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d区元素进行了普查 ,提出用单质s轨道的标准氧化电位来量度“惰性s -价电子效应” ,当E0 S>0 73V时 ,可作为单质具有“惰性s-价电子效应”的判据。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Pt(2 6 4)、Au(1 6 9)、Rh(1 1)、Ir(1 0 )、Ru(0 95 )、Pd(0 92 )、OS(0 85 )、Hg(0 85 )、Ag(0 80 )。  相似文献   

2.
曾莉 《科技信息》2010,(2):162-162
社会惰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群体可以通过个体贡献可识别化、绩效考评具体化、群体组建人性化、管理方式多元化来对社会惰化现象加以控制和弱化,从而使群体工作方式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取代基效应对取代二苯乙烯化合物还原电位的影响,合成了38个3,4′-二取代二苯乙烯模型化合物3-XSBY-4′.以无水乙腈为溶剂,在CS300电化学工作站上测定了化合物的还原电位E_(Red).分别探讨了取代基X, Y对3-XSBY-4′还原电位E_(Red)的影响,以及X和Y共同对E_(Red)的影响.得到了表达E_(Red)变化规律的定量相关方程.结果表明:(1)取代基X, Y的Hammett参数σ和激发态参数σ_(CC)~(ex)均对E_(Red)有重要影响.参数σ(X)和σ(Y)均与E_(Red)正相关,表明取代基X和Y的吸电子效应使化合物的E_(Red)升高.而取代基X, Y的激发态参数σ_(CC)~(ex)(X)、σ_(CC)~(ex)(Y)对化合物E_(Red)的影响,则通过交叉相互作用形式表现.(2)处于间位的取代基(3-X)比处于对位的取代基(Y-4′)对于E_(Red)的影响更明显,同一个吸电子基团,处于3-位比处于4′-位时,使E_(Red)升高更多.(3)取代二苯乙烯XArCH=CHArY(XSBY)与取代二芳基希夫碱XArCH=NArY(XBAY)的母体分子是等电子化合物,但由于前者含有无极性桥键CH=CH,后者含有极性桥键CH=N,因而前者母体分子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量更低,还原电位更小,化合物更难被还原.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41个模型化合物,3,4'-二取代二苯乙烯(m-XSBY-p),经1H NMR和13C NMR进行分子结构表征.测得这些模型化合物在无水乙腈中还原电位ERed,采用取代基X,Y的Hammett电子效应常数和激发态取代基常数,对测定的ERed进行定量相关分析,得到定量方程的标准偏差只有0.063 V,落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结果表明,模型化合物的ERed受到Hammett电子效应常数和激发态取代基常数的共同影响;相比对位取代基团Y,间位取代基X的电子效应对ERed有重要影响,吸电子效应它使ERed升高,化合物易于还原;而对位基团Y的电子效应对ERed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单位重量熟料或单位重要水混对含活性矿物外加剂的水泥或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其判据是水泥中单位重要熟料比强度、混凝土中单位重要水泥比强度、水泥或混凝土中火山灰效应比强度、比强度比以及火山灰效应对强度的作用率等。采用这些数据以及火山灰效应图,定量分析了含活性矿物外加剂的水泥或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火山灰效应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6.
儿童Stroop效应加工阶段特点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小学六年级儿童为被试者,采用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了Stroop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中要求被试者判断在计算机屏幕中央出现的汉字颜色,并尽可能又快又准地按下相应的键,同时使用32导电极帽记录被试者的脑电信号。结果除了发现反应时的Stroop效应;还发现在汉字出现后大约300 ms左右,颜色与语义不一致的汉字诱发的P300比其它两种条件的波幅要大、潜伏期要晚;在汉字出现大约400 ms之后引发了一个慢波,不一致条件和控制条件引起的慢波波幅在头皮顶部比一致条件大。结果说明儿童Stroop效应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干扰效应是早期颜色识别和后期反应选择两个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促进效应则发生在后期的反应选择阶段。  相似文献   

7.
运动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300作为事件相关电位中最稳定的成分,在认知研究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视为观察心里的"窗口",多数研究发现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使P300的峰值增大,潜伏期减少。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研究丙酮酸电还原氨化合成丙氨酸反应。探讨了电解池类型、研究电极的材料、反应温度、底物(丙酮酸)及NH3-NH4CL 缓冲溶液的浓度、溶解氧等因素对该体系的动电位扫描曲线的影响规律及其原因。提出了丙酮酸发生电原反应为一个CE反映及其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
用触角电位仪测试了棉铃虫成虫对8种小叶杨萎蔫叶片挥发物及挥发物混配后的触角电位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未交配雄蛾对丁香酚、叶绿醇、3-甲基苯甲醛的触角电位反应值较高;处女蛾对环庚酮、2-羟基苯甲醛、3-甲基苯甲醛的触角电位反应值也较大,交配后的雌雄蛾对苯乙醇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最高。但成虫都对3-甲基苯甲醛有较强烈的反应(EAG值都较大),将对各自有较大触角电位反应值的3种化合物两两进行混配,成虫对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总体上有增大的趋势,部分有减小的趋势,但减小的电位值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以图书馆信息集群的长尾效应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图书馆信息集群和长尾理论的概念,得出长尾理论适用于图书馆的结论,然后分析了长尾效应在图书馆信息集群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Ⅰ-Ⅰ型易溶盐溶度积的探讨(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量地研究了Ⅰ -Ⅰ型易溶盐的溶度积。研究了“水合效应”和温度效应对该溶度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电位、电压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以及电位的求解,学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学中也是一重点,本文针对这些提出了几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度泛函结合对称性破损(DFT-BS)方法,研究了铜(I)、银(I)氮氧自由基配合物磁构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考察改变两个氮氧自由基二面角(θ)而引起磁交换偶合常数(J)的变化时发现,将AgⅠ和CuⅠ配合物中氮氧自由基的正交排列逐渐转为平行排列,最终都实现由铁磁性偶合转变为反铁磁性偶合,但转变的过程并不完全相同.分子轨道和自旋集居数分析都很好解释了计算结果.分析还表明,AgⅠ和CuⅠ两个结构相似的配合物,磁构效应之所以不同,实际上是由它们的磁偶合机理不同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结合对称性破损(DFT-BS)方法,研究了铜(Ⅰ)、银(Ⅰ)氮氧自由基配合物磁构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考察改变两个氮氧自由基二面角(θ)而引起磁交换偶合常数(J)的变化时发现,将AgⅠ和CuⅠ配合物中氮氧自由基的正交排列逐渐转为平行排列,最终都实现由铁磁性偶合转变为反铁磁性偶合,但转变的过程并不完全相同。分子轨道和自旋集居数分析都很好解释了计算结果。分析还表明,AgⅠ和CuⅠ两个结构相似的配合物,磁构效应之所以不同,实际上是由它们的磁偶合机理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15.
电位处理对棕色固氮菌整体细胞固氮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综合测试仪调控电位,研究了棕色固氮菌整体细胞氧化还原性质。结果表明:电处理的菌体电位在-800 mV~ 500 m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电位)之内,菌体的固氮活力均高于未处理的细胞,其中在-400 mV 和-600 mV 处理的,其同氮活力分别增高78%和70%。用控电位法测定了棕色固氮菌整体细胞活性氧化还原电位为 E′_AOR=-645mV和E″_AOR= 566 mV。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溶剂和不同对电极对I3-的还原电位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的影响。在I3-/I-的离子浓度和染料敏化TiO2膜性能相同的情况下,能使I3-在较高的电位下就能还原的对电极溶剂有较高的开路电压。相对于Pt对电极,用石墨作对电极时有较高的开路电压,这是由于小电流时I3-/I-在石墨表面的还原反应过电位要比在Pt表面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纯交换经济的系统经济效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换前后资源位的变化;二是至少一样好解集的变化,这既可以理解为自由度的增加,也可以理解为福利水平的改进.对纯交换经济的系统经济效应研究是研究一般均衡系统经济效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芩甙-铜(Ⅱ)锌(Ⅱ)铝(Ⅲ)相互作用的pH电位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pH电位法和计算机平衡模拟,对黄芩甙、黄芩甙-铜(Ⅱ)、锌(Ⅱ)、铝(Ⅲ)在0.15mmol/LNaCl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各体系的平衡模型。求得了有关参数并据此讨论了有关物种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共聚焦显微拉曼仪结合特殊的电极表面粗糙方法首次获得了Fe(CN)_6~(3-/4-)在铂电极表面氧化还原过程的拉曼光谱图。研究结果表明Fe(CN)_6~(3-)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能力比Fe(CN)~(4-)强,它们都是通过CN上的N原子和电极表面成键而发生化学吸附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瑞香素与锰(Ⅱ)、钴(Ⅱ)、镍(Ⅱ)及镉(Ⅱ)的相互作用进行了PH电位法研究。采用SCOGSZ计算机程序处理实验数据,确定了各二元体系的最佳化学模型,求得了有关参数。本文还提出了各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