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相等沉积类型的砂砾岩体,地层埋深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对其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三叠系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多处于早成岩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成岩阶段,储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早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成岩作用类型;中成岩A期,有机质成熟产生有机酸使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有所改善;后期自生胶结物的充填作用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岩石成分、孔隙流体性质及构造应力是该区成岩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间接影响储层物性发育,这对预测本区三叠系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砂岩储层为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的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主要为有机质热成熟演化形成的有机酸和黏土矿物转化脱出的水对易溶物质的溶蚀.成岩阶段可分为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中成岩A期又分为中成岩A1亚期和A2亚期,中成岩A1亚期是溶蚀作用发生的主要时期.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主要由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及部分岩屑溶蚀形成.次生孔隙在现今埋深2000~2500m的砂岩中最发育,其形成主要受成岩演化阶段控制.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盐斜229地区沙四上亚段埋深大于3 700 m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中发育大规模水层,与前期建立的"扇根封堵、扇中富集、扇缘疏导,中深层非油即干"的油气成藏理论矛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地震剖面以及油藏剖面解释,综合运用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及荧光薄片观察等技术方法,对砂砾岩体的坡度、油水层展布、储集空间、成岩作用特征及差异性开展系统研究,总结砂砾岩油藏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以原生孔隙为主;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主要的成岩事件。油层、水层和干层的储层特征存在差异,油层原生孔隙发育,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少,以白云石胶结为主;水层及干层孔隙不发育,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以铁白云石胶结为主。砂砾岩体的坡度控制早期石油充注的范围,早期石油充注抑制压实作用和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早期石油充注范围及运移路径决定晚期石油优先聚集区域。未发生早期石油充注的近泥岩部位碳酸盐胶结壳阻止晚期油充注,导致深层扇中发育大量水层。  相似文献   

4.
依据岩芯、薄片、物性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开展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砂砾岩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特征研究,着重从成岩角度分析了储层致密化因素,结合孔隙形成的有利因素,开展成岩作用和石油充注的关系及顺序研究,首次探索了储层孔隙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砂砾岩储集空间以残余孔隙为主,混积的沉积环境、较弱的抗机械压实能力和中晚成岩期碳酸盐的强烈胶结是导致储层致密的3大因素,酸性流体对易溶颗粒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石油充注是孔隙保存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石油充注使部分孔隙溶蚀扩大,并在孔隙周缘形成油膜抑制碳酸盐胶结;压实作用在浅埋藏阶段对储层的破坏较大,随埋深增大,酸性溶蚀、石英次生加大及石油充注发生,之后,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成岩中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物交代早期碳酸盐矿物,堵塞了大部分孔隙,晚期的构造挤压使储层形成裂缝。孔隙的形成经历了原生粒间孔隙形成,压实作用减孔,酸性溶蚀扩大孔隙,石油充注保护孔隙,碳酸盐胶结破坏孔隙等过程,石油充注较充分与碳酸盐胶结较弱的叠合区是孔隙保存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分析等实验室分析技术,研究坪桥地区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分析成岩相带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区长6储层砂体成分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碎屑岩成分复杂,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高;储层砂岩的成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末—中成岩B期早阶段,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长6储层主要发育黑云母压实相、泥质杂基压实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自生绿泥石胶结与残余孔隙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储层成岩相与优质储层的关系密切,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的物性、含油性最好,自生绿泥石胶结与残余孔隙相次之,它们成为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黄岩构造带花港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对西湖凹陷黄岩构造带古近系花港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岩石薄片资料分析显示黄岩构造带花港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为中等。在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测试资料,认为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储层成岩演化阶段整体上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该区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其中碳酸盐胶结物不仅占据着原生孔隙,且充填了次生孔隙,溶蚀作用则属于建设性成岩作用,产生的大量次生孔隙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并在3500m左右形成了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成岩作用对砂砾岩储层演化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在明确成岩作用的性质和成岩演化序列的基础上,定量恢复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砂砾岩中两期石英次生加大分别与火山物质伊利石化和长石溶蚀相关,两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过程表现为矿物溶解与沉淀基本平衡,指示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封闭系统。砂砾岩储层演化主要受早期压实作用、中期溶蚀作用和晚期胶结作用控制,压实作用减孔24.7%,溶蚀作用增加孔隙4.7%,胶结作用减孔4.8%。晚期碳酸岩胶结物充填溶蚀孔隙和残余粒间孔是导致储层致密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对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红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成岩相及其对成岩圈闭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层储层压实作用中等偏强;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铁碳酸盐、石膏及硬石膏和自生石英等;胶结作用在砂体边缘强,砂体内部较弱,在断块下部较弱,断块上部较强;早期胶结作用抑制了压实作用的进行;溶蚀作用由砂体边缘向内部逐渐增强,由断块下部向上部逐渐减弱,主要是长石、碳酸盐胶结物及石英溶解。红层储层中发育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硫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中等压实-溶蚀成岩相和强压实-溶蚀成岩相5种类型;不同成岩相储层物性及有效储层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其空间配置关系控制了红层中成岩圈闭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以及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鄂西渝东地区小河坝组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岩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小河坝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质石英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为中等;储层物性较差,为典型的低孔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其中压实和硅质胶结作用主要为破坏性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则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其形成的次生孔隙极大的改善了储层物性;有机质反射率、古地温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显示,研究区总体处于中成岩B-晚成岩期;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以及成岩相综合分析,将本区小河坝组砂岩划分为强压实成岩相、黏土矿物胶结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等4种单因素成岩相,其中压实—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交代胶结组合成岩相为本区小河坝砂岩储层最有利的储层相带。  相似文献   

10.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序列及成岩演化环境;结合对储层原始孔隙度和次生孔隙演化过程的恢复,建立了花港组储层成岩-孔隙演化模式。结果表明,西次凹花港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经历了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_1期、中成岩A_2期和中成岩B期5个成岩阶段,依次对应弱碱性、弱酸性、酸性、酸碱转化带和碱性5种成岩环境,并揭示了成岩环境演化过程。恢复的储层原始孔隙度为36.23%,压实减孔率为86.53%,远大于胶结减孔率,溶蚀作用下次生孔隙度增加明显。压实作用是造成孔隙减少的主要作用,酸性成岩环境下的溶蚀作用是西次凹花港组优势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安徽下扬子区北缘薄皮构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安徽下扬子区北缘薄皮构造之表层构造丰富、典型;受基底与盖层间的切性滑脱面及下志留统高家边页岩韧——脆性滑脱面的联合控制,薄皮构造呈往南东变浅的楔形。薄皮构造以单剪方式往南东运动,缩短量达94km,缩短率约63.4%;起因于印支运动晚期至燕山运动早期扬子板块对华北板块的左行客斗向陆——陆碰撞所产生的拆离,先存生长正断层及板块边界的陆缘性质决定了其内部层块格局。薄皮构造的突发隆起带及韧性滑脱面分别是寻找油气和金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皖北地区年降水量波动进行分析 ,得出在 2 0年左右的时间尺度下 ,所研究区域年雨量可分成 6个偏多偏少时期 ,并指出这些降水水量偏多偏少时段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尺度而言的 .利用方差贡献分析 ,得出该区域年雨量以 2年或 6年的振荡为主 .预计今后仍维持旱重于涝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陕北刺黄柏,又名小黄柏、三颗针,它是小蘖科小蘖属植物毛叶小蘖BerberisbrachypodaMaxim)。我们从其干燥的根中提取出盐酸小蘖科(BerberineHydrochloride),并进行了化学鉴定与红外、紫外光谱鉴定。  相似文献   

14.
苏北低山丘陵区层状地形发育,具有多层次的地貌结构,系新生代以来以断裂和断块活动为主的内力地质作用和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的外力作用相互结合的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文依据构造运动发展过程的差异和岩性的不同,将苏北低山丘陵划分为三个次一级的地貌区并分别进行了地貌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淮北滨海地区生土培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1998年在江苏淮北滨海地区的新整生土地上进行了施用猪粪、饼肥、秸秆等有机物料的培肥试验,结果表明:以猪粪肥自理培肥效果最佳,秸秆还田处理中以麦季还稻秸稻季还麦秸各5625kg.hm^-2为较好。3季培肥后,土壤各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呈持续上升趋势,试验开始时为0.2202,3季后上升到0.3833,但与当地大田土壤肥力综合值0.5653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各处理第3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西藏阿里地区北部沼泽发育的控制因素,沼泽基本类型及各类型沼泽分布特点,沼泽植物与沼泽沉积物特征、孢子花粉特征以及沼泽水化学特征等。通过5个代表性沼泽地沉积物孢粉组合带的分析,阐明了本区晚全新世的某些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西藏北部查桑-茶布裂谷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作者在藏北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地质构造单元,命名为查桑-茶布裂谷。它是一个呈东西走向展布的带状构造带,位于北纬33°—34°之间,东起双湖地区的查桑,西至改则县的茶布,延伸至少600km,该裂谷是在早古生代(可能包括部分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晚古生代陆间裂谷,构造位置从属于羌塘地块,并位于其核部。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 型为主 ,烃源岩成熟度达到了湿气 -干气阶段 ,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天然气系统。对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的正演模拟和由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的天然气运聚时间 ,与充注期次逆演相结合的研究表明 ,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成藏时间主要自早白垩世泉头期到白垩纪晚期 ,天然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中晚期 (72Ma) ;莺山断陷的成藏时间早于徐家围子断陷 ,天然气系统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早期 (90 Ma)。两个断陷均为一次性充注成藏 ,是一个保存期较长的天然气系统  相似文献   

19.
由于贵州北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石中发现大量牙形石,本文分析了该地层中牙形石动物群的分布特点,在黔北的下奥统建立了11个牙形石生物地层带。文中将这些牙形石带与国内外下奥陶统的牙形石带作了对比。这一成果对于贵州北部下奥陶统的研究,提供了微体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了苏北地区涝旱灾情,并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进而提出了减灾对策和整治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