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5406”拌种堆制催芽,是我省水稻上应用“5406”菌肥所取得的一项新的技术成果。1974年据不完全统计已有500万斤早稻谷种使用此法催芽,效果良好。“5406”催芽,是利用“5406”菌肥发酵中产生的热能供给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达到催芽的目的,比温汤催芽更为优越。1、谷种经“5406”催芽后发芽率普遍提高。据金华地区试验,“5406”催芽的平均发芽率为96.05%,而温汤催芽的平均发芽率是83.7%,提高12.35%。  相似文献   

2.
<正>一、试验目的我团的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由于种植时间过长,不能及时轮换倒茬近几年棉花黄萎病发生日益严重.今年我团从石河子科委引进“治萎灵”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探索“治萎灵”的不同用法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二、试验设计及处理试验设五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共计十五个小区,行长5米5膜10行区.  相似文献   

3.
日前,针对制约棉花生产的世界性难题黄萎病,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成功了转基因棉花抗病抗逆品种,有望从今年开始让天津市郊百万亩棉花生产彻底摆脱棉花“癌症”——黄萎病的困扰。农业专家介绍,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天津棉花种植面积达百万亩,黄萎病发生率高达80%,一般减产在10%左右,严重减产可导致绝收,给广大棉农造成极大损失。培育抗病品种是世界上公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5406”在农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少单位已迈出了利用“5406”刺激作用的大步。但在试验中,出现了一些难题:①用“5406”菌种粉浸出液喷雾,手续麻烦,成本较高。②由于“5406”菌种粉激素含量每批均不一致,所以使用时,激素浓度难于控制,浓度过高时易出现抑制作用。因此,“5406”菌种粉浸出液的使用效果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从1975年起,积极开展了早稻应用“5406”催芽的科学实验活动,两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早稻“5406”催芽不仅显著提高了催芽质量,有效地实现了壮秧健苗,而且具有省柴、省工、省种子、省成本和催芽安全等特点,受到广大贫下中农欢迎。一、“5406”催芽过程中的一般规律1.“5406”催芽的方法:原料配比:谷种100斤(经清水浸种2~3昼夜),细肥土25~30斤,秕谷糠(或统糠)5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放线菌LG-9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作用,本文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放线菌LG-9发酵液对黄萎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拮抗菌LG-9发酵粗提液5倍稀释液对棉花黄萎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大,为76. 77%,产孢抑制率为84. 35%,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0. 00%;发酵粗提液5倍稀释液处理诱导棉花黄萎病菌抗氧化相关酶酶活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LG-9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培养滤液3次灌根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达到49. 07%。  相似文献   

7.
利用杀菌剂和液肥防治棉花黄萎病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国家棉花收购政策的调整,垦区植棉面积成倍增长,这给棉花轮作防止棉黄萎病的侵染带来不少困难,因棉花黄萎病的不断发主和蔓延,对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部分重病棉田因病产量损失严重,棉纤维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很大.笔者自1987年始至今利用国内新近生产的杀菌剂及液肥对棉花黄萎病作了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对防治棉黄萎病有效的药剂,供生产决策部门参考选用.现将87年以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Bi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研究中,从植物根围、根表和植物内部分离到1345株细菌,并测定了他们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性。118株细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性,抑菌率≥50%。其中25个菌株的抑菌率≥70%,93个菌株的抑菌率为50%70%。另外从棉花黄萎菌的微菌核际分离到57株细菌,其中30株细菌能显著地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菌落生长(5个菌株完全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和生长,15菌株的抑菌率为40%97%)。这些拮抗菌的培养滤液也能抑制棉花黄萎菌的生长。室内盆栽实验证明,应用拮抗菌处理棉花种子,有10个拮抗细菌能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中4个菌株(ICB18、NCD2、CS25和CS27)的防病效果极好,防病效果为72.3%81.4%,3个菌株(C94、C28和NCD25)的防病效果为55.7%61.9%。19992000年的2年田间小区试验中,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该菌株连续两年的防病效果平均为85.4%;另外4个菌株(ICB18、CS25、C94和C28)亦能显著防治棉花黄萎病,但防病效果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相当。在田间示范中,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后直接播种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1.2%。同时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育苗移栽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2.6%并且增产22.85%。本文同时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等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5406”抗生菌肥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生事物。这一新型的生物肥料,在我区经过了三年的群众性实践,已充分表明它对番薯、大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很受贫下中农的欢迎。目前,全区已有3700多个大队开展了应用。“5406”喷雾法是把“5406”菌肥浸出液用喷雾器直接喷到作物叶面的方法。在永康、开化、浦江、江山等县八个试验点实践结果,平均增产达到19.11%。  相似文献   

10.
短小芽孢杆菌Y106(Bacillus pumilus Y106)是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的一株对黄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平板对峙实验结果显示,Y106和黄萎病菌共同培养至10d时,处理组的黄萎病菌菌落直径为3.82cm,比对照组减小了38.7%,说明Y106菌株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液体PDA中共同培养Y106菌和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棉花黄萎病菌Vd-gfp77,随着Y106菌浓度增加,Vd-gfp77菌液在发射光波长为530nm处的荧光吸收值从217.43下降至97.49,说明黄萎病菌液浓度减小,黄萎病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土壤中拮抗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长出菌落数目约为79个,处理组长出菌落数目随着Y106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至44个,比对照组菌落数目减少44.3%,表明在土壤中Y106菌株对棉花黄萎病菌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实验表明,Y106菌株可使盆栽棉花黄萎病发病率从76.47%下降至52.94%.因此,短小芽孢杆菌Y106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1999年对采自新疆各地的30个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的研究。查明新疆棉花黄萎病不仅在培养特性上存在明显区别,在致病性上也存在强、中、弱三种不同的类型。过去检查新疆棉花黄萎病一般属于致病性较弱的类型,而这次通过鉴别寄主反应及多感染塔什干1、2号品种,说明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性在中亚地区属较强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棉花根部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分离物1723个。通过室内平板筛选获得2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温室盆栽防治黄萎病实验结果表明:3株拮抗细菌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表现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中868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7.3%,3个拮抗细菌对病原真菌棉花枯萎菌、立枯丝核菌、番茄叶霉病菌、大豆黑斑病菌、大麦条纹病菌、大豆疫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谱较广。  相似文献   

13.
常山县农资公司在进行生产、推广应用“5406”菌肥工作中,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生产实践,在“5406”菌种粉瓶子法生产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试验,采用“浅盘发酵法”生产菌种粉成功。用这种方法生产菌种粉的优点是工艺简便、成本较低、周期短、质量高,一般1斤菌种粉可堆制1万斤菌肥,为大面积推广应用“5406”菌肥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将这种方法介绍如下: 浅盘生产法的工艺流程是: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从一把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组织分离到的内生细菌YBS106对三叶一心棉苗进行灌根诱导,同时挑战接种棉花枯萎病菌或棉花黄萎病菌,测定YBS106诱导对棉叶中抗性相关酶POD和PPO活性及与抗性相关的MDA和VC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YBS106对棉花枯、黄萎病的相对防效。结果表明,YBS106诱导对POD和PPO活性及MDA和Vc含量均有显著影响。YBS106能有效诱棉叶中POD和PPO等防御酶活及Vc含量增加和MDA含量的减少,MDA和Vc含量在诱导后第5天达到最高,POD和PPO活性在诱导后第10天达到最高。病原菌挑战接种100 d时,YBS106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4.24%和71.37%,这与棉花系统抗性相关的防御酶活及相关物质(MDA和Vc)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该结果表明YBS106诱导棉花产生了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植病灵”防治棉花黄萎病,用500倍液的浓度分三次在棉花上应用,防治效果显著,可以在本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黄萎病是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对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Web of Science(WOS)的SCI-E及CNKI数据库中棉花黄萎病相关研究的文献数据,从文献年代分布、学科分布、主要刊文期刊、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和高被引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结合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绘制棉花黄萎病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和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WOS数据库中,棉花黄萎病研究文献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发文量前5位的国家为中国、美国、西班牙、土耳其和澳大利亚,中美两国发文量分别占42.88%和29.91%,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中,中国农科院发文量位居榜首,其次为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农业部和南京农业大学.发文学科主要分布在植物科学、农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和基因遗传学等领域.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累计发文量高达36.70%,其中植物病理学(9.81%)、欧洲植物病理学(4.43%)和植物病害(4.27%)发文量较高.在CNKI数据库中,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研究所发文量居主导地位,分别占11.37%和9.25%,其次是河北农业大学(9.25%)和南京农业大学(6.94%).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占据了57.81%的发文量,发文量最高的期刊是棉花学报,占总发文量的20.62%.在棉花黄萎病研究领域中,无论发表论文的绝对数量,还是排名靠前的核心作者占比和核心机构占比等方面,中国和美国都居于主导地位.近年来,棉花黄萎病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两个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研究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分子机理探索(基因表达)等方面.该领域突现强度较大的3大主题是抗病性、水杨酸和植物免疫,研究热度一直持续到现在,构成了目前棉花黄萎病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8.
滴萎净 滴萎净是一种快速根治棉花及其他农作物枯、黄萎病的农药,是由络氨铜、氯化钾、硫酸锰、硫酸、柠檬酸、尿素、植物生长刺激素“802”和“农家乐”植物生长剂等原材料,分组进行混合反应,然后再进行综合反应,形成含有多种化合物的复合液体。该农药无味低毒,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当发现棉株及其他农作物染上枯、黄萎病时,只  相似文献   

19.
制造“5406”一级培养基,需要琼脂,但是不易买到,价格又贵。如何使“5406”能在生产队普遍生产,成本更加低廉?甘肃省会宁县大沟中学革命师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开展了革命大批判,坚持自力更生,通过多次试验,先后用洋槐枝、榆树枝、中国槐树枝、玉米秆以及用洋芋粉代替琼脂,试制成功“5406”一级培养基。(一)榆树枝:用淡碱水浸泡4小时后作培养基,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006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黄萎病圃对新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3年的试验结果显示,新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内地明显不同,每年只有1次发病高峰;应用DPS统计软件对各气象因子与黄萎病发生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该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和降雨有密切的关系;在石河子棉区,若7月10日以后温度适宜(24~26℃)、雨量大、雨日多、相对湿度较高时,则黄萎病发生较重,否则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