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抽油机减速器润滑油在使用中渗入一定水分后的性能,研究了在抽油机专用润滑剂J-320B产品中加入不同含量的水分并放置一定时间后,水分含量与产品低温流动性等基本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重点采用旋转氧弹试验法考察了产品的氧化安定性,采用四球机试验法考察了产品的极压、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当含水率小于5.0%时,水分对产品的低温流动性、防腐性、防锈性、氧化安定性等使用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随着含水率的增加,产品的极压、抗磨性能下降,当含水率控制在5.0%以内时,产品极压、抗磨性能可满足质量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基本思想 ,论述了可重构抽油机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可重构的理论依据 ,并对可重构抽油机的关键环节模块的划分思路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模块划分方案 ,分析了可重构游梁式抽油机的拼装特性。为了对可重构抽油机的性能进行验证 ,提出了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抽油机的可重构设计 ,并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软件ADAMS对APIC 32 0D 2 5 6 12 0抽油机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验证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可重构抽油机设计的可行性。利用游梁式抽油机的可重构设计 ,可以实现抽油机的模块化生产 ,用户可根据需要对抽油机进行重构 ,从而实现了对抽油机传统生产和使用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目前油田生产所用抽油机的节能方法,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抽油机的原理及特点,根据新型结构抽油机的出现,提出了抽油机节能改进的发展方向,指出未来的抽油机的节能改进应从改变结构,建立新模式入手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党延祖 《甘肃科技》2011,27(5):58-59
根据试验井抽油机各项固有参数,通过对抽油机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抽油机井上系统设备进行了数学建模和动力学分析,找到抽油机耗能的机理,为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邵铁军 《科技资讯》2010,(10):82-82
通过对目前抽油机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合现行使用的抽油机的标准,提出模块化设计的理念。根据国内生产实际,融入国外抽油机设计的经验特点,进行了API抽油机的模块化设计,并通过实际运用,验证了抽油机模块化设计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油田用抽油机常见故障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荣  董吉新 《科技资讯》2010,(24):116-116
根据辽河油田抽油机使用情况,全面分析了抽油机的常见故障、科学选型配套,可为油田更好地应用抽油机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MATLAB/Simulink 软件包的特点,利用Simulink中的SimMechanics 模块建立了抽油机的机械模型.针对某型号抽油机,建立了曲柄扭矩平衡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对抽油机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imulink包对抽油机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建模简便快捷,可以动态修改参数,可视性强,这对抽油机的设计、优化以及新型节能抽油机的开发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异相型游梁式曲柄平衡抽油机节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结构特点上对异相型游梁曲柄平衡抽油机(简称异相型抽油机)和常规型游梁曲柄抽油机(简称常规型抽油机)作了对比,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异相型抽油机通过改善抽油机的平衡状态,使平衡扭矩更有效地起到均衡扭矩的作用,使得净扭矩曲线峰值减小,曲线趋于平缓,使电动机的负载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抽油机的长冲程、低冲次的运动特性,提高换向系统寿命和可靠性,降低运转噪音,研制了一种新型滚筒式抽油机。针对该抽油机进行模拟加载试验,试验在理想化有杆泵采油的条件下实时采集悬点载荷与位移信号,并将采集的试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处理得到泵示功图,通过分析抽油机泵示功图,分别给定抽油杆配重负载和电机频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抽油机运动规律的光滑性和无冲击性,使得抽油机泵示功图曲线趋于平缓,以此来获取抽油机最佳匹配的平衡配重和冲次,达到抽油运转稳定和节约能耗的目的。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以及抽油机传动换向系统和平衡系统的可靠性,为抽油机模拟加载特性研究的型式试验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油田抽油机是一种常见的采油设备,由于其常在野外进行作业,操作环境也较为复杂,这就造成了对抽油机的使用要求较高。本文对抽油机的常见故障以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抽油机在油田中得到更好应用提供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大庆外围部分区块油井井下气液分离问题和抽油泵的泵效,提高整个油井系统的工作效率,利用室内模拟抽油机井实验装置,模拟采油八厂芳48区块抽油机井系统的井底流动状态,并以水和空气作为流动介质,用优选出的螺旋气锚与现场采油抽油泵进行组合,设计出泵外和泵下两种防气装置,在不同冲次、不同排量、气液比为20 m3/t~8000 m3/t条件下,对两种工艺设计的气液分离效果进行比较。防气装置设计中将进液孔同时作为分离气的排气孔,在泵外防气装置衬管环空顶部产生“气帽”效应,抑制气体进入防气装置,有效提高旋流分离的分气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安装泵外防气装置的泵效要明显优于安装泵下防气装置的泵效,为现场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12-羟基硬脂酸与碱液皂化生成稠化剂来稠化菜籽油与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复配物,制备一种机车轮缘用的菜籽油-DOP润滑脂.探讨其不同配比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在较佳配比的基础上研究添加剂的加入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菜籽油与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的配比为6∶4时润滑脂性能较好,其滴点为148℃,锥入度为31.41mm.当石油磺酸钡作为防锈剂时,产品的防锈性能较好,达到2c级别.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为647N,与外购产品相比,增大了50.11%.  相似文献   

13.
游梁式抽油机示功图的间接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来测量游梁式抽油机的示功图,建立了示功图的间接测量模型,并介绍了示功图的计算过程.提出了通过同步点信号来获取抽油机电机功率与光杆位移对应关系的方法.给出了该测量方法在现场的试验结果,并将间接测量的示功图与直接测量的示功图进行了比对,两者误差比较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逆包络原理,给出了六杆式抽油机头部形线求解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游梁式抽油机驴头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计算公式都没有考虑摩擦力、气体以及井筒和油管中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经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一套新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所推荐的公式对计算我国油田游梁式抽油机驴头悬点载荷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便于现场应用,编制了一套计算程序,从而简化了驴头悬点载荷的计算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可生物降解润滑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可生物降解润滑剂的研究意义及生物降解性、生物降解润滑剂的定义,介绍了生物降解性及生态毒性试验法,对具有生物降解性润滑剂的基础油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以植物油作基础油的润滑剂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前置式游梁抽油机的工作特点出发,按现代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此类抽油机主体参数优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降低减速器输出轴净扭矩的最大波动值为设计目标,来确定主体机构尺寸、平衡块重及平衡块偏置角;为不同系列的前置式抽油机主体机构方案拟定和承截能力计算提供合理的参数数据。  相似文献   

18.
在摩擦学和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滚子轴承内部温度分布的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对以风机轴承、转子、轴承座为一体的系统建立了温度场数值仿真模型.对5种不同润滑脂容积比状态的模型进行了轴承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环境温度、运行负荷和润滑脂容量变化时滚动轴承内部温度的特征,并应用于现场223型滚子轴承的温度诊断技术中.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油井生产能耗和提高系统效率,油田应用了多种新型节能抽油机,但缺乏节能抽油机特性与节能效果及其选型理论的研究。为此,基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异相型抽油机、调径变矩抽油机、异型抽油机和皮带式抽油机的工作动态特性,建立了不同抽油机的油井地面效率计算模型,并运用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的一维有阻尼波动方程,以悬点运动规律和井下泵的受力状况为边界条件,建立了抽油机井地面功图与泵功图的计算模型;井下举升效率和系统效率计算模型。研究不同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和节电率,分析了不同井液黏度和不同下泵深度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相比较,其它四种抽油机都能达到提高系统效率和节电节能的目的,其中皮带式抽油机的系统效率为最高,相对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井提高9.06%,节电率为22.36%;随着井液黏度的增大,油井生产系统效率均降低,皮带式抽油机井的下降幅度较小,适合于稠油井的应用;抽油机井存在油井生产系统效率最高的合理下泵深度(或合理沉没度)。  相似文献   

20.
从传动-换向系统的转速变化、重量和尺寸、运动机构可靠性、制造和维修费用、运动动力性能等五个方面,对我国油田使用的主要类型抽油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指出游梁式抽油机是中、低冲程(<6m).中、高冲次(>4次/min)抽油机的主力机型;链条式抽油机是发展长冲程、低冲次抽油机的较好机型;滚筒式抽油机具有发展长冲程,中、高冲次抽油机的优势.该评价方法可供抽油机选型和设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