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0年以来国际上二叠系正式三分,二叠系划分和对比时采用的标准是海相地层.因为非海相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一直是一个国际难题,所以以海陆交互相及陆相为主的华北地区二叠纪地层难以和国际标准的海相地层对比,华北地区二叠系三分界线难以确定.华南地区二叠系为海相,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研究已基本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对于华北二叠系三分,我们结合综合地层学的研究手段用华北地区的标准剖面与华南标准剖面行研究和对比,来确定华北地区二叠系三分的界线.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钻井岩心剖面和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追踪的方法,确定层序界面和划分层序地层单元。结合研究区陆表海盆地沉积地层和陆相盆地沉积地层的特点,以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了二叠系沉积体系并建立了鲁西南煤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重点对层序Ⅲ的上部层序单元进行了精细划分。  相似文献   

3.
巨野煤田含煤地层层序单元划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当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通过对区内近200个钻孔岩心的详细研究,根据石岩-二叠系沉积旋回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及其内部构成特点,建立了研究区陆表海盆地和陆相盆地的层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巨野煤田石岩-二叠系共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7个Ⅲ级层序和42个准层序。  相似文献   

4.
以前川中、川西和川南的地层划分主要是依据岩性来进行的、是地方岩性地层系统划分、难于简单按所分段进行逐一对比、存在明显矛盾、造成过渡带井的地屋划分混乱。本文根据地震反射的等时性,从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川中—川南过渡带香溪群地层进行了统一的划分对比,理顺了川中—川南过渡带香溪群地层的对比关系,为进一步的地层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的观点和方法对黔中寒武纪地层进行了研究,从黔中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六个三级旋回层序,而寒武纪地层构成一个总体向上变浅序列,该序列代表了一个发育于台地淹没事件形成的凝缩系列的基底的碳酸盐台地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采用经典层序地层学与旋回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分析风城组细粒沉积岩的米氏旋回特征,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细粒沉积岩保留了米氏旋回信息,风城组可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并可进一步划分为9个中期旋回和16个短期旋...  相似文献   

7.
首次系统应用化学-生物地层学对长期遗留的、严重阻碍了油气勘探开发步伐的塔里木盆地重大疑难地层问题: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对比和东河砂岩时代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厘定了几条重要的相关地层界线,并将东河砂岩的时代确定为泥盆纪晚泥盆世弗拉斯期。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化学-生物地层学对高分辨率地层划分对比、尤其是对在化石缺乏地区和层段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黔南拗陷二叠系发育良好,沉积分异明显,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运用与露头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将黔南地区二叠系隆林阶至长兴阶划分为2个不完整的超层序及12个三级层序,并进行了层序对比。以超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二叠系各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结合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及碳酸盐生长特征等因素探讨了古地理的演化,认为台盆相带内的深水欠补偿沉积是良好的烃源岩,台地内部高能浅滩及台地边缘高能礁滩组合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9.
西藏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划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组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西藏申扎德日昂玛-下拉和昂杰剖面石炭-二叠系发育,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的岩石地层单位都是在这两个剖面上建立.然而,其中的一些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是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组合而不是据其岩性特征,不符合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该文对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系统提出了一些见解,并简要讨论了石炭-二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段黄土地层及其组构特征和成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方法 结合工程地质勘察,选择沿线12个典型黄土剖面进行详细剖析和磁性测量,并运用室内同类研究资料和区域地层特征,对其进行岩石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对比研究,进而进行地层划分,通过古地磁测年给定了黄土岩石学地层单位比较准确的地质年龄和时代.最后对该线不同时代黄土地层的成因进行讨论.结果 本高速铁路沿线黄土主要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以来,以风为主的综合成因而形成.结论 该线黄土成因时代的确定,为研究黄土振陷、液化、滑移及提出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措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