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云南省楚雄州某废弃砷矿区的土壤采取4个样品进行分析,采用BCR法对该矿区土壤中砷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总态4种存在形态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砷矿区土壤重金属最大含量达465.125 5 mg/kg,从砷的存在形态来看,主要以残渣态砷为主,含量达280.2 mg/kg,占到砷含量的67.11%.该矿区土壤已经受到严重污染,且以残渣态砷为主,属于难处理废物,对当地的水环境和土壤健康存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藻类中砷的形态分析,测定3种藻类中的有机砷和无机砷。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和0.04 mg/kg;进行3种藻类样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32%~4.65%、2.78%~6.15%,加标回收率为83.85%~100.58%、78.12%~111.18%。样品处理简便快速,线性范围宽,基体干扰小,精密度、准确性均能满足藻类中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3.
煤中痕量砷和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煤进行四次浸提,根据不同形态砷、汞的溶解度、将煤中砷、汞分为可变换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砷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汞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煤种中砷、汞的各种形态的含量分布是不同的。将煤按不同密度分级后,分别测定了各级煤粉中砷、汞含量、砷、汞在密度较大的煤中含量较大,说明砷、汞主要存在于煤中的矿物质中。  相似文献   

4.
砷化学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砷形态和痕量分析研究进展,包括分离、测定方法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典型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柠檬酸缓冲液超声提取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并以固相萃取法富集和净化萃取物,以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SPE-RRLC-MS/MS)进行测定,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13个采样点41种目标抗生素的质量分数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在枯水期或丰水期共有24种抗生素被检出,枯水期和丰水期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ND(未检出)~54.800 g/g和ND~3.433 g/g,两季质量分数最高的抗生素均为氧四环素;沉积物中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占比较高;在枯水期总抗生素质量分数整体上高于丰水期,抗生素的质量分数在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人口密集城区河涌人口密集城区航道航道中下游航道上游,与广州市区产污排污的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煤中痕量砷和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煤进行四次浸提,根据不同形态砷、汞的溶解度,将煤中砷、汞分为可交换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砷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汞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同煤种中砷、汞的各种形态的含量分布是不同的.将煤按不同密度分级后,分别测定了各级煤粉中砷、汞含量.砷、汞在密度较大的煤中含量较大,说明砷、汞主要存在于煤中的矿物质中.  相似文献   

7.
前言利用砷及其化合物作为杀虫剂和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我国,使用历史更久远。环境砷污染对人体产生种种危害,甚至中毒死亡,已多有报导,砷及其化合物可致皮肤癌也早有报导。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均匀饮用极微量的砷,可使人强健身体,使妇女的肌肤更加光润鲜嫩。用砷作为治疗药物也有悠久历史。如治疗牛皮癣等,砷的有机化  相似文献   

8.
河流底泥沉积物的形态分析(Ⅱ)--Tessier形态分类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Tessier形态分类法研究了小清河(济南段)底泥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元素Cu,Pb,Zn,Cr和Mn的存在形态,揭示了小清河(济南段)污染源的分布及相应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发现小清河源头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流经济南市化工区后重金属污染物剧增、这是由于工业废水污染所致,底泥自净作用使小清河在郊区流出口处底泥污染物含量降回到接近本底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观测和数值计算,获得了珠江员村及黄埔两河段大气复线系数的瞬时值、潮平均值和相应于稳态模型的等效值.结合珠江的特点,推荐了包括波浪影响在内的珠江广州河道复氧系数K2的计算关系式,K。的计算值与现场观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EFDC模型,构建了广州珠江河网三维水动力与泥沙数学模型。通过1999年7月和2001年2月典型洪、枯季实例验证,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广州珠江河网水流及泥沙输运过程。输沙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平洲水道至后航道是悬浮泥沙输移的主要路径;冲淤模拟结果表明,21世纪初期广州珠江河网主要表现为“枯冲洪淤”特点,并且河网呈缓慢淤积趋势,年均速率约为2.0 cm/a。各河段中,南航道、沥滘水道是主要的淤积河段,而沙贝海、前航道上段及新造水道是主要冲刷河段。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虎门悬浮泥沙浓度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年虎门口ADP的反向散射声强数据,和同步采样经实验室过滤得出悬沙浓度的数据,建立了半经验公式,得到虎门高分辨率的悬沙浓度剖面的时间序列;计算的悬沙浓度与水样法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是7.4%,与目前通用的悬沙浓度测量仪器的误差相当,为提高ADP仪器使用效率,更好地研究沉积动力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砷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研究区水土中砷的来源及分布,采集地表水样5组、土壤样32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砷污染。表层土壤(0~10 cm)中砷全量为198~274 mg/kg,平均全量为237 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分布以极难迁移的残渣态为主,各形态平均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底层土壤(30~40 cm)中砷全量为115~281 mg/kg,平均全量为212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也以残渣态为主,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底层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均量均低于表层土壤。包气带砷全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水溶态、离子交换态以及碳酸盐态的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均呈无规律变化。地下水砷含量在00028~0021mg/L之间,均值为00114 mg/L,超标率达429%。地表污水灌溉下渗以及含水介质中原生砷的释放是研究区地下水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了解珠江河口主要的生态影响因子与分布规律,对保护珠江口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一个包含氮、磷循环,并考虑悬浮泥沙造成光衰减的珠江口生态-水动力耦合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生态变量的分布趋势.并且,通过设置数值敏感性实验,分析悬浮泥沙和营养盐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悬浮泥沙对珠江河口湾内的生物生长限制作用明显,磷酸盐对湾内与湾外的生物生长均有限制作用,在湾外海域限制作用明显;而珠江口水域相对丰富的氮盐对生物生长基本没限制.珠江口湾内水域生物生长主要受泥沙限制,湾外水域受营养盐限制,叶绿素浓度呈现从湾内往湾口递增,湾口往外递减的分布趋势,在湾口出现高值.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海岸带沉积物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构建克隆文库的方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4个层位的甲烷相关古菌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主要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Methanosaeta,Methanomicrobiales和Methanosarcinales/ANME,且其组成随沉积物深度的改变发生规律变化.Methanosaeta和Methanomicrobiales是属于乙酸和H2/CO2利用型甲烷产生菌,在克隆文库中的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减少;Methanosarcinales/ANME主要由甲烷氧化菌和甲基利用型甲烷产生菌组成,在克隆文库中的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说明,在SMTZ区域及以上,甲烷产生以H2/CO2和乙酸型为主;在SMTZ区域以下,以甲基利用型为主;在SMTZ区域,主要是甲烷氧化过程,由古菌类群ANME-2a负责.  相似文献   

16.
The sedimentary feature and var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a. 100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in the riverbed of Guangzhou section of the Pearl River were revealed by the sedimentary heavy metal fluxes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n a 210Pb-dated sedimentary c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can be recorded by pollutant sedimentary fluxes rather than by their concentrations. Th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the river section was divided into 6 sedimentary historical stages of 3 group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urban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从珠江口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分析泥沙来源及其运移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类型复杂,但可归并为11种基本类型。通过其粒度参数分析,追溯本河口区域泥沙来源是以径流和落潮流下泄泥沙为主,海域来沙为辅。泥沙运移的基本形式是以悬移运动为主要,大量落淤在河口湾的泥沙经过淤落、搅动、掀起等形式的区域内部调整搬运,形成了珠江口海区的大面积悬移质细粒泥沙沉积。泥沙运移的基本趋势是在科氏力影响下及海岸流作用下向珠江口西岸运移。  相似文献   

18.
针对珠江三角洲流域河网众多,城际间联系密切,环境污染呈区域性分布的特征,提出珠江三角洲流域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对于流域环境污染防治积极推行环境污染防治联合规划、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联合整治、强化流域环境污染监督管理的联合执法力度,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扼制。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河网沉积物中氯代有机物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制采样器在珠江三角洲典型河网珠江广州段、东莞运河和三水西南涌采集沉积物柱样,对其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氯苯类化合物(CBs)以GC/ECD外标法定量分析测定,以了解珠江三角洲河网沉积物中POPs的污染现状及污染史.结果表明,三水西南涌S1号柱样HCBs、DDTs和CBs的垂直含量范围分别为14.41~49.83 ng/g、32.71~190.65 ng/g和236.2~1551.7 ng/g;东莞运河的D2号柱样含量分别为0.97~5.03 ng/g、2.85~19.98 ng/g和53.5~310.9 ng/g;珠江广州段的G3号柱样含量分别为ND~2.04 ng/g、1.96~7.42 ng/g和4.5~23.4 ng/g.所有沉积物柱样均呈现表层中的POPs含量大于深层的含量.从污染区域分布特征看,呈现S1> D2> G3.污染结构分析表明,S1号样中DDT的转化率低,揭示着有关降解微生物的活性低下;D2和G3号样近期均有新的污染源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