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决大牛地气田硫化氢腐蚀严重问题,分析了硫化氢腐蚀机理以及影响腐蚀程度的因素。结合大牛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地质条件以及硫化氢赋存条件确定该区域硫化氢形成的机理,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且该区域存在的大量石膏层为含硫化氢气体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硫化氢腐蚀模拟试验模拟了马五段地层水环境对N80钢和P110钢的腐蚀程度,P110钢的腐蚀程度较N80钢轻微,两者均属于极严重腐蚀。结合腐蚀表面微观形貌观测与腐蚀产物能谱分析得出:大牛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硫化氢腐蚀机理为高温高压下CO2/H2S电化学腐蚀为主;并伴随有高Cl-破坏腐蚀产物膜加速腐蚀。硫化氢腐蚀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温度和CO2含量增加会加速硫化氢腐蚀。  相似文献   

2.
液化石油气(LPG)中极少量的硫化物会对铜质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影响LPG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因此研究LPG中硫化物对铜腐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了LPG中不同含量的羰基硫、乙硫醇及硫化氢对铜片腐蚀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对腐蚀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究了这3种硫化物对铜片腐蚀的机理。结果表明,当LPG中羰基硫和乙硫醇的含量为20 μg/g时开始腐蚀铜片,硫化氢的含量为5 μg/g时开始腐蚀铜片,随着硫化氢含量的增加,腐蚀程度加剧;当3种硫化物的含量为20 μg/g时,铜片均出现明显的腐蚀产物,腐蚀以局部腐蚀为主。羰基硫和乙硫醇的腐蚀产物中含有机化合物成分,硫化氢的腐蚀产物主要为无机物Cu2S和Cu2O;羰基硫对铜的腐蚀过程为铜原子与羰基硫中的硫和碳成键,形成羰基硫化铜,或者铜原子与硫成键,形成缔合后的复杂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湿硫化氢对炼油厂设备腐蚀的机理及腐蚀类型,分析了湿硫化氢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止湿硫化氢腐蚀的措施.实际应用表明,这些措施在石油化工产业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室内系列实验,对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十六大注水系统管线的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引起各注水管线腐蚀的主要因素是注水水质的高矿化度和高腐蚀性离子含量;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对各注水管线的腐蚀程度进行了对比,进一步提出了防止腐蚀的技术措施应首先选择合适的管材,并配合适当的缓蚀剂,可实现对注水管线腐蚀的良好抑制,对采油三厂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硫化氢腐蚀机理和硫化氢腐蚀造成的极大的经济损失,阐明了国内外硫化氢腐蚀的防腐研究现状及进展。另外提出了对硫化氢腐蚀的影响因素和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6.
集输管线腐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青海油田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水样中高氯离子含量、高总含盐量、高矿化度是影响管线腐蚀加剧的重要原因。细菌微生物参与了管线的腐蚀反应,它与溶液中氯离子共同作用,使管线局部腐蚀加剧。同时管线还受到由硫化氢引起的应力腐蚀作用,使得管线既可能由于坑蚀或孔蚀导致腐蚀穿孔,还可能由于应力腐蚀而导致突发性开裂。  相似文献   

7.
随着酸性气田的不断开采,其钻采环境中的腐蚀机理及井下管材的优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室内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S135钻杆钢在H2S/CO2共存聚合物钻井液中气相与液相的腐蚀产物膜成分差异,探讨腐蚀机理.结果表明,S135钻杆钢气相和液相腐蚀速率都随温度升高和CO2分压增大而增加,气相腐蚀较液相严重,呈局部腐蚀形貌,气相腐蚀产物表面凹坑较大,液相腐蚀产物较为均匀且致密性强,以均匀腐蚀为主.气相和液相腐蚀产物膜中都含有C、O、S、Fe、Si五种元素,且腐蚀产物成分差别不大,主要成分为Fe3O4、FeS、α-FeOOH、FeS2,以及少量的Fe7S8和Fe3S4,此外在腐蚀产物膜表面还夹杂有硅酸盐物质.钻杆钢腐蚀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碳腐蚀、氧腐蚀、硫化氢腐蚀、单质硫腐蚀以及腐蚀产物膜与钢材本体间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8.
渗铝钢的抗高温硫化氢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渗铝和未渗铝Q235钢以及1Cr18Ni9Ti钢受高温硫化氢腐蚀的速率和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渗铝钢有优良的抗高温硫化氢腐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液化气球罐、液态烃球罐目前硫化氢超标情况,分析了发生应力腐蚀的原因和机理,并从选材、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某稠油区高含CO2及H2S,某侧钻井在井下P110S 油管发生典型的断裂失效。为查明油管断裂原因,结合油管服役的井下工况条件,对断裂油管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微观形貌进行测试及分析,对油管断裂部位的腐蚀产物进行了能谱分析。通过对断裂油管进行详细观测及试验分析,认为腐蚀是导致该井油管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该侧钻井油管二种典型腐蚀特征的分析可知油管内壁以点状腐蚀为主,腐蚀机理为典型的CO2电化学腐蚀;外壁主要为一侧分布的沟槽状腐蚀及坑蚀,腐蚀机理为低pH 值酸液条件下的电化学腐蚀及缝隙腐蚀。针对上述典型腐蚀问题,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油管腐蚀穿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油气组分并结合原油的地化参数研究了莫北油田气藏的成藏时间、期次、油气源、油气运移和注入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螺杆泵结构及原理的研究,结合油井生产条件,选择适合螺杆泵采油工艺的油井,利用专业优化软件进行螺杆泵采油工艺设计。根据油井流入动态分析和实际生产情况,确定油井的实际供排关系,以选择螺杆泵的排量范围和型号,进行抽油杆、驱动装置和井下举升系统的配套优化设计,经过现场实测螺杆泵采油工艺与抽油机采油工艺的能耗数据对比,油井供排关系和举升系统都能正常运行。阐述了螺杆泵采油技术节能降耗效果,为深井中质油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对油田开发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层内纵向非均质性对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渤海某油田层内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导致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影响油藏的高效开发。根据非均质油藏地质特征,利用人造物理模型制作技术制作二维物理模型,进行水驱油实验,从而明确纵向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实验表明:水驱采收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层内纵向非均质性,平均渗透率对它影响相对较小;相同级差、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都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不明显;相同平均渗透率、不同级差条件下,无水采收率和水驱采收率都随着级差的增大而减少,变化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油藏为双重渗流介质的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溶洞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在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开发动态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油藏描述一体化系统建立了油藏三维静态模型,并应用全隐式三维三相黑油裂缝模型进行了模拟运算。将模拟返回到静态模型中进行循环建模,从而建立了不同时期的剩余油定量分布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5.
油罐区防火堤的阻油排水阀一般都是手动阀。给生产带来不便.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动阻油排水阀,它是利用油、水与浮阀的密度差原理设计的.模拟试验表明.这种阀较为安全、可靠,能自动阻油和排水,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可适于一般油库使用.  相似文献   

16.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油藏为双重渗流介质的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溶洞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在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开发动态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油藏描述一体化系统建立了油藏三维静态模型,并应用全隐式三维三相黑油裂缝模型进行了模拟运算。将模拟结果返回到静态模型中进行循环建模,从而建立了不同时期的剩余油定量分布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油库发油体积及重量的测量过程,讨论了控制及管理的功能要求,提出了设定关阀提前量ΔX,并控制调整其大小以提高发油精度的思想。系统采用主从式上下两级微机网络。文中给出了该系统的实现方法,同时论述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胜利单家专油田在蒸气吞吐生产后期采用泵下掺稀油生产稠油工艺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该工艺的现场试验与实施效果作了分析,并通过对现场生产数据的回归分析,绘制出确定掺油时机的实用图版。利用该图版可进一步改善生产效果。分析认为,蒸气驱采油井生产初期也可采用泵下掺稳油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正常生产,但应确定停止掺稀油的时机,并论述了其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以原油生产的主要环节一勘探和开发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角度出发,以系统动力学方法,构造了系统仿真模型中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为进一步做系统仿真和中长期原油生产规划打下基础。本模型适用于全国或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