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替代机械破菌法破碎重组E.coli释放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rhSOD (recombinant human SOD)包涵体蛋白,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处理重组E.coli释放并提取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包涵体.以SDS-PAGE检测破菌效果,采用透析法体外复性包涵体.结果表明:经体积分数0.5%的Triton X-100处理重组E.coli制备的包涵体纯度可达65%,复性48 h,目的蛋白比活达2 801 U/mg,纯度达90%以上.与机械破菌法相比,简单实用,成本低廉,易于放大,无需特殊破菌设备,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洋放线菌S.arenicola CNS-205是首次报道的专属海洋性放线菌属Salinispora的代表菌株之一.选取海洋放线菌S.arenicola CNS-205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氨基酸腺苷化结构域基因sare 0357,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进行原核重组质粒的构建和表达及蛋白纯化.分别构建了pET-28a-sare 0357和pGEX-KG-sare 0357重组质粒,并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不同诱导条件的诱导表达,sare 0357基因均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收集Sare0357重组蛋白包涵体,选取6mol/L的盐酸胍对其进行变性并将变性后的重组蛋白进行镍柱纯化.得到了可溶性的Sare0357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3.
从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基因组的预测开放阅读框中选取3个编码类锌指蛋白的基因训wsv063、wsv069和伽wsv477,将它们克隆到pET—GST表达载体,以E.coli BL21(DE3)为宿主菌,成功表达了GST融合的目的蛋白.表达的GST-WSV063和GST—WSV477在菌体里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GST-WSV069在菌体里可溶性形式和包涵体形式几乎等量存在.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4B或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了纯化.以上3种病毒蛋白的表达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物工程的手段,用插有食管癌相关基因2(ECRG2)开放阅读框(ORF)的原核表达质粒pEGX-4T-1转化大肠杆菌E.coli,诱导表达了重组的GST-ECRG2融合蛋白;收集GST-ECRG2融合蛋白包涵体,经SKL溶解后在PBS中透析复性,用GST亲和层析柱纯化,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高纯度重组ECRG2蛋白.  相似文献   

5.
在重组质粒pExSecI-IGF-Ⅰ的基础上,采用基因克隆方法合成了长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ong R3-IGF-Ⅰ)基因序列,构建基于该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37 ℃,IPTG终浓度0.6 mmol/L,诱导3 h条件下,Long R3-IGF-Ⅰ以包涵体形式可得到高效表达.将包涵体变性溶解后通过分离纯化,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通过尿素梯度透析复性法对变性包涵体复性,复性率达到66%.  相似文献   

6.
以ZG1( )、ZG1(-)、ZG2( )、ZG2(-)、ZG3( )、ZG3(-)寡聚核苷酸片段为材料,合成了含有GCN4亮氨酸拉链蛋白基区结合DNA必需的35个氨基酸的折叠片段,将此片段分别克隆到pET3b质粒和pBLZ质粒中.酶切后用2%琼脂糖电泳检测证明两者克隆成功.将这2种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到E.coli DH5a中.发现pET3b重组体在E.coli DH5a中表达成功.而pBLZ质粒重组体在E.coli DH5a中不能成功表达;从转化子中分离得到重组质粒pET3b,酶切和序到分析都证明插入序列为合成的亮氨酸拉链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7.
将CFA/I结构基因(cfaABCE)克隆到载体pJRD184上构建了质粒pJGX15A,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fDpA野生株E.coli HB101和topA缺陷株E.coli DM800中.Western blot测定的结果表明,在CFA/I的正调控基因cfaD基因缺失时,两株重组菌株都能够表达CFA/I抗原.分别抽提两个重组菌株对数前期和对数中期的质粒pJGX15ADNA,并对其进行氯喹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E.coli DM800细胞中质粒pJGX15A的负超螺旋水平比野生型细胞E.coli HB101中的较低.同时,菌落免疫酶斑分析的结果显示DM800受体菌中CFA/I的表达水平比HB101受体菌中的表达水平高.实验结果表明,CFA/I结构基因的表达与DNA负超螺旋水平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与负超螺旋促进基因表达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8.
经同源蛋白比对分析设计引物,PCR 扩增获得植物乳杆菌Y1菌株bsh基因(975bp),首先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 coli BL21(DE3)菌株,IPTG 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为包涵体.选择能为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提供额外tRNA 的E. coli Rosetta(DE3)作为宿主菌,仍旧没有改善表达产物的可溶性.但是,选择含IF2融合蛋白标签的pLS-IF2质粒构建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 鉴定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重组蛋白IF2-BSH具有可溶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乳酸菌胆盐水解酶的生物活性,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人纤溶酶原K1—3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人纤溶酶原Krigle 1-3(K1-3)基因插入融合表达载体pET-17b,获得重组质粒pET-K13,转化E.coli BI21(DE3),在IPTG诱导下,人纤溶酶原K1-3基因在E.coli BI21(DE3,pET-K13)中获得高效融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4%,表达产物以包函体存在,Western blot证明重组 蛋白对人纤溶酶原抗血清有特异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构建重组质粒pET-Lrrc10和Lrrc10蛋白表达,利用Nco Ⅰ和BamH Ⅰ双酶切载体pMD18-T-Lrrc10,回收目的片段与经同样酶切后的表达载体pET-30a(+),转入E.coli strainDH5α,菌落PCR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菌质粒并进行PCR和酶切鉴定;将重组子转入E.coli strain BL21(DE3),于37℃振荡培养,用1 mmol/L 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并命名为pET-Lrrc10。转入E.coli strain BL21(DE3)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获得与预期分子量大小相一致的融合表达蛋白Lrrc10;Lrrc10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宿主菌中,且IPTG诱导4小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
将人细胞周期蛋白D1全长cDNA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c(+)中,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后获得表达菌株. 该菌株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出带有组氨酸标签的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融合蛋白,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3%. 包涵体经洗涤和溶解, 在变性条件下利用Ni2+螯合柱纯化、 尿素梯度复性后, 得到纯度达98%以上的纯化蛋白. SDS-PAGE显示纯化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3 000, Western-b lot分析表明, 在相应分子量处有一特异性条带, 说明成功表达和纯化重组人细胞周期蛋白D1.  相似文献   

13.
克隆人RACK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RACK1,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根据GeneBank提供的RACK1基因序列及pET-30a(+)载体上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人胎肝cDNA文库为模板,钓取RACK1cDNA全长序列.将目的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连接,转入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细胞,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柱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纯化的蛋白.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pET-30a(+)-RACK1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纯化的蛋白能与特异性的抗体发生反应.本研究获得了人RACK1蛋白,为深入研究RACK1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包涵体的形成是外源重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必然结果,也是目前产生重组蛋白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在外源重组蛋白复性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包涵体的分离和溶解、外源重组蛋白复性的原则、影响复性的物理因素及各种复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纳豆激酶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纳豆菌中克隆具有溶血栓性质的纳豆激酶原的基因,与质粒PBV220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α。挑取阳性克隆用EcoR I/BamH I双酶切鉴定得到一条约1000bp的条带。阳性克隆经温度诱导表达,用SDS-PAGE电泳鉴定,在38kD处有一条明显的带,占菌体蛋白的20%左右,同时还表明该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蛋白分子量为存在。包涵体经收集、蛋白变性及复性后显示溶血栓活性。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抑素不仅能特异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而且对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利用PCR法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克隆了人血管内皮抑素的编码序列,构建了重组质粒pRSendo,并在E.coli中表达,SDS-PAGE表明其表达产物为包涵体,此外,还对血管内皮抑素做了初步的纯化。  相似文献   

17.
重组谷氨酰胺转胺酶基因的原核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因重组手段构建了含重组谷氨酰胺转胺酶基因的菌株E.coli BL21/pET30α-MTG(DE3).研究了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温度和转数等对重组体表达的影响,确定了融合蛋白pET30α-MTG的最佳表达条件. 结果表明:当摇菌转速250 r/min,IPTG终浓度1.0 mmol/L,温度37 ℃时,诱导培养4 h可得最大表达量.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大肠杆菌E.coli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胸腺肽αl融合蛋白包涵体的变性、复性及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包涵体经7mol/L盐酸胍,10mmol/L DTT变性;1mol/L尿素,2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0.2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脉冲加样稀释复性;金属螯合层析收集0.3mol/L咪唑洗脱峰,冷干后经重组肠激酶30℃酶切24h、Sephadex G50 柱纯化,可得到纯度达90%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胸腺肽αl融合蛋白,且最终目的融合蛋白产量达68mg/g干菌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技术扩增E.coli K-12磷酸果糖激酶-1基因(pfkA),将该基因与广泛寄主的IncQ质粒pJRD215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SDK-1,该质粒可与pfk基因缺陷株E.coli DF1010互补.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将其导入专性自养极端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Tt-Z2中并得到表达.pSDK-1在宿主Tt-Z2中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连续传50代仍可保留68%.酶活性测定表明,pSDK-1的pfkA基因在缺陷株E.coli DF1010中表达水平略高于出发菌株E.coli K-12;而在氧化硫硫杆菌中则以较低水平进行表达.葡萄糖可促进含pSDK-1的氧化硫硫杆菌Tt-Z2的生长,而对照菌株的生长则未受明显影响.说明重组菌可部分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而生长.  相似文献   

20.
AcNPV增强子hr5增强HBsAg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形成包涵体(OOC+)并能利用人工合成启动序列和多角体XIV启动子表达外源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将多角体基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强子hr5部分序列同时插入无包涵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基因组中,得到两株高效表达HBsAg基因又形成包涵体的重组病毒TnNPV-shr35-OCC+和TnNPV-shr26-OCC+.对重组病毒的酶切鉴定、DNA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及其相应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已正确插入病毒基因组中.插入顺序中,hr5增强子是插入HBsAg基因下游,多角体基因与HBsAg基因方向相反.125Ⅰ-固相放射免疫检测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HBsAg基因在昆虫离体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并保留了抗原活性.TnNPV-shr26-OCC+和TnNPV-shr35-OCC+表达的HBsA吕蛋白与没有插入增强子序列的重组病毒TnNPV—HBs85-OCC+的比较,分别提高了40%和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