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克里斯蒂娜一生孤独迷离,她弃绝人间的舒适享乐全心追求永恒的精神快乐.诗歌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初恋失败,父亲病逝,到中年全方位的社交活动,再到孤独的晚年隐退.她的诗歌也呈现出统一协调的三部曲:从温婉细腻的抒情诗,到内涵丰富的叙事诗,再到热烈苍凉的祈祷文.爱是诗人背后最隐秘的缘由.为寻求心灵的平静,她试图在爱中找到永恒,却一次次被爱推着向前走:从人世爱恋到社会爱心,再回归上帝.  相似文献   

2.
陈染对孤独的迷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涉及到孤独话题.她认为,孤独是精神高贵的标志,唯有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才会体验到孤独的快乐.只有在孤独中,人的精神生活才格外活跃和丰富.实际上陈染是借孤独话题探讨人的内心,表达人生存的永恒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释里尔克的诗歌主题。其一,对死亡的重新认识和肯定。对死亡的真正意识应导向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其二,由死引出的对真实人生家园的追寻。我们的本性乃是孤独。对这种孤独应学会担当。其三.对死的肯定和孤独的担当离不开爱,唯有真正的爱才可承负人生的自然性裂伤。这种爱也是歌唱。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孤独的猎手"的卡森.麦卡勒斯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发掘了人性中核心的东西———孤独与渴望,这是现代人的普遍情结,现代人挥之不去的体验。独孤的出口是沟通和爱,而沟通、爱是错位和最终不可能的。麦卡勒斯的写作呈现了这样残酷的事实:孤独没有出口,它成为现代人无法脱离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陈舒 《科技信息》2008,(1):227-227
茨维塔耶娃的俄罗斯情结在侨居中化作了失去祖国,孤独无依的悲惨声音。对祖国的怀念成为她创作中的主题。本文试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对诗歌《Тоскапородине!》进行分析,品味她的诗词,揣摩主人公变化莫测的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她的痛,还有她的俄罗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表达人类本能感情的方式,爱情往往可以通过诗歌去承载和传递这种具有永恒意义的情感.而诗歌因为独特的表达和创造的唯美意境也就成了歌咏爱情的最好方式.对爱情诗歌的赏析就是对诗歌意境的再解读,也是一种美的再感受.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爱叫生命,有一种事业叫无限及永恒。 人渴望爱、无限及永恒,从王柔力身上,我终于得以印证。 猴年伊始,重庆解放碑邹容广场,中山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在重庆的第三个专买店终于开张营业,一个女人的笑容在朋友送来的诸多花篮的映衬下显得分夕}、灿烂,她就是店主一完美高级经理王柔力。目前,她的下级已经产生了10多个中级经理,顾客已达数千人。 衣着不事奢华但却冰雪般聪颖灵慧的女人,在她半个多世纪人生的风风雨雨与坎坎坷坷中,她无时不希望自己能象男人一样思维,目光犀利,能穿透人生与事业的迷障,并渴望撬动那些坚若磐石的思辩与逻辑。她说,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结果证明,那些在千年的盲点中已经生活了很久的女人该如何拥有爱、无限及永恒。 岁月也曾在她的脸上留下些痕迹,但却在两年后,也就是自2 001年底,当她第一次走进完美,第一次使用了完美产品,并进入完美事业以来,其生命规律与其她女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王柔力突然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因为精力的充沛,因为事业的无限,这一切无不表现在她的心境中。 年轻是一种心情,一种心态,一种感觉,一种发现与创造。 追寻王柔力过往人生及其完美之旅,我们会明白这样一个定律“只有生活在活力与激情中,人才会永保青春。  相似文献   

8.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1902-1992),一生中几乎是在孤独中度过的。90年的孤独生涯中,她既在科学领域里享受到了孤独的甘美,又在人世间品味到了孤独的酸楚…… . 1902年6月16日,芭芭拉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她的出世使本  相似文献   

9.
约翰·邓恩是英国玄学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是他的艳情诗、诗讽刺诗还是神学诗都极富思想、才思敏捷。在邓恩的诗歌中,炼金术作为现代化学的前身,起初被视为纯洁雅化之术,象征着纯纯的爱;后来人们借助炼金术从事欺诈,邓恩借用其讽刺爱情的幸福只不过是个美幻的泡影。借助炼金术的四大元素,邓恩指出男女彼此都曾互为元素,死后还原为土、水、气、火;探源炼金术本质,爱因炼金术凝铸为永恒;在神学诗中,邓恩希望经过上帝锻造,灵魂得以拯救;在邓恩的葬礼挽歌中,死亡具有炼金术的神奇。从炼金术意象视角探讨诗歌艺术丰富了约翰·邓恩的诗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诗歌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辉煌的:春秋的《诗经》时代,外交辞令都用诗;李唐的诗歌地位更是发展到了“以诗取士”;宋元的词曲都达到了巅峰,那也只是诗的变体;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新诗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五六十年代的贺敬之、郭小川则妇孺皆知;只是到了现在,诗歌流派纷呈,似乎只是部分人的事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但是,人们爱诗、读诗、谈诗、写诗,尤其是青年人,正当诗一样的年华,他们对缪斯之神的膜拜是不会放弃的,不管是如何的经济大潮或商海之战的冲击,诗歌仍然在死死地守着她的阵角。这是一种剑拔弩张的僵局,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两颗纽扣,一颗在上衣的前襟上,一颗在袖口上,然而他们相爱了。他们的相遇纯属是一次偶然,有一天晚上,他们的主人醉醺醺地回了家,随意把上衣往沙发上一丢,一只袖管正好搭在了前襟上,他们便相遇了。初次见面,就是这样的一次清淡如水的邂逅。他淡淡地说,你在这里;她也淡淡地说,你在这里。然后,他们彼此都深深的打量对方,从眼睛到心灵,再从心灵到眼睛。他的心中有一丝触动,说不清是什么;她的心中也有一丝触动,说不清是什么。像所有的爱情情节,随后,他们谈起了各自的遭遇。他的过去坎坷曲折满蕴沧桑;她的过去虽然平淡但幸福有趣。他们都被对方感染和陶醉着。他发现,他愿意把心底的话说与她听。她觉得,她喜欢来自他的倾诉。他说,袖管是个偏僻的地方,在那里我卑微而孤独。她安慰说,那多好啊,孤独可以安享内心的宁静。她说,倒是前襟这个地方很不好,喧哗、躁乱、红尘飞舞,让人生厌。他也安慰她说,在迷乱的世事中沉静自己,或许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厚重。那一夜,他们的谈话深入心灵。可惜的是,早上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告别,他们就被主人阔大的身体分开了。那一刻,  相似文献   

12.
《华东科技》2010,(4):74-75
近年来,从东南亚大海啸到四川汶川大地震再到海地地震,再到如今的智利地震,自然的强力令科技文明时代的人类再次感受到了自身的孤独与渺小。由此,人类应该作出反思:在与天灾的抗衡中,科技的"冰点"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孤独是杜拉斯永远挥之不去的一种情感体验,写作拯救杜拉斯于孤独之中。童年时冷漠的家庭生活,外人的隔离和排斥,造成杜拉斯无法逃避的孤独。她将这种孤独投射到笔下的大使夫人、劳儿·V·斯泰因、副领事等人物身上,表达孤独是人类永远无法逃离的一种情感。  相似文献   

14.
在寂寞、孤独的失败后,她的专利技术与产品接连不断地诞生了,如同茉莉花于无声处寂静地绽放。从一个发明专利到另一个发明,从一个专利产品到另一个产品,她不断地攀登一个又一个科研的高峰,回首望去,17年脚下的山峰已连绵成逶迤的山脉。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柳宗元的《江雪》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对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意境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有其相似性,都是由于怀才不遇促就而成。同时,两首诗歌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孤独和超越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百年孤独>中女性形象主要体现了人类精神的深刻境遇,塑造她们命运的悲剧力量之形成原因则是孤独,孤独的来源又从爱的失缺发端.  相似文献   

17.
范晓静 《科技信息》2012,(22):156-156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诗歌是人类情感的凝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西方也拥有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中西方的诗人用诗歌表达爱情的时候有同有异,既能从中透射出中西方情感的细微差异,又能深切的体会到中英文诗歌不同的美,感受各自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许多年前,我曾读过《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一书,书中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非洲高原,黎明。空气凉爽清新得似乎能够触摸到,它使你产生错觉:仿佛你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黑黝黝的深水里沿着海底行进。"当读到女主人公不得不孑然一身离开那片曾经带给她痛苦、爱和勇气的土地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完全理解了卡伦·布利克森在非洲高原所经历的震撼和孤独。  相似文献   

19.
印度诗人泰戈尔受古印度哲学“梵我一如”思想的影响,在其诗歌中表现出浓重的宗教哲理意蕴,其中既有对生命、自然的礼赞,也有对和谐的追求,还有跨越时空,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正因为其诗歌思想的丰赡深刻以及独有的东方情调和神韵,他的诗歌在世界文学中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普拉斯来说,烹饪、烘焙和阅读食谱在某种意义上是种治疗和安慰,是一种让她能够把心灵和生活重新连接起来的方式。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魅力不完全在于她的诗歌本身。她的魅力还包括她为了完成那些情感强烈的诗歌而付出的痛苦(抑郁症和电击治疗),她从美国马萨诸塞小镇到英国剑桥的生活,她和同样是天才的诗人特德·休斯的爱恨情仇,当然了还有她在寒冷的冬日把头搁在瓦斯炉边的自杀行为。这一切让普拉斯成了特别危险的诗人状况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