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识别注采连通关系对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及剩余油分布描述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多层合采油藏注采量的准确劈分严重制约着井间连通性的精准识别。首先根据开井及储层改造等影响产量重要因素来确定劈分时间节点;再基于生产、射孔、封层、酸化压裂及产吸剖面等监测资料,采用“节点内线性内插,最后一个时间节点线性外推”的劈分法,进行注采量劈分;随后,基于阻容模型建立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识别多层井间连通情况;最后根据实际生产资料建立判断系数,验证模型计算结果。应用该方法对实际油田的100余口井进行注采劈分,计算动态连通系数,通过示踪剂监测、判断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动态连通系数与示踪剂监测结果吻合程度高,与判断系数拟合趋势好。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精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为同类油藏调整注采关系、制定剩余油挖潜方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一种实用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析了水驱油田地质、测井及开发动态特征,提出了用生产井含水率资料结合测井资料求取产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模型和计算过程,并以实例计算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计算结果可靠,且能准确反映储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这种方法也避免了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岩电系数和水淹层电阻率求取值失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产液劈分方法无法考虑层间干扰及注水井和邻井的影响,难以准确判断井下实际状况。同时,海上油田产液剖面测试成本高,常规的机器学习方法面临样本数量少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和极限梯度提升算法的多层合采产液劈分混合学习模型。概率方法可以识别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通过将神经网络与概率建模结合,进行分层产液数据分布特征挖掘,结合主控因素分析,混合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小层产液量的准确预测,可以依据较少的数据获得更为稳健的模型。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实际油田某区块进行产液剖面预测。结果表明:相比KH劈分方法在计算中劈分系数固定,不会随着生产过程波动,所提出的方法可从历史数据中学习,预测精度达到87.9%,预测结果更加逼近真实单层产液量。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杏六区油藏经过43 a 的注水开发,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总体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地下油水 关系复杂,亟需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研究。在对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杏 六区油藏的动静态资料,筛选出4 个地质因素、5 个开发因素共计9 个动静态因素构成剩余油潜力评价因素集。依据 二次加密后取芯井资料和各小层水洗资料,对各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和权重统计,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剩余 油分布。将最终计算出的S2 7 小层各单井点剩余油概率评价结果绘制成剩余油平面分布概率图,并与数值模拟结果 和现场取芯分析结果对比,单层剩余油识别符合率达到86.7%。该方法能够精确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和可靠性,为类似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小层规模内单砂体的细分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法,详尽剖析了目前在河流相单砂层细分对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于强调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机械运用等高程对比原则、单纯依据砂体厚度劈分等.指出在层次细分与对比过程中,不可过分拘泥于沉积砂体的层次性,而是需要对沉积过程和砂体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研究砂体本身固有的沉积学特征及其空间展布特点,将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建立精确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胡12断块油藏剩余油富集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为基础,通过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反求出含水率为98%时的残余油饱和度,建立了计算剩余可采储量分布的方法;结合地质和开发因素对剩余油富集区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单井措施费用和油价选定补孔措施层的经济增油量作为筛选剩余油富集区的第一标准,选择地下含水率小于75%的中等水淹程度作为剩余油富集区的第二标准;最后与油藏地质研究的有利微构造类型和水下分支河道优势沉积微相分布进行叠合,得到剩余油富集分布;经过综合分析得到了胡12断块剩余油富集分布特点和具体井区,对干指导该断块掺潜具有首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致密岩性油气藏储层非均质强渗流特征复杂,剩余油富集规律不清的问题,以靖边油田为例,运用Amaefule提出的流动分层指标法,建立流动单元分类标准图版,进而确定出流动单元类型。通过岩心归位建立孔、渗透率的解释模型,求取各井点FZI值,划分平面流动单元,采用单井劈分法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致密岩性储层的渗流特征体现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的响应关系,流动单元类型与井网完善程度对剩余油分布均有明显控制作用,井网完善程度较低时,流动单元指数越高,单井的剩余储量越大,井网完善程度较高时,在流动单元的过渡区剩余油的储量较大。利用FZI流动分层指标法研究致密岩性储层的渗流特征,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开发剩余油。  相似文献   

8.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一种定量的剩余油饱和度预测方法 ,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其预测精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剩余油预测中油藏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地层对比的多解性、储层物性参数求取的不确定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描述的局限性是影响数值模拟精度的主要地质因素。此外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选取、动态数据的获取及数值模拟软件本身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都会影响到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因此 ,在剩余油研究过程中 ,不能过分依赖油藏数值模拟。应该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以提高剩余油饱和度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油田开发中后期,地下剩余油的评估一直是油田开发的重要工作.当前比较精确的评估工作是在开发区块钻更多的加密井,并利用测量的井曲线进行剩余油评价,但这种方式会增加更多的开发成本.为此,依据油田采油井开采过程中的实际含水率推演地下岩层剩余油饱和度状况有助于油层开采方案的制定.针对岩心样品实验测定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反映了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依据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应用大庆长垣6口密闭取心井17块岩样的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研究给出由孔渗参数计算的因次法渗饱公式系数,进而构建由含水率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公式.依据该公式可以得出不同孔渗性质的储层,即使产水率一致,储层层内的剩余油饱和度并不相同的规律认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区1口新钻加密井剩余油饱和度的预测中,给出了与油藏开发相符合的开采建议,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靖边DW区延9油藏为例,采用物质平衡法计算剩余油储量,明确了剩余油类型和分布规律,找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的精准挖潜技术,并选择典型井组进行了现场实施,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井平均剩余地质储量2.45×104 t,剩余油潜力较好;剩余油的成因可分为单一层内剩余油、双层系层间剩余油和复杂多层系层间层内剩余油;根据剩余油类型精准挖潜的重点不同,通过完善注采对应、精准补孔等措施可改变液流方向,达到精准挖掘剩余油的目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剩余油精准挖潜措施能够显著提高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措施后日产油量平均增幅达到215%,含水率平均降低幅度达到11.5%,达到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可在同类油藏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