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最佳的测井仪器组合,获得了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以胜利油田为例,简述了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吸水部位,水淹部位,储量动用及整体堵漏效果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方案,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最佳的测井仪器组合,获得了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以胜利油田为例,简述了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吸水部位、水淹部位、储量动用及整体堵漏效果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潜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依据.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对提高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港西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准确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为储层研究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是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和重要基础。在综合研究港西油田岩心、测试、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四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储层物性解释模型,为精细研究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奠定基础。通过验证所建模型,解释精度高,可以满足方案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特低渗透储层的岩心分析困难,尤其是饱和度的获得十分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具体做法是:(1)利用常规岩心分析方法获得孔隙度、渗透率资料;(2)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获得岩心含油饱和度资料;(3)利用改进了的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高精度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将这套方法用于大庆油田F48区块扶余油层的储层参数解释,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以常规测井和储层参数岩心实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储层物性参数单参数拟合模型和多元回归线性解释模型,基于岩电分析测试资料建立了阿尔奇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利用非线性BP网络法,构建了须家河组主力储层各参数精细解释模型.对多种储层参数解释模型进行优选.结果表明非线性的神经网络解释模型与实际测试资料吻合性最高,能对该地区复杂的致密储层参数进行准确解释.  相似文献   

6.
将归一化的地层系数、油水井连通状况、连通油井数、连通井距、量化的砂体类型和措施类型以及渗透级差倒数作为输入参数,相对吸水量作为目标参数,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隐式非线性吸水剖面预测模型,通过模型的样本学习,建立地质、开发参数和相对吸水量之间的隐式非线性关系.实例分析表明,隐式非线性方法预测吸水剖面精度高且易于扩充模型变量数,要求样本少,更适合矿场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窜聚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现象,开展了聚合物溶液在注入过程中和突破后对吸水剖面改善能力的双管并联岩心驱替实验。对比分析了水驱、恒速聚驱和变速聚驱对吸水剖面的影响程度,绘制了填制不同渗透率岩心所用不同粒径石英砂含量配比图;并通过考虑管线和填砂管端面引起的压力损失对室内计算渗透率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水驱速度小于2 m L/min时,高低渗分流比远大于渗透率级差,大于4 m L/min分流比与级差吻合;恒速聚驱时在聚合物注入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改善吸水剖面,但一旦产出端见聚,吸水剖面将会迅速翻转。聚驱速度小于2 m L/min时,高低渗分流比也大于渗透率级差;但比水驱影响小很多。大于4 m L/min时与水驱相同,合理控制注聚速度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运用非线性理论预测储层参数,真实描述地下油藏的复杂状况,并通过仿真模拟得到储层剩余油示意图。  相似文献   

9.
以柴达木盆地东部台南第四系松散末成岩生物气藏为例。研究建立该类储层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1)应用“JD-581”常规测井资料,通过定量计算对声波测井进行了压实,泥质及含气影响的校正,建立了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探索性地提出声波测井曲线天然气影响的定量校正方法;(2)根据毛管理论,综合应用毛管压力曲线,岩石物性,岩性分析及测井资料建立了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阻率曲线对声波测井进行天然气岩石物性,岩性分析及测井资料建立了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阻率曲线对声波测井进行天然气影响的定量校正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提高了气藏孔隙度声波测井解释模型的精度,实现了应用“JD-581”常规测井资料即可进行储层孔隙度参数评价的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孔喉半径均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比表面及孔隙度,综合利用孔隙度与岩性测井曲线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该参数,这为储层渗透率参数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基于收集到的岩心资料、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等,遵循地质约束测井、岩心刻度测井的建模原则,开展了陇东油田V区Y9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并将建立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加载到专门的测井解释平台上,开展了研究区的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研究表明,经过岩心深度归位后的岩心资料和标准化后的测井资料相关性分析可靠,本研究建立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双对数坐标下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和Sb及孔喉几何因子Fg三个参数唯一确定,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且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模型,并用大量实测数据验证了估算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常规试油是目前非自喷井试油常用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了解油井产量、液性,有时还可获得求产期间的压力资料,这种多周期排液压力资料中包含着大量的地层动态信息,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试井分析方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常规试油试井分析方法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编制出了相应的常规试油试井软件,通过常规试油求产压力曲线的试井拟合分析,可获得储层的渗透率以及井壁污染状况等信息,从而评价油藏、指导生产.该方法经现场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多测点物理模拟装置,利用整体压制的特低渗长岩芯,研究了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开发的压力传播特征、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和采油井合理开井时机。实验结果表明:为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合理地层压力应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的110%~120%,合理的油井开井时机为压力传播到油水井间距的30%左右时。压力传播速度沿岩芯长度逐渐减小,建议注水强度与压力传播速度相匹配,初期适当增加注水强度,有利于尽快建立驱替压力系统,后期适当降低注水强度,保持温和注水,以获得最佳的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和整体开发效益是凝析气藏开发的目标,注气是防止凝析油析出从而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较好方法。以一个真实的凝析气藏为例,使用自行开发的PVTCOG软件和PR状态方程研究和对比了凝析气藏定容衰竭不同阶段,注干气、氮气及二氧化碳对露点的影响、对注气时机、对凝析油储量和凝析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注入气影响露点的趋势不同,随注入气增加凝析油储量下降,但凝析油采收率上升,注入时机不一定是在高于露点压力时最好。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析了协同克里格方法存在的优点和存在"平滑效应"的缺陷,进而提出了采用分形技术和协同克里格技术结合的方法加以克服的研究思路.其次,阐述了如何在构造变差函数时将分形技术与协同克里格技术相结合,给出了较详细的算法和实现方案.最后,将分形协同克里格法用于渤海油田某区块实际资料试算并同传统方法进行试算的结果比较,表明改进算法在储层参数预测上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注入水在调剖剂处理区域内的流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纯压缩、压缩和微观流动、宏观流动。建立了注水井调剖后后续注水在措施区域内的流动模型,对三种状态分别进行了模拟,通过室内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表明:这一模型与室内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本上反映了水在措施区域内的流动状态。为现场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措施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地震资料和少量测井资料预测储层参数的横向变化,是储层评价和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地震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储层物性信息,若能建立起地震参数与储层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则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参数的横向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用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井间储层参数预测。应用结果表明,用网络法对井间孔隙度做出的估算值是准确的,用网络自动建立起来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能较好地反映井间孔隙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求取发动机气缸内湍流参数的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种湍流参数计算方法对倒倒拖工况下TY1100发动机缸内湍流参数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了自相关系数,标准一维能谱密度,Taylor微分时间尺度,对3种数值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一平均“时窗”宽度,相关窗宽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Z油田5个超前注水实验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应用注采平衡分析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区块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数值模拟评价了实验区的井网适应性。通过分析地层压力与油水井数比关系、相对采液量与油水井数比关系、地层压力与吸水产液指数比关系及不同井网形式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明确了井网形式对地层压力、采油速度及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层压力随油水井数比增高而单调递减,通过调整井网提高产液量还有较大的空间,井网形式与含水上升之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