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单脉冲激光烧蚀MgSO4水溶液射流产生激光等离子体,通过调节ICCD门脉冲相对激光脉冲的延时,测定了液相基质中激光等离子体中Mg元素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当ICCD门延时在0.6μs-1.6μs范围内变化时,谱线强度随延时的增大逐渐减小,但减小的速度越来越慢;谱线的信噪比有一个先上升后缓慢减小并趋于稳定的过程.同时,利用Boltzmann斜线法对Mg原子谱线(518.36nm,517.268nm,516.732nm,383.829nm,383.230nm,382.935nm)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延时下Mg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范围为4772K-6281K,线性相关系数为0.958.拟合结果说明本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液相基质激光等离子体满足局部热平衡条件.  相似文献   

2.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结合赝势模型和电子交换相关作用的广义梯度近似,模拟了氦原子在超强飞秒激光脉冲(2×1014W.cm-2,616 nm)作用下的高次谐波产生现象.结果表明:氦原子的高次谐波谱具有典型原子谐波谱的特征,截止频率为41.  相似文献   

3.
利用平行管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氩气和空气混合气体中,得到了均匀狭缝等离子体,并采用光谱方法,研究了微间距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丝分布均匀时电子密度.实验测量了等离子体发射的氩原子696.54 nm谱线,通过反卷积程序分离出Stark展宽,由此得到均匀放电时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约为8.79×1015cm-3.  相似文献   

4.
作者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聚硅烷涂层,成功地制备了SiO2膜.由IR谱给出的Si-O键的吸收峰波数,随氧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不同在1065~1088cm-1范围变化;XPS谱给出Si2p的结合能为103.3~103.5eV,硅氧原子比为1:1.99;激光椭园偏振仪测得折射率在1.30~1.55范围;MOS电容的高频C-V特性曲线表明,平带电压为正,计算得氧化物电荷的电性为负,密度为6.6×1010~8.8×1011cm-2,其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处理条件进行控制;BT实验表明,可动电荷密度为(3~6)×1010cm-2,这种新型的SiO2膜可望在微电子器工艺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波长为1064nm、脉宽为10ns的脉冲激光烧蚀Hg0.8Cd0.2Te晶体表面,由光学多道分析仪(OMA)记录其激光等离子体的时间分辨光谱.通过对等离子体线状谱的演化分析得知:等离子体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原子不断被激发的能量交换过程;线状谱的发射机制是碰撞激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用准分子308nm激光烧蚀固体镁靶产生的低温微等离子体,用光学多道分析仪测量了等离子体中镁原子及离子的发射光谱线的Stark展宽与延时及缓冲气体压力之间的关系,由此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随时间演化的特性及缓冲气体压力对激光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Q-Nd∶YAG脉冲激光(波长1.06μm,脉宽10 ns)烧蚀Al靶产生等离子体.观测了在低气压和直流电场条件下的Al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研究了激光功率密度和直流电场对各谱线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与激光能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直流电场对铝原子谱线和离子谱线强度有显著的增强作用,铝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随激光功率密度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用准分子308mm激光烧蚀固体镁靶产生的低温微等离子体。用光学多道分析仪测量了等离子体中镁原子及离子的发射光谱线的Stark展宽与延时及缓冲气体压力之间的关系,由此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随时间演化的特性及缓冲气体压力对激光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研究了Ar气下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的空间分辨发射光谱.采用的激光能量为350 mJ/pulse,波长范围为440~540 nm.在局部热力学平衡(LTE)条件下,根据谱线的相对强度,得到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在104K以上.研究了原子发射谱线强度、电子温度和半高全宽(FWHM)随空间、缓冲气体压力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Ar气中压力分别为100 kPa和50 kPa相比,铜的原子特征谱强度降低而连续谱和氩离子谱线强度增加.同时缓冲气压的增大导致谱线展宽的增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Q-开关Nd:YAG激光器产生的1.06μm、10ns的脉冲激光聚焦在空气中的Cu靶上,观测了激光诱导的Cu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采用激光能量为45mJ/pulse,分析了波长为440~540nm的空间分辨发射光谱.在局部热力学平衡(LTE)条件近似下,根据谱线的相对强度,得到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约在10^4K以上.给出了靶面附近电子温度和谱线半高全宽的空间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Mg-Ni储氢合金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g粉、Ni粉混合,经球磨、烧结等不同工艺制备电弧阳极材料,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Mg-Ni储氢合金超细粉。用XRD、TEM、ICP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相组成、形貌、成分等。物相分析显示,Mg粉、Ni粉混合烧结后基本都转化为Mg2Ni相;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后,Mg相增加,同时生成了MgNi2相,证明在电弧作用时母相Mg2Ni发生了分解生成Mg和Ni相,Mg与Ni再反应生成Mg2Ni和MgNi2。成分分析显示,烧结形成Mg2Ni后再经电弧作用更利于Ni的析出。TEM结果显示:Mg颗粒形貌近似六方形,颗粒大小为100~600nm;Mg2Ni颗粒附着在Mg大颗粒的表面,大小在10~50nm之间。纳米Mg2Ni颗粒附着在超细Mg粉上的这种结构将有助于改善Mg的吸放氢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谷胱甘肽(GSH)为保护配体和还原剂,制备了稳定的水溶性荧光铜纳米簇(CuNCs).所合成的铜纳米簇在590nm处发射出红色荧光,量子产率约为2.3%,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以谷胱甘肽稳定铜纳米簇(GSH-CuNCs)作为信号探针,报道了一种荧光传感新方法用于灵敏检测Hg~(2+).结果表明,Hg~(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0×10~(-8)~2.0×10~(-6) mol/L,检出限为4.0×10~(-9) mol/L(R_(SN)=3).该方法成功地实现了湖水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为汞离子的快速和灵敏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金原子团簇的共振散射光强度函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金原子团簇在320nm,470nm,580nm,720nm处产生4个共振散射峰,它是一种非线性光学介质,当入射光的频率γ不同时可获得金原子团簇的2γ倍频、γ/2分频、γ/3分频、2γ/3分频散射峰。探讨了影响散射光信号强度I(γ)的主要因素即散射光能量分布、强度分布比率、强度 分布比率、强度分布比率,粒径d、△γ、(λex-λ)和散射光辐射度,建立了一个合理的金原子团簇的共散射光强度函数。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八羧基酞菁铝的分子光谱性质,利用八羧基酞菁铝的荧光光谱(最大激发波长620nm,最大发射波长698nm)近红外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猝灭法检测Cu2+的新方法。考察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优化条件下,(pH 4.5、八羧基酞菁铝浓度5.0×10^-6mol.L^-1、反应时间5min、反应温度为室温)该方法的线性范围2.5×10^-6mol.L^-1~3.0×10^-5mol.L^-1(R=0.9974),检出限8.3×10^-7mol.L^-1.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际水样中Cu^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乙二醛作为荧光衍生剂测定多巴胺(DA)的新方法.DA与乙二醛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是410 nm,最大发射波长是500 nm.DA的浓度在1.0×10-7~1.0×10-5 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F=1.24 CDA/10-7 mol·L-1 +0.47,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 2,检出限为4.27×10-8 mol·L-1.优化了实验条件(缓冲溶液种类、pH、反应时间和乙二醛的用量),考察了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此法可用于注射液中D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在紫外光激发下,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均能发射荧光,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em=291/337nm,λex/em=287/371nm。研究了酸度、光照时间、温度及共存物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多元校正不经分离同时测定NAA和IAA两组分的新方法。NAA和IAA线性范围分别是6.44×10^-8-29×10^-6mol·L^-1,1.94×10^-8-3.88×10^-7mol·L^-1;最低检测限为2.10×10^-8mol·L^-1,1.08×10^-8mol·L^-1。该法对两组分合成样及强化水样均有较好的解析能力,回收率在92%-103%之间。  相似文献   

17.
用AOT/异辛烷反胶团系统萃取了添加不同浓度镁离子的猪心提取液中的细胞包素C.其结果为:添加0.025mol/LMg2+的萃取率E.R,(ExtractRatio)为96.5%(氧化型和还原型平均值).添加0.3mol/LMg2+的萃取率为28.3%。萃取后水相的吸收光谱中,还原型细胞色素C在520nm、550nm的吸收峰值消失。120nm的吸收峰值显著降低。萃取有机相的吸收光谱中,还原型细胞包素C在420nm、520nm和550nm处的特征吸收峰值显著。经反萃取后水相的吸收光谱与提取液以及萃取有机相的吸收光谱相同。说明添WMg2+后,经AOT/异辛烷萃取和反萃取过程能将细胞包素C从猪心提取液中萃取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8.
高含钡锶离子采出水成垢趋势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田注水开发导致采出液的含水量逐年增加,部分区块采出液水体结垢导致集输管线堵塞等各种问题日益严重。根据耿83区高含钡锶离子的特点,分别采用常规水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试采出水和注入水的水样离子组成成分、水样矿化度、水型等。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矿化度含多种阳离子的水溶液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结果更准确。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该区块结垢特征系统分析,计算结垢理论值,得出主要为硫酸钡和硫酸锶垢型。将现场垢样通过能谱和扫描电镜分析,验证得到与水样分析出的垢体一致。该方法能准确判定出垢体和垢型,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垢、清垢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