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扣带回的机能活动与痛感觉有关。利用慢性埋藏电极的方法刺激大白鼠扣带回前部,发现动物痛阀升高。刺激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附近皮层区可以明显地增强针刺镇痛效应。利用电流损毁32区及其附近皮层区,可以减弱或完全取消针刺镇痛效应。根据实验结果,作者认为扣带回皮层这种对针刺效果的影响,可能不是通过中枢控制情绪反应的系统或是结均而实现,而是直接地影响中脑,丘脑以及基底核某些与痛感觉或是痛反应有关的神经核团。  相似文献   

2.
以往在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发现:刺激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附近,可以增强针刺镇痛效果,损毁扣带回32区及其附近,则针刺镇痛效果减弱。中国科学院生理所、上海第一医学院对尾核、隔区的研究表明:尾核(尤其是尾核头部)、隔区均积极地参与针刺镇痛的过程。这些参与镇痛的有关皮层及层下核团,它们之间有没有形态学上的联系?是怎样联系  相似文献   

3.
以往在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发现:刺激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附近,可以增强针刺镇痛效果,损毁扣带回32区及其附近,则针刺镇痛效果减弱。中国科学院生理所、上海第一医学院对尾核、隔区的研究表明:尾核(尤其是尾核头部)、隔区均积极地参与针刺镇痛的过程。这些参与镇痛的有关皮层及层下核团,它们之间有没有形态学上的联系?是怎样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在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而引起镇痛的基础上按Curzon的莹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针效大鼠针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5-羟色胺含量,并与中缝核团区作了比较。观察到电针效果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的5-羟色胺水平具有正向关系,这种关系在中缝核团区也存在,且更明显。这就从中枢递质活动的水平进一步证实了扣带回前部与针刺穴位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在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而引起镇痛的基础上按 Curzon 的莹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针效大鼠针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5-羟色胺含量,并与中缝核团区作了比较。观察到电针效果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的5-羟色胺水平具有正向关系,这种关系在中缝核团区也存在,且更明显。这就从中枢递质活动的水平进一步证实了扣带回前部与针刺穴位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刺激或损毁下丘脑的中部及视上核等某些核团能影响痛觉的改变。但是,关于下丘脑的前部,特别是前脑发展来的视前区以及下丘脑后部的乳头复合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尚没有一致的看法。为此,我们在清醒的家兔上,通过亚急性埋藏电极方法,分别刺激下丘脑的视前区和乳头体,并在电针诱导下,同时刺激上述部位,观察对痛阈的影响,从而探讨视前区和乳头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和情绪反应有密切关系的边缘系统之一的扣带回,近来己被证明仅和运动性活动的改变以及所伴随的不稳定的植物性机能有关。另外,临床上也有病人的情绪能影响针麻效果和实验上刺激扣带回能提高痛阈的报导。阐明扣带回,情绪活动和痛阈间的关系,有待做很多工作。为此,我们在猫上观察针刺对扣带回兴奋时的几项情绪指标的  相似文献   

8.
和情绪反应有密切关系的边缘系统之一的扣带回,近来己被证明仅和运动性活动的改变以及所伴随的不稳定的植物性机能有关。另外,临床上也有病人的情绪能影响针麻效果和实验上刺激扣带回能提高痛阈的报导。阐明扣带回,情绪活动和痛阈间的关系,有待做很多工作。为此,我们在猫上观察针刺对扣带回兴奋时的几项情绪指标的  相似文献   

9.
大脑前额叶扣带回皮层是一个与感觉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它能够对丘脑触觉反应进行调制.实验在10只戊巴比妥钠(1%)麻醉的SD雄性大鼠上进行,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标记的方法,对扣带皮层前部调制丘脑腹侧基底核(ventrobasal,VB)感觉信息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VB核可以接受扣带皮层后部的投射,而且扣带皮层前部有纤维投射到扣带皮层后部.由此提示了前扣带皮层对丘脑腹侧基底核神经元触觉信息调制的可能神经环路是:扣带皮层前部-扣带皮层后部-丘脑腹侧基底核.  相似文献   

10.
我们曾经观察过病人练气功的过程中,皮肤电有明显的变化.说明病人可以通过主观意识,改变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从而引起皮肤电变化.因此大脑皮层与皮肤电的关系,就成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早在1930年Langworthy和Richter及汪敬熙和鲁子惠就曾报导刺激猫的感觉运动区、眶回、颞叶前部可以引起皮肤电反应.随后Fabian Isamat证实刺激扣带回前部和胼胝体下回,可以引起皮肤电反应.?报导了,在家兎刺激大脑皮层可以引起皮肤电反应,但没有指明刺激的具体部位.因为皮肤电反应属于交感反应,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更全面探索兎和猫脑新旧皮层(包括海马回)上面皮肤电反应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1.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探讨针刺穴位对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影响,多采用诱发电位方法。然而,这类方法所得的结果,只能看作是针感信号和疼痛刺激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级部位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大脑皮层本身是否受到针刺的影响,尚缺乏直接证明。大脑皮层直接电反应(Direct Cortical Response简称DCR)是直接刺激皮层表面,在近旁引导出的电反应。一般认为,DCR反映皮层神经元的机能活动。本工作以DCR为指标,研究针刺穴位对皮层机能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10只乌拉坦麻醉和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用粗金属电极记录刺激杏仁在视皮层V1区的诱发电位活动,并考察其分布情况。当刺激杏仁基底核时,在整个视皮层V1区都记录到潜伏期为1 ̄2ms的诱发电位,振幅最大的电位分布在V1区前部。刺激杏仁基底核还使视皮层光诱发电位的主反应受到抑制,作用的潜伏期为10ms,时程为20ms。这此结果显示,杏仁基底核可能有向视皮层V1区直接的纤维联系,其功能之一可能是介导杏  相似文献   

13.
在10只马拉坦麻醉和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用粗金属电极记录刺激杏仁在视皮层V1区的诱发电位活动,并考察其分布情况。当刺激杏仁基底核时,在整个视皮层V1区都记录到潜伏期为1~2ms的诱发电位,振幅最大的电位分布在V1区前部。刺激杏仁基底核还使视皮层光诱发电位的主反应受到抑制,作用的潜伏期为10ms,时程为20ms。这些结果显示,杏仁基底核可能有向视皮层V1区直接的纤维联系,其功能之一可能是介导杏仁体对外膝体视觉信息上传和处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脑内激素埋藏技术阻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以后,肾上腺皮质萎缩,针刺镇痛效应下降;反之,应用激活剂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肾上腺皮质活动加强,出现大白鼠痛阈的提高及针刺镇痛效应加强。这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针刺镇痛中所起的作用。针刺效果好、坏的病人,其血液中所含致痛或抗痛物质是不同的:效果好的,血液中致癌物质少;效果差的,血液中致痛物质较多。组织胺作为一种致痛物质,在一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在体细胞外单细胞记录方法,研究调频声频率变化率及时程对调频声所诱发的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影响.实验在34只乌拉坦麻醉的SD大鼠上进行,在皮层41区记录了113个对调频声有反应的细胞电活动.观察发现,调频声刺激的时程和频率变化率发生改变,可对诱发的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反应型式和放电频数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明,听皮层在复杂声上传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复杂的编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集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和并对其进行分析,分别探索传统手针和电针足三里穴的人脑持续性效应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选择12例(6男,6女,23~27岁)无针刺经历的、右利手健康成年志愿者,分成手针组(12例)和电针组(12例).手针刺激(2 Hz)和电针刺激(2 Hz,连续方波,电流强度0.5~1.4 mA)实验中,针刺刺激分别以2 Hz的频率对足三里进行2 min的双向捻转,采集针刺刺激前后静息态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手针和电针针刺足三里后引起了不同的持续性效应,包括中脑和基底神经节在内的参与与镇痛有关的神经递质释放的脑区结构,在针刺刺激后阶段呈现出了持续性的活动.两种针刺模态下不同的脑区响应模式表明两者可能在经络传输通道和神经递质系统的活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丘脑前核的机能,至今还是不甚明确的.从解剖学材料看来,它与下丘脑的乳头体及边缘系统的扣带回有纤维联系,由此可知它是具有植物性功能的.在生理学上,早在1911年,Sach, E.曾在用乙醚麻醉的猫上发现,刺激前核会产生呼吸变慢的效应.后来,Baird, H. W. 等(1952)进一步研究了人和猫的前核的机能,他们发现,当刺激前核时,会出现呼吸频率变慢、幅度降低、甚至呼吸停止等反应.他们还进一步阐明了前核与扣带回之间的关系,认为前核兴奋时对呼吸的影响,不必经过扣带回,而另有独立的通路下行的,据他们的推测,是由前核经过维克大齐束(Bundle of Vicq d'Azyr),即乳头丘脑束到乳头体,然  相似文献   

18.
大量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表明,机能调整可能是针刺镇痛的基础。即在针刺作用下,机体内发生一种生理范畴的积极主动的调整过程,通过神经——体液系统,改变机体的原有机能状态,使之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影响痛阈,起到针刺镇痛效果。针刺作用下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及其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已有不少报导。我们用脑内激素埋藏技术,在大白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埋藏氢化可的松,可以阻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并发现这样的大白鼠动物模型,其针刺镇痛效应下降。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能否激活这一系统,同时观察动物痛阈及针刺镇痛效应的变化,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阐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而且从临床实践角度来看,通过机能调整探索克服针麻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是有意义的。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环一磷酸腺苷(CAMP)与三磷酸腺苷(ATP)合用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因此,我们应用这一方法希望激活大白鼠这一系统时,观察动物痛阈、肾上腺抗坏血酸及针刺镇痛效应等的变化,以便进一步了解这一系统与针麻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麻临床和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效应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变化有关。研究在针刺的作用下,参与镇痛的神经结构、递质和体液因素的作用机制,不仅对阐明针麻原理有着重大意义,而且通过改变这些神经结构、递质和体液因素的机能状态,对于提高针麻效果可以提供有效的途径。环一磷酸腺苷(CAMP)对各种不同动物的各种不同组织的代谢与生理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二信使,它参与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和激素合成、释放及其生理作用过程。因此,针麻过程中环一磷酸腺苷在有关器官组织中的变化,以及外源性CAMP的使用,对于针刺镇痛效应和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将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蓝斑对马桑内酯诱发大鼠大脑皮层痫样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层应用马桑内酯的方法致痫大鼠 ,观察电刺激蓝斑对皮层脑电图痫样波频率、振幅和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刺激蓝斑明显抑制马桑内酯诱发的痫样放电活动 ,侧脑室注射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可明显抑制电刺激蓝斑的效应 ,注射 β受体阻断药心得安对电刺激蓝斑的效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