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徐珍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4-16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以一种严密的逻辑形式展开的,“原初状态”是这一逻辑推理过程的逻辑起点,也是他为他的两个正义原则必然被选择而假设的一种人类的原初存在状态。因而正确理解罗尔斯的“原初状态”是领会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逻辑关卡。本文试图从“原初状态”提出的重要性、罗尔斯的“原初状态”和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的差异、“原初状态”在罗尔斯的正义论的推理中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来对罗尔斯的“原初状态”做一个诠释。  相似文献   

2.
杨洁 《科技信息》2009,(28):I0139-I0140
《正义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一部扛鼎之作,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里我们综述一下中外学者对《正义论》中伦理思想的探讨,对我们更好地了解罗尔斯的《正义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卫春燕 《科技信息》2011,(12):I0196-I0197
自由和平等之间有矛盾的一面,也有一致的一面。极端的自由和极端的平等之间是矛盾的,而相对的自由和相对的平等之间是相互依赖的。罗尔斯强调的是后者,他的《正义论》就是在用一致的一面协调二者的关系。这体现在他的正义的两个原则中,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罗尔斯的正义论虽然其理论背景、理想建构都与中国的现实有很大差距,但仍然对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激发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正义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能够使社会中的"最少受惠者"也能享受到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正义论"作为罗尔斯的一种理论构架,更多属于一种设想,甚至乌托邦,但他的这一设想在中国社会却得到了实现。中国十几年来实行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实现了7 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无论是实施的过程还是最后的效果,可以说,中国的精准脱贫就是罗尔斯理想在他的国度之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自罗尔斯《正义论》发表以来,学界对正义的差别原则争议激烈。其中,尤其以美国学者诺奇克的批评最为典型。诺奇克以提出持有正义理论的方式,指出了罗尔斯的证明同样存在功利主义的缺失。尽管诺奇克的论证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但诺奇克对正义差别原则正当性的理解,不仅使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无法自圆其说,而且也误解现代社会的建构方式。因为承认正义的差别原则存在的正当性,则意味着社会生活中人对人的强制有些是正当的。但人对人强制正当性,并非简单地建立在权利侵犯的基础上,它还根源于社会中个体对人际互动产生的道德义务的违背。因此,简单地从权利来把握现代社会的建构方式,并由此来理解权力和现代国家,将导人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6.
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沥血之作,他把近20年潜心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的成果发展成一个逻辑严密、条理一贯的体系,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文主要通过对罗尔斯《正义论》解读,并结合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的正义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制度正义、社会公正的建设有重大启发意义。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社会正义的缺失,正义论的思想无疑会给我们重建社会正义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苟卫锋 《当代地方科技》2010,(14):165-165,168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涵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现阶段,罗尔斯的正义论思想,对我国宪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对协调自由和公正的关系具有启发意义;对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具有指导价值;对保护弱势群体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并论证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其本质在于通过社会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建立制度合法化和道德正当化的普遍有效的社会福利体系。罗尔斯的思想是成熟的资产阶级市场经济的反映。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我们可以积极借鉴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合理成分。努力解决当前的公平正义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有一个隐含命题即"自由是最大的功利".由于忽视这一命题,罗尔斯指责功利主义会导致多数人暴政,即多数人对少数人自由权利的剥夺.为同功利主义划清界限,罗尔斯在他的两个正义原则中强调"最少受惠者"的利益.然而在哈桑伊看来,罗尔斯在"无知之幕"的原始状态下通过"极大极小规则"得出的正义论本质上也属于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是可以相容的,密尔同时主张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展现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事实上,在防止多数人暴政和主张平等的自由这两方面,罗尔斯与密尔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正义观念历史悠久.亚里士多德、休谟、马克思、罗尔斯等人类思想史上一流的哲学家均把目光投向了对正义的思考.近代以来,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休谟提出了以财产为中心的正义论;进入现代社会,马克思则通过大量关于正义主题的思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地批判.  相似文献   

12.
论罗尔斯的社会正义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以公平正义观为出发点,从纯粹假定的“原初状态”推导出组织社会所需要的两个正义原则,其理论方法是先验的,但他对社会主义所作的探索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义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功利主义者常常因其对待正义或公正这一问题的态度而受到指责,现代正义巨擘罗尔斯从三个方面对功利主义的原则作了系统的批评,面对罗尔斯的批评,准则功利主义者布兰特作了有力的反驳,并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合理性问题提出了置疑,同时提出了自己关于正义问题的合理主张。  相似文献   

14.
·哲学·历史与现实———从道家文化的历史诸形态看当代新道家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黄海德(1)新道家之界定与营建:三论新道家张京华(1)当代新道家的伦理价值观许抗生(3)道教生态伦理智慧的当代价值冯琼脂(3)古代希腊罗马哲学和东西方文明的融汇姚介厚(3)论陈亮事功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朱晓鹏(3)基于责任的正义与基于正义的责任———兼论柏拉图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互补关系沈晓阳(3)对中国古代文化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读《诸子百家兴起的前奏》周田青(3)柏格森与中国现代哲学高瑞泉(4)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姚卫群(5)回归生…  相似文献   

15.
秦彩霞 《科技信息》2012,(35):178-178,249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从批判经验的具体正义入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互不逾越。本文同时从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国等角度论述了柏拉图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的正义观为理解制度正义的当代意蕴提供了理论基础。当代制度正义观把合理划分权利与义务、体现平等主义的诉求、追求制度运行的正义、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照作为基本要求,其所蕴含的建设性和动力性价值功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起到推进和维护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影响制度正义实现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公民文化、公共政策三个方面。致力于构建优良的政府治理模式、培育理性文明的公民文化、优化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是实现制度正义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是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政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其最初的价值定位发生了扭曲,本文以教育公平为基点,结合罗尔斯"正义即公平"的"正义论原则",对执行中表现出的个体价值冲突、民族价值冲突、国家价值冲突形式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义两大优先原则的梳理,探索对少数民族招生政策价值冲突的最终定位。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至善概念实际上有四种含义,即“最高的善”——德性、“完满的善”——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人类“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最高的本源的善”——上帝。四种至善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反对罗尔斯的建构主义基础上,麦金太尔提出了语境主义的正义探究模式。该模式主张从历史传统出发来研究正义问题,并以解决“认识论危机”为标准来解决正义之分歧。麦金太尔从历史传统出发研究正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该方法存在内在逻辑矛盾。哈贝马斯的道德商谈能够综合建构主义和语境主义,是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