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科学》2009,(4):423-423
科学研究人员对9名健康志愿者身上27个部位的细菌群落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深入观察分析。在3个月内,科学研究人员在志愿者洗澡1~2h后分别对每名志愿者进行4次细菌采样,运用最新电脑技术及基因序列,绘制出人体不同部位细菌分布的概况和轮廓。人体细菌分布图显示,不仅人与人之间菌群分布有别,  相似文献   

2.
考察采用鲎试剂方法检测胎盘多肽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选择两个厂家生产的鲎试剂(灵敏度为0.5 EU/mL),对不同稀释倍数的胎盘多肽注射液供试品溶液进行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之间凝集反应的干扰试验.结果显示胎盘多肽注射液经40倍稀释后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并用熔点法、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瑞典产的2277型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在310K时不同浓度的黄连素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代谢作用的热功率-时间曲线,计算出细菌生长的速率常数,建立了速率常数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了黄连素对3种细菌的最佳用药浓度.  相似文献   

4.
需氧恶性杆菌和海栖热袍菌基因组中第珠ATG规则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第一AGT规则用于需氧恶性杆菌(A.pernix)和海栖热袍菌(T.maritima)两类细菌基因组中,用已知的ORF(包含已知基因编码区)进行检验,其结果对以ATG起始的ORF序列,正确率分别为100%,89.9%,并对两种细菌基因组中L-Ter第一ATG之间的距离作了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ATG起始的ORF中,L-Ter第一ATG之间的平均距离是以ATG起始的4至5倍,很可能是非ATG起始的ORF的一个重要序列特征,分析了两种细菌终止密码在L-Ter和Ter中的使用频率,发现在Ter中终止密码子使用的偏置程度比在L-Ter中大。  相似文献   

5.
对东太平洋结核区6个站点沉积物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和数量统计,发现各个站点间的细菌总量变化幅度较大,站点E2003-01的细菌量最多;细菌量纵向分布规律基本是从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对所获得的菌株进一步用RFLP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所获得的菌株主要来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α、β、γ亚群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类群.此外还发现了与已知细菌菌种相似性在97%~95%之间的有12株,它们可能是新种;与已知细菌菌种相似性小于或等于95%的有4株,它们可能是新的属种.  相似文献   

6.
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细菌是以单个细胞的方式生存于自然界的.但是,自从10年前研究人员发现细菌与细菌之间存在着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后,人们改变了对细菌的生存方式和其生理习性的认识.细菌其实是具有协同作战能力的多细胞习性微生物,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依赖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细菌之间的信息交流涉及到细菌的多种生理功能、细菌致病能力以及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等方面.因此,了解和研究细菌的这一机制,阻断其信息交流,也许能达到削减细菌毒力的目的.文中将借助国外的最新报道,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介绍细菌与细菌之间信息系统的由来,该系统的调节机制,研究该系统的手段、意义以及前景展望等.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生产的86批注射用青霉素钠、75批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和26批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进行了中国药典规定的家兔法与细菌内毒素检测法之间的对比考察,两者的符合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湖泊沉积物中的生源要素对细菌含量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沉积物中的细菌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找出中值粒径、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环境因子与细菌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对影响细菌含量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细菌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沉积物粒径影响营养元素的赋存从而对细菌含量产生影响;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对沉积物中细菌含量的影响与湖泊水域环境、不同季节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浸矿细菌的超微结构及其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几种主要浸矿细菌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确立浸矿细菌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对3种主要浸矿细菌即氧化亚铁硫杆菌(T.f)、氧化硫硫杆菌(T.t)和氧化亚铁微螺菌(L.f)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对其主要基本结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用硫粉为惟一能源的培养基培养浸矿细菌时,有典型的铁细菌氧化亚铁微螺菌(L.f)存在,说明L.f能在硫培养基中存活;在硫培养基中生长的浸矿细菌能够产生外膜泡,外膜泡与细菌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向外运输、信号传导等有关,特别是与形成细菌与矿物之间的聚合桥相关;聚合桥的形成促进了吸附率的显著增加,从而使金属矿物的生物氧化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三种新型表面活性杀菌剂,并研究了其对细菌、霉菌等几种蚕的主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讨论了结构和抗菌活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煤炭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絮凝剂属于新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它与传统化工类絮凝剂相比具有絮凝效果显著及环保等优点。本文把酱油曲霉作为煤炭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菌,采用离心沉降和超声波破碎等方法,研究了酱油曲霉的培养液原液、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破碎液、破碎液离心上清液等含有不同成分的四种菌体提取液对煤泥水的絮凝效果。絮凝试验结果表明:酱油曲霉具有不同成分的菌体产生液对煤泥水都具有一定的絮凝作用。其中采用破碎液离心上清液,当菌液量为1.5%,在添加助凝剂(CaCl2)用量为0.2g/L的条件下。絮凝率最高可达到90.76%。作为煤炭生物絮凝剂酱油曲霉具有优良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是一种产酒精的细菌。本文找出了一种可使该蘑长期传代的合成培养基;运用正交设计的原理,对影响酒精产率和糖的利用率的诸因子及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试验,从中筛选出酒精产率高、残糖浓度低的合成培养基,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将已得到的烷烃高效降解菌C-14-1,C-14-2和丁二腈高效降解菌J-13-1混合,对其在多元基质混合体系中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14-1,C-14-2和J-13-1菌株之间无拮抗性,可以混合应用;在培养基混合体系中,由于分解阻遏效应和降解产物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丁二腈的降解而对烷烃降解不利;在腈纶废水中,由于存在一些抑制因素,使混合菌的降解能力有所下降.废水中烷烃质量浓度低,烷烃降解菌不能发挥其高效的降解作用,丁二腈质量浓度较大,降解效果明显,9 h降解率可达到100%;腈纶废水经混合菌9 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仅为29%,说明实际废水是个很复杂的体系,仅依靠个别高效菌株难以达到理想的整体处理效果,必须构建更多种类的具有协同作用的高效菌群,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降解甲胺磷细菌的分离及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合肥农药厂污染严重的土壤及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甲胺磷农药的降解菌Pm-6,经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其性能稳定,在4℃下保存30天降解能力变化不大,需充分供氧,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5℃。该菌还可降解甲基对硫磷和三唑磷等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15.
鲤鱼体表出血感染症的病原菌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鲤鱼体表出血感染症病例进行了病原细菌方面的检验,从4尾发病鱼的皮肤病变部位及1尾新鲜病死鱼的皮肤病变部位与肝脏均分离到了几乎纯一的同种细菌。从每尾鱼的分离菌各做纯培养2株共10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初步表明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经人工感染发病试验表明该菌为本例鲤鱼体表出血感染的病原菌。经测定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分离菌株均对供试的链霉素等11种高敏,对红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等3种耐药  相似文献   

16.
周本军  林波 《江西科学》2008,26(1):67-70,83
采用常规的平板稀释与画线法,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暂命名为Nb-1。研究了Nb-1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原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对Nb-1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厦门红树林泥土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高琼胶酶活力的海洋细菌NTa,通过16S rRNA分析,将该菌株归属为Stenotrophomonas sp.NTa.对该菌株发酵产琼胶酶的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菌株NTa产琼胶酶的最佳碳源是琼脂,氮源是酵母浸膏,NaCl的质量分数为5%,在28 ℃发酵培养40 h,发酵液的酶活力达到1.98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7.35%.  相似文献   

18.
甘草酸单铵抑制细菌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杯碟法研究了甘草酸单胺对辨析不致病性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MAG对辨析不细菌均用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对变形杆菌作用最强,对伤寒杆菌O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9.
苔藓植物的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采用五种细菌,试验了新鲜黄牛毛藓和毛尖紫萼藓浸出液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黄牛毛藓对除产气 杆菌以外所供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毛尖紫萼藓对所供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强度与所供细菌种类有关。两种苔藓以毛尖紫萼藓抑菌性强。  相似文献   

20.
矮杨梅叶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生物学数理统计,从定量的角度,对贵州产矮杨梅(MyricananaCeval)5种变异类型叶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叶的提取液对G+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对G 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无抑菌作用。矮杨梅植物种内的抑菌作用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