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就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的发热现象进行初步分析,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在本院接受MECT的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总计124例,以是否在MECT后出现发热进行分组,最后将数据进行进行卡方(X2)检验或t检验.结果 发热组和无发热组在年龄、性别、病程、MECT次数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CT后有56例(占总数的45.16%)病人出现发热现象,其中有42例(75%)为低热,43例(76.8%)发热为1~2次,48例(85.7%)为接受MECT 1~2次后出现发热.结论 发热是MECT后常见的副作用,一般不会继发更严重的后果,但在临床上应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服用利维爱1.25—2.5mg,1次/d,对照组为服用尼尔雌醇1-2mg,1次/15d,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更年期症状、情绪、泌尿生殖道症状及治疗效果等的改善情况。结果分别对用药后3个月潮热、出汗、情绪、阴道干燥、性交困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用药后3个月后显效58例(72.5%);有效例21例(26.25%);无效1例(1.25%)。对照组用药3个月后,显效50例(62.5%);有效18例(22.5%);无效12例(15%)。结论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在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尼尔雌醇,不良反应少于尼尔雌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注入顺铂(DDP)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58例患者均病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2例)在胸腔内注入DDP,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26例)在胸腔内注A.DDP,两组均在1周及2周后各重复注药1次,共3次,观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57.7%,差异有显著性(P〈0.015)。治疗组Kamofsky评分〉70分者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在毒性反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白介素-2胸腔灌注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毒副作用少,联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2联合泛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频发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70例,以重组人白介素-2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对照组70例,以泛昔洛韦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1.43%,明显高于对照组61.43%(P〈0.02),治愈(1年内无复发)率44.2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5.71%(P〈0.05)。结论重组人白介素-2合用泛昔洛韦可显著提高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观察单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肾感染石的疗效,探讨碎石过程中的定位技术和冲击方法,采用B超或X线定位碎石机治疗128例肾感染石患,其中部分性鹿角石116例,完全性鹿角石12例;结石为单发101例,多发27例,共178枚,结石直径1.4-1.7cm,平衡2.2cm,碎石前,在33例体积较大的患中,28例放置双“J”管,5例放置Dormia支架,单次治愈71例(55.47%),2次30例(23.44%),3次13例(10.16%),4次5例(3.91%),5次(91%),失败(3.13%),要后因尿路感染而发热14例(10.94%),其中1例被迫行肾切主,其余均用抗生素治愈,17例(13.28%)并发5cm以上的石街,经保守治疗或重复碎石后痊愈,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认为在肾感染石碎石过程中,B超定位效果优于X线;单一ESWL治疗肾感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慧  滕爱兰 《甘肃科技》2003,19(2):55-55,65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把7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根据症状,体征,胸部X线变化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2例(80%),有效7例(18%),无效1例(2%),对照组显效17例(48%),有效17例(48%),无效1例(4%),两组显效率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起病形式多种多样,现就我院儿内科1993年3月至1997年7月收治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儿18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病儿均为住院患儿,年龄最小13个月.最大6岁,2岁以内10例(55.6%),大于2岁8例(44.4%),男性12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为2:1,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流行性。1.2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发热8例(44.4%),体温均在39.0℃以上;腹泻3例(16.65%);前驱症状距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出现时间,同时出现2例,一日内出现7例,~…  相似文献   

8.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起病形式多种式样,现就我院儿内科1993年3月至1996年7月收治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儿18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化例病人均为住院患儿,年龄最小13个月,最大6岁,2岁以内10例(55.6岁)大于2岁8例(44.4岁),男性12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2:1,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流行性。1.2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发热8例(44.4%),体温均在39tLi上;腹泻3例(16.6%);前驱症状巨小脑性共济失词症状出现时间,同时出现2例,一日内出现7例,-2天2例,-4天7例,均呈急性起病,发展迅速;神经系统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托宁用于小儿全麻中对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腺体分必的影响。方法将80例小儿全麻忠者随机分为两组,长托宁组(Ⅰ组,n=40)和阿托品组(Ⅱ组,n=40),于氯安酮麻醉后5min分别静注长托宁0.015mg·kg^-1或阿托品0.01mg·kS^-1,观察记录HR、SPO2及吸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Ⅰ组患者给药后心率无明显变化,Ⅱ组给药后即刻、10min、20min心率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并且明显高于Ⅰ组相应时点(P〈O.05),两组SP02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Ⅰ组在整个术中仅有4例(10.0%)吸痰1-2次,而Ⅱ组有12例(30.0%)吸痰1—2次。结论长托宁用于小儿全麻安全,对心率SPO2无影响,但能很好地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干燥。  相似文献   

10.
李勇 《杭州科技》1998,19(3):28-28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至今尚未很明确,但胆结石是其主要病因已获确认。作者所在医院1992年8月至1997年8月,共收治胆源性胰腺炎72例,本文对此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性别:男24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1:2。(2)年龄:最大75岁,最小29岁,平均578岁。门对陆床表现:腹痛63例(占875%),畏寒发热57例(占79.2%),黄疽对例(占43.1%),腹膜炎23例(占31.9%),腹腔渗液9例(占125%),休克3例(占42%)。(4)临床分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0例(均经手术证实),占13.9%;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9例(19例经手术证实,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诺和锐30(A组)和诺和灵30R(B组)治疗4周,以空腹血糖(FBG)控制在6~7mmol/L、餐后2h血糖(PPBG)控制在7~10mmol/L为达标.4周结束时两组均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1)24h血糖最低值(分布):血糖〈5.0mmol/L,A组95%发生于0~3Am;B组80%发生于0~3Am,13%发生于午餐前.(2)24h血糖最高值(分布时段):血糖〉10.0mmol/L,A组100%分布于午餐后;B组47%分布于午餐后,35%分布于早餐后,18%分布于晚餐后.两组血糖最高值及两组血糖〉10.0mmol/L分布于午餐后的百分比两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72h动态血糖监测A组有4人共发生5次低血糖,B组有9人共发生14次低血糖.结论:(1)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T2DM患者应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可较理想控制全天血糖.(2)动态血糖监测显示血糖漂移情况:A组漂移幅度比B组小;(3)A组早、晚餐后血糖控制优于B组,午餐后血糖稍差于B组.(4)A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葡萄胎吸宫术中的宫颈扩张和镇痛效果。方法将26例葡萄胎患者按观察组16例,口服米非司酮50 mg,1次/12h,共4次,总量200 mg后行吸宫术;对照组10例直接行吸宫术。结果观察组宫颈评分提高≥5分人数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P〈0.05);观察组服药后宫口可容7-8号扩宫器人数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P〈0.05);观察组吸宫术中术后疼痛评分≤2分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二次清宫术人数为31.25%,与对照组的3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葡萄胎术前应用能促进宫颈成熟,减少手术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并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结果: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愈30例(50%),显效25例(41.6%),有效3例(5%),无效2例(3.3%),有效率91.6%.疗程结束时平均照射剂量为(2.3±0.2)J/cm^2,平均照次数(28±2)次,累计照射剂量平均为(31.6±5.46)J/cm^2,有6例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灼热感、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NB-UVB照射治疗寻常银屑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28例NSCLC患者采用罔产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注射30min,第1、8天,3~4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8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CR+PR)为30.6%(11/36),受益反应63.9%(23/36),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常见.结论: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毒性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探讨发现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10 mg/0.8 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治疗;其它用药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w和2 w测量血压水平,治疗前、治疗后2 w和4 w检测血浆Hcy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压水平、血浆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 w和治疗后2 w治疗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仍偏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和4 w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2 w和4 w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控制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及血压水平,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某院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1~12月416例4种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6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99.5%,其中术前0.5~2h应用的仅为60例(占14.4%),术前>2h的354例(占85.1%)。术后应用时间24~48h的18例(占4.3%),>48h的396例(占95.2%)。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前4位分别为氨曲南、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唑肟。结论某院4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7种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分别将其与氯乙酸组成复合催化体系用于催化α-蒎烯一步合成乙酸松油酯,筛选出一种催化效果较佳的离子液体[HS03-pmim]H2PO4,并用FT-IR、^1HNMR和^13CNMR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n(α-蒎烯):n([HSO3-pmim]H2P04):n(氯乙酸):n(乙酸)=5:0.9:5:1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0h。在此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为85.6%,乙酸松油酯质量分数为36.0%。该催化体系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5次时,α-蒎烯转化率为83.5%,乙酸松油酯质量分数仍达33.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常温酒精与温热酒精为高热患者擦浴的降温效果.方法:采用38℃-39℃温热酒精与30℃常温酒精对50例住院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在擦浴30min及60min后的降温效果.结果:温热酒精对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在30min后明显优于常温酒精(P<0.05);在擦浴60min后,两者的降温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温热酒精擦浴的降温效果在30min后明显优于常温酒精,且快速降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与脑氧饱和度(rSO2)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的相关性。创新要点:POCD的发生机制与rSO2及Aβ有一定的相关性;rSO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数(rSO2,%max)〉10.2%有可能发生POCD,因此,rSO2监测可能是预测POCD发生的有效工具;Aβ可能是发生POCD敏感的生化预警指标。研究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0例,于术前1天和术后7天分别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循迹连线、词汇流畅性(VFT)和单词辨认神经心理测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开始前(t1)、气腹120 min(t2)、气腹240 min(t3)、气腹480 min(t4)、气腹结束(t5)及术毕24 h,抽取颈内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测定Aβ含量。术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连续监测rSO2,并计算术中rSO2平均值(rSO2^-)、术中rSO2最小值(rSO2,min)和rSO2,%max。重要结论:POCD的发生与rSO2及Aβ有关;危险因素可能有老年、低教育水平、较高基础体温、rSO2下降、CO2蓄积、血浆Aβ升高等;rSO2监测有可能是POCD的有效预测工具之一;Aβ有可能是发生POCD敏感的生化预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