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恭达罗是古代印度最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迦梨陀娑在其同名代表作中塑造出来的千古传颂的艺术典型。本文对之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评论,指出她是一个外表美、心灵善,敢于追求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富有时代、民族特色的刚柔相济的东方女性。  相似文献   

2.
在令人眼花涂乱的东方文学的女性长廊中,形象鲜明,深受读者青睐者可谓不计其数,而古代印度诗剧《沙恭达罗》中的沙恭达罗和中国元代杂剧《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则可堪称其中之“最”。她们是两位戏剧大师(迦梨陀娑和王实甫)精心塑造的优美女性的代表者,自由婚姻的追求者和作者美好理想的体现者。由于她们都生长在东方古国的沃土之上,都受到东方古代文明乳汁的浇灌和哺育,因而在其外貌特征、性格构成,尤其是对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等方面,都具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又因其受到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及熏陶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  相似文献   

3.
中古印度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是印度梵剧中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品。作品中的净修林是具有多重涵义的地方,一方面,它是苦行者修行的地方,这里鸟语花香,蝶采蜂揉、繁花似锦、环境秀丽,“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浮荡、没有杀伐、没有骚动,而是一股青泉、一声黄鹂、一片花荫、一派仙境”;当挑开其外层薄纱,这里又是清规戒律森严、宗教主宰人类灵魂的地方,它要求生活在这里的人清心寡欲、恪守各项清规戒律;当国王来到这里后,净修林又涵盖上了一层新的韵味:国王是世俗权力的代表,他来到净修林,世俗的一切生活规则便随之而来,于是,…  相似文献   

4.
孔雀之国     
孔雀是印度的国鸟。孔雀美丽、端庄、聪慧而文雅。早在远古的时候,印度人就视孔雀为奇异之鸟、圣洁之鸟、吉祥之鸟和幸福之鸟。著名的古代印度诗人迦梨陀莎在诗中称孔雀为印度民族之鸟。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就叫“孔雀王朝”。当时在皇宫里饲养了许多孔雀。此后几千年来,印度人一直非常喜爱孔雀,将孔雀的形象刻在花坛和器皿上,绣在绸帛  相似文献   

5.
《沙恭达罗》是印度最著名的古典戏剧,《长生殿》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奇剧目。通过对这两部剧作的比较研究,从主题思想、主角形象、戏剧结构、演出程式等方面分析它们的异同现象,可以在民族心理和创作规律上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教派主义:印度的悲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愿她走过的路上点缀些清绿的荷塘愿大树的浓荫掩遮着火热的炎阳愿路上的尘土为荷花的花粉所调剂愿微风轻轻地吹着愿她一路吉祥———摘自古印度诗剧《沙恭达罗》(季羡林译)祝愿印度在克服教派冲突的路上“一路吉祥”。  相似文献   

7.
《沙恭达罗》是印度古典戏剧的典范之作,集中体现了印度中古时代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涵。首先,在人物造型上,其审美准则是以动植物作为艺术的楷模。其次,在景物描写上,其审美准则是讲求与自然的同一性。第三,在爱情描写上,其审美准则是崇尚出自天籁的爱情与女性的天真温柔。它们昭示了印度中古美学的核心思想———对大自然的纯情与挚爱。这是印度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和美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8.
1962年2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刊载着我国已故的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在活化石——水杉命名发表十三年后写的旧体诗《水杉歌》:"纪追白垩年一亿,莽莽坤维风景丽;特西斯海亘穷荒,赤道暖流布温煦.陆无山岳但坡陀,沧海横流沮洳多;密林丰薮蔽天日,冥云玄雾迷羲和.兽蹄鸟迹尚无朕,恐龙恶蜥横?娑;水杉斯时乃特立,凌霄巨木环北极.虬枝铁干逾十围,肯与群株计寻尺;极方季节惟春  相似文献   

9.
《摩奴法典》梵文是Manava-Dharma-Sastra(以下简称《法典》),是古代印度的一部法经。它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二世纪之间。传说摩奴最初编定的《法典》有十万节,共二十四卷一千章,以后由那罗陀缩写为一万二千诗句,授于跋梨求(Bhrigou)之子苏摩底(Soumati),苏摩底为了人类的最大便利,又把它紧缩为四千诗句。现在的《法典》仅十二章,两千六百八十四节。这部法典行文简洁,但内容繁杂。其中纯法律的部分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强,其余的大量篇幅则是论述了一些宗教义务和戒律、敬神仪式、道德箴言、政治观念、军事艺术等内容。因此,《法典》不仅是研究古代印度法律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研究古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季羡林先生曾高度评价道:“《法论》(即《法典》——作者注)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极有价值的有关古代印度历史、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的资料。”我们可以根据《法典》研究当时的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试图根据《法典》探索古代印度的军事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0.
1528年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皇帝巴卑尔下令在印度北方邦的古城阿约提亚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并命名为巴卑尔清真寺。印度教徒则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记载,认为阿约提亚(阿逾陀)是罗摩(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化身)王子生长的王宫,称巴卑尔清真寺建在了罗摩庙的位置上。而穆斯林又认为,罗摩只是印度教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罗摩庙址纯粹是无稽之谈。自此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开始了持续数百年的罗摩庙址———巴卑尔清真寺之争。  相似文献   

11.
勾连历史的雄心 大约1400年前,唐朝高僧玄奘独自骑乘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沿着那条古老的丝绸之路旅行。他在古印度大陆上留下了足迹,与达摩揭陀国那烂陀寺的主持谈话,环游了印度半岛。  相似文献   

12.
师陀的创作常被认为具有京派之风,但仔细考察师陀早年的生活经历和部分创作,可以发现师陀创作观念中具有浓郁的挥之不去的左翼情结。这主要体现在《谷》、《无名氏》及其它一些散见于报刊的杂文中。  相似文献   

13.
师陀的杂评《"京派"与"海派"》从"名""实"之辨的角度审视30年代京海派论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陀客观记录了京海派论争的缘起、论争焦点和论争的偏颇所在;二是师陀表达了个人对于京海派论争的独到之见。师陀的《"京派"与"海派"》值得研读。  相似文献   

14.
《果园城记》是师陀的代表作,标志着师陀小说创作的成熟.对《果园城记》的研究自作品问世至今也有60余年了,本文以1990年为界对现有的《果园城记》研究成果作一个综述,以利于该项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世界性意义和跨世纪意义的首部全卷本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近期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瑶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广西乃至中国和世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密洛陀》是布努瑶的神话史诗,它以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手法叙述瑶族始祖母密洛陀和远古先民开天辟地、创造万物以及世乱迁徙的曲折过程;同时反映了布努瑶的原始哲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精神文化形态,内容包罗万象,恢宏壮美,气势磅礴,堪称布努瑶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口碑的《密洛陀》篇幅宏大,从头至尾要唱七天七夜,加之流传地域广,各地唱法不同,要整理…  相似文献   

16.
儿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其毕生哲学思考的总结,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本文以《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作品为例,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形象分成三类:早熟儿童形象、受苦受难的儿童形象、美好的儿童形象,并对其进行解读。陀氏对人性的审察包括对儿童天性及其成长环境的关注,是其深度人道主义的体现,其引发的思考在当代社会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作家师陀四十年代创作于上海孤岛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尽管与抗战疏离,但孤岛上海的创作背景和八年抗战的创作经历,使这部作品承载了独具一格的时空感和源于怀乡的参差对照艺术。寂寞的时代和师陀多舛的人生经历,成就了《果园城记》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8.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出版发行座谈会”不仅是为庆贺韩家权教授研究团队编译著作《布洛陀史诗》出版发行和获得“山花奖”的一次座谈会,更是学界多领域、跨学科专家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翻译研究的一次专题学术研讨,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外语界和翻译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积极对外翻译壮族文化典籍.《布洛陀史诗》的出版发行、荣获大奖和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民间文学创作和民族典籍对外翻译的新纪元,对壮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传承和广泛传播并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此《布洛陀经幡》系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木厂镇舍述乌村壮族濮支系传承使用,用于该村原始宗教的丧葬仪式,布摩在仪式活动中吟诵《摩荷泰》经诗时,需高悬经幡宣教后世。《布洛陀经幡》作者不详,近期图谱传承人龙恩瑞已故,现传至龙天纲(现年74岁),该经幡长4.43米,宽0.225米,图案(竖幅)共有23幅,每幅均有一段古籍摩经作解。  相似文献   

20.
此《布洛陀经幡》系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木厂镇舍迷乌村壮族濮侬支系传承使用,用于该村原始宗教的丧葬仪式,布摩在仪式活动中吟诵《摩荷泰》经诗时,需高悬经幡宣教后世。《布洛陀经幡》作者不详,近期图谱传承人龙恩瑞已故,现传至龙天纲(现年74岁),该经幡长4.43米,宽0.23米,图案(竖幅)共有23幅,每幅均有一段古籍摩经作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