游社区居民旅游感知,揭示居民旅游感知规律,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来取得资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目前带给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是有限的,居民对社区环境变化态度积极,对社会-文化感知态度是多元化的。结论乡村民俗旅游发展会对社区居民产生全面影响,居民旅游感知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旅游管理者、开发者及研究者应该对旅游感知高度重视。北坡农家乐社区旅游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其管理、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