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研究了一类Volterra型积分微分方程非线性边值问题.在适当条件下构造出问题的上、下解,得出解的存在性和渐近估计.  相似文献   

2.
3种群非线性捕食-被捕食反应扩散系统的奇摄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分不等式方法研究一类生物数学中的非线性3种群捕食-被捕食模型的反应扩散系统奇摄动问题.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讨论了一个初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和渐近性态.微分不等式理论的实质是构造两个辅助函数作为系统的上、下解.然后使上、下解分别满足相应的不等式.最后证明所研究的系统存在解并处在上、下解之间.从而证明了系统解的存在性,并同时得到解的估计.  相似文献   

3.
利用迭合度的方法,证明Picard问题在反向上下解条件下正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4.
考虑了一类p—Laplacian方程的Dirichlet问题的解.在比(AR)条件更弱的条件下,先证明方程相应的泛函满足(PS)c条件,再应用山路引理得到了该问题无穷多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了一类具有临界指数的拟线性椭圆型方程的特征值问题.在自然增长条件下,证明了该特征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定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半线性奇摄动两点边值问题的激波解,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讨论了问题解的存在性和渐近性态,得到问题解的一致有效渐近展开式.  相似文献   

7.
讨论Nagumo型条件结合符号条件下二阶反周期边值问题的存在性问题,借助经典的不动点定理得到至少存在一个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研究了二阶Volterra型积分微分方程非线性边值问题的解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以上下解为基础,建立了解的惟一性定理,在适当条件下,构造具体的上下解,得到了解的存在性和惟一性.结果表明这种技巧为奇摄动边值问题的存在性和惟一性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变换未知函数的方式研究一类奇摄动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在适当条件下,构造出问题的上下解.然后,运用微分不等式理论,得出解的存在性和渐近估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二阶非线性椭圆型复方程的非正则斜微商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及可解条件.首先提出相应的变态问题,对其解进行先验估计,利用积分算子理论、不动点理论、参数逼近法等证明了解的存在性,然后得出原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可解条件.  相似文献   

11.
对渤海石油平台管节点用钢A537在238K,237K和303K三个温度下的疲劳裂纹扩展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钢材在每一个测试温度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均遵循Paris规律.不同温度下的疲劳裂纹扩展曲线随应力强度因子幅值的增加而有汇合趋势,并在某一高扩展速率处相交.试验还表明,温度降低,A537钢的裂纹扩展速率下降,而Paris指数n则大为增加.在裂纹扩展后期,低温下裂纹扩展速率的增长速度远大于室温,因此,低温时的扩展速率反而高于室温时的扩展速率.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气候箱中,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0、25、30℃)牛膝菊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萌发率、日相对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温度对牛膝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膝菊种子在10℃条件下未萌发.25℃是牛膝菊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发芽率为94.67%,发芽势为84%,发芽指数为22.68,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牛膝菊种子在20℃和25℃萌发速度最快,初始萌发时间为1d,当天就达到种子萌发高峰期.较低温度(15℃)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种子的萌发高峰期,但并没有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较高温度(30℃)不仅推迟种子萌发高峰期,而且也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牛膝菊具有较强的繁殖特性,对种子萌发温度要求较低,在恒温条件下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13.
将Fe-15Si硅钢试样分别在1000~1200℃空气条件下氧化30min,观察发现在1000℃和1100℃时,氧化层与基体界面处存在硅酸亚铁,而当温度为1200℃时,硅酸亚铁不但存在于界面处,同时也存在于氧化层中.将各温度下得到的带有氧化层的试样进行单道次热轧试验,压下率分别为10%和30%,发现1000℃和1100℃时,较高的压下率使氧化层破碎更加严重,但是单道次热轧未能改变氧化层的结构;当温度为1200℃时,由于液态的硅酸亚铁的出现,单道次热轧能够将界面处的液化的硅酸亚铁层挤压到氧化层中,消除了硅酸亚铁层的钉扎基体的效应,改善了氧化层与基体界面的平直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简化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本身的水色遥感大气校正方法。根据清洁水体在绿光波段的离水辐射相对稳定的特点,来估算清洁水体像元在绿光波段的气溶胶参数,插值获取整幅图像在绿光波段的气溶胶参数,根据大气校正因子为1的假设,外推获取蓝、红波段的气溶胶参数。以太湖为研究区,对Landsat5TM蓝、绿、红波段进行大气校正,反演出离水辐亮度,进而获得水体的遥感反射率。对反演的水体遥感反射率与准同步实测的相应采样点水体遥感反射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去除了大气效应对遥感数据的影响,经过大气校正的反射率值接近实测反射率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喷气形式下船舶微气泡减阻水池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一平底型船模,分别在船模底部的首、中部安装多孔硅材料板以生成微气泡,在大型拖曳水池中进行了五种拖曳速度、五种喷气量、三种喷气形式下的对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船模首、中部同时喷气,减阻效果均优于仅在首部喷气的情况,总减阻率达32.8%,在相同拖曳速度和不同喷气形式下,纵倾角随喷气量变化很小,可忽略对总减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猪血SOD是铜锌酶,分子量31600,对温度敏感,PH7.6~9.0稳定,PH6.0以下,PH12.0以上不稳定。具较强的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选取结构中常见的构件——简支梁,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跨中损伤,分析模态振型位移值,得出曲率模态值.对比分析曲率模态在损伤处的变化规律,得出损伤与相应参数的关系.总结曲率模态在损伤处的应用规律,以期使曲率模态辨识损伤理论在其他结构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水热法制备出了有序介孔二氧化硅SBA-15,分别在室温下进行了光致发光(PL)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室温PL谱分析发现了位于3.8 eV的紫外光致发光峰,进一步研究发现,样品在空气中静置十天后,3.8 eV的发光峰强度会增强.通过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退火试验分析并结合EPR谱,对这一发光的机理给予了解析,认为可能是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中的ODC(Ⅱ)(≡Si…Si≡)缺陷与介孔中吸附的水分子反应形成的硅醇基(≡Si—OH)产生的发光.  相似文献   

19.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batch elastase production by Bacillus sp. EL3141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production of elastase by Bacillus sp. EL31410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elastase fermentation, different cultivation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39℃ to 28℃, were evaluated in shake flask.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37℃ was best for cell growth at earlier stage; while maximum elastase activity was obtained when the cells were cultivated at 30℃. This result was verified by batch fermentation in 5-L bioreactor under 37 ℃ and 30 ℃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 cell growth rate at 37 ~C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30 ℃ during earlier stage of cultivation. The maximum value [5.5 U/(h-g DCW)] of elastase formation rate occurred at 24 h at 30℃ compared to 4.6 U/(h-g DCW) at 30 h at 37℃.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wo-stage temperature shift strategy and oscillatory temperature cultivation mode were evaluated in the next study. When compared to single temperature of 37 ℃ or 30℃, both two-stage temperature shift strategy and oscillatory temperature strategy improved biomass but did not yield the same result as expected for elastase production. The maximum biomass (both 8.6 g/L) was achieved at 30 h at 37℃, but at 42 h using two-stage temperature cultivation strategy. The highest elastase production (652 U/ml) was observed at 30℃ in batch process. It was concluded that cultivation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30℃ was appropriate for elastase production by Bacillus sp. EL31410.  相似文献   

20.
利用构建的启动子探针载体pUE,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作为宿主菌,从耐低温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MY1402分离基因启动子片段,获得7个具有不同大小的启动子功能片段的重组子,命名为pUE1~pUE7.将其中具有p1片段的重组子PUE1导入假单胞菌MY1402中进行卡那霉素耐受浓度分析,结果显示阳性转化子MY1402/pUE1的最高耐受浓度为250 mg/L,而且在相同抗生素浓度下培养温度从28℃降到15℃并不影响转化子MY1402/pUE1的生长,表明pUE1中的插入片段p1具有低温启动子的活性.将所预测的p1核心序列p1a通过化学合成并连接到探针载体pUE上,构建出重组质粒pUE1a并转化MY4102中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28℃条件下p1a片段仍保持相同强度的启动子活性,但15℃条件下活性下降明显,卡那霉素质量浓度高于100 mg/L基本没活性,表明p1a两端序列可能与p1低温转录启动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