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和武装斗争紧密相连;他事业的成败和武装斗争的成败息息相关。虽然,综观孙中山一生的著述,没有一篇专门论述军事问题的文章,但是,我们从他长期的武装斗争实践及有关的著作、演说、函电中,可以窥见他光辉的军事思想。研究孙中山武装斗争思想,对全面系统的研究孙中山的思想,对孙中山历次革命成败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孙中山进行客观的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孙中山北伐策略的起源和他晚年思想转变的内在因素。他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护法失败之后,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与援助,经过痛苦的反思和反复的探索,摒弃了依靠军阀反军阀的错误做法,走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正确道  相似文献   

3.
覃卫国 《河池师专学报》2012,(1):112-114,128
孙中山晚年以广东为革命根据地,由于广东形势复杂,他到桂林活动,拟把桂林作为北伐的大本营。孙中山在桂林的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进行的,是建党初期党的统一战线取得成就的重要表现之一。孙中山在桂林的活动对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发展民族民主革命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领导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屡经挫折失败之后,他重新寻找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和方法,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充分体现了他晚年政治思想上的发展,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具体地反映了孙中山先生在农民土地问题上认识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是其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自治是革命程序论中训政时期政府主要推行事项,南京国民政府在训政时期曾积极推行地方自治,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依照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对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有继承也有修正.  相似文献   

6.
五权宪法思想和"权能分治"说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在思想来源、基本原则等方面均有共同点。其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学说是其共同的主要思想来源,人民有权和政府有能是其皆有的基本原则,在它们的体系中所设计的五权分立也并非分权制。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他的“以此制彼”思想是在传统文化、孙中山“联甲制乙”思想以及当时恶劣国际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并且贯穿于他的军事政治生涯。福建事变的产生和败亡都和蒋介石的这一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思想家,其科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作用。他的科学思想的形成基于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也与他早期的求学活动、上书科学救国之策,西方国家的科学考察和实业救国运动等实践活动有关,这些活动构成了孙中山科学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产物,而且又是国共合作的结晶;它不仅为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而且还为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培养了人才。在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期。该校曾荣获“国民革命中心”和“东方红军”的美称。邓演达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先后出任教练部副主任和教务长等职。邓演达协助孙中山创办军校及以后他在军校的努力工作,成为他革命生涯中光照千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思想家,其科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作用。他的科学思想的形成基于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也与他早期的求学活动、上书科学救国之策,西方国家的科学考察和实业救国运动等实践活动有关,这些活动构成了孙中山科学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生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目的 ,其内容极其丰富。孙中山说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便是。”1他还说 ,民生是经济活动的中心 ,政治活动的中心和一切历史活动的中心。2实现其民生思想 ,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办法 :第一是平均地权 ;第二是节制资本。3 民生思想及其解决办法的提出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它要求打破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节制资本”的口号。这些都是现代化内容不断丰富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表现。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宋金南北紧张对峙,南宋积弱的背景下,汪应辰作为一个士大夫,以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针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和弊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军事主张和思想。汪应辰呼吁朝野上下要有"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的忧患意识,加强军事守备;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主张高度重视长江上流地区的军事防御;主张不可盲目从海上迎击敌人,而是陆海结合,掌握时机消灭敌人。这些主张和思想反映了汪应辰深邃的军事战略眼光。同时,汪应辰加强修治军政、自治为本以御戎的军事主张,则是他"内圣而外王"儒家理学思想在军事问题上的充分体现。汪应辰的这些军事思想和主张切中时弊,在当时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后人也有着一定启迪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的军事改革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和他的爱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主要内容有:重视军备、"尚武为修文";效法西方,"举国民为兵";选练将才,大练精兵;速成海军,以保海疆;加强军队后勤保障建设,造就精锐之师。这一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当今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起点和归宿,也是他奋斗一生的目标。民生主义的提出不仅对当时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力图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内容、当代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以使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前期土地问题思想的核心。它经历了一个酝酿过程,于一九○三年秋首次提出。从一八九○年的《致郑藻如书》到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爆发,孙中山曾多次论述过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他在这个时期的论述有两个特点;第一,继承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的思想,把振兴农业放在首位。如在一八九一年的《农功》中,他提出“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备具,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强调“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第二,对农民痛苦有直观的认识,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权能分治”思想是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方案的具体展开,但它也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治理思路的回归,体现出了孙中山政治思想一定程度上的落后和保守性。其思想的形成是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的反映,也是其作为职业革命家和思想家的角色矛盾使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但孙中山的思想已经达到了那个时代所允许的高度,其“权能分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也是很高的,有很多值得后人研究和继承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继1922年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孙中山于1924年9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亲自领导的军事斗争。对于这次北伐决策,在广州革命政府内部,曾出现诸多反对意见,认为时机不成熟,操之过急,应暂缓北代,否则易招致失败。后来北伐的夭折似乎证明了这一点。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孙中山再次北伐呢?这是由广州革命政府所处的历史环境决定的。探讨这次北伐的原因,有助于全面了解孙中山晚年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奋斗了毕生,建树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并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视的思想遗产。毛泽东同志对此曾明确指出:“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在孙中山的思想遗产中,他的经济建设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和总结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及其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为深入地领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孙中山有关土地问题的纲领和措施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在经济上的失败原因以及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这一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0.
杨依达 《科技信息》2009,(34):34-34
克劳塞维茨是十九世纪西方军事理论界的代表人物,他的军事理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军事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情报观。本文旨在通过克劳塞维茨对军事情报的本质、搜集、研判和作用这四个方面的认识为切入点对克劳塞维茨的情报观进行了分析,并对克劳塞维茨的情报观进行综合的探讨,以期从中获得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