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区选择农田、退耕地、人工林地和荒漠草原4种生境类型,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线虫(Namatoda),常见类群为螨类(Acarina)和弹尾类(Collembola).从4种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对比分析看,退耕地的丰富度较高,多样性较大,荒漠草原的各种指数相对较低.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看,个体数和类群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表聚性明显.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春季,人工林地个体数较多,退耕地个体数较少,农田类群数较多.夏季,农田个体数较多,荒漠草原个体数较少,退耕地类群数较多.秋季,人工林地个体数较多.农田个体数较少.人工林地类群数较多,退耕地类群数较少.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成都市郊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年10月对成都市郊区的绿化林、农田和莱地内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13只,隶属于2门6纲10类(目),优势类群为大蚓类(Macrodrilc oligochaetes)和小蚓类(Microdrilc oligochaetes);中小型土壤动物1118只,隶属4门7纲10类(目),优势类群为弹尾目(Diplura)、线虫类(Nematode)和线蚓类(Enchytraeidae);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的大小顺序均为菜地〉林地〉农田,但仅有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有显著差异(P〈0.05);大型土壤动物群落间的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中小型的差异显著(P〈0.05);大型土壤动物群落间相似性低于中小型;林地和菜地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表聚性高于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表聚性高于中小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和中小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10月,对山东省无棣县北部的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进行分层取样,研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得各类土壤动物标本15 312头,隶属于7纲10目.结果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类群为弹尾纲(跳虫)和蜱螨亚纲(螨类),常见类群为膜翅目,其它均为稀有类群.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为E>C>B>F>D>A,弹尾纲和蜱螨亚纲动物个体数占该样地动物个体总数的百分比均超过40%,致使各样地的优势度指数普遍较低,最高仅为0.492 7.垂直分布显示中小型土壤动物不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的聚类结果,可将6个样地分成3组,显示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对不同地点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型土壤动物在城市土壤污染指示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南部林地、公园、居住区、耕地及草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手拣法野外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等指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17只,分别录属于三门七纲十七目64科。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等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耕地和草地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明显碱少;植物群落类型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有一定影响;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0~5cm土壤层,生境地表植被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个体密度及多样性指标等的影响明显.此外,地表植被、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程度是引起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在洞庭湖环湖丘岗区选取茶林、竹林、阔叶林和真阅混交林4个样地每月固定时间对其大型、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分别取样.全部调查共获得的土壤动物31298只、30类分别隶属于4门13纲129目.按平均数量及其稳定性排序,等翅类、膜翅类、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类群最重要.4个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排序为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均匀度指标变化呈正相关,与优势度呈负相关.Jaccard 系数(q)表明,4个土壤动物群落彼此间类群组成相似性极高;4个生境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以冬、春二季最丰富,夏季最少,季节波动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2011年4—9月对新疆尼勒克县苏布台乡黑土、黑钙土、风沙土及盐碱土等4种类型农田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4 340只,隶属于3门9纲16目(18类),其中真螨目、膜翅目、弹尾目、寄螨目和鞘翅目幼虫等5类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69.55%.直翅目幼虫、等足目、双尾目、正蚓目、垫刃目、鞘翅目成虫、半翅目、蜘蛛目及直翅目成虫9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27.30%.倍足目、革翅目、蜈蚣目、盲蛛目4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3.13%.4种土壤类型农田中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个体数在秋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最小.土壤类型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影响很大,4种农田土壤类型的土壤动物数量依次为黑土、黑钙土、风沙土、盐碱土.土壤含水率、pH值及地温对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及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稻渔共作模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该文选择江西省抚州市水稻原种场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设置稻-鳅、稻-虾、稻-鱼、稻-蛙、对照(传统稻作)5种处理.结果表明:等节跳科、毛蚊科、蠓科和摇蚊科为研究区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占总数的77.36%;稻渔共作模式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传统稻...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深入研究枣林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变化的指示作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在陕北枣林研究区域内,以土壤动物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定点动态观测与室内实验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陕北枣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程度不如密度明显。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及其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与土壤营养要素相关程度较为密切,而且pH值无论对土壤动物类群数还是密度影响都最明显;土壤含水量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有显著影响;陕北枣林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结论生境差异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均具极显著影响,而季节变化仅对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拉萨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拉萨河流域下游6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节跳虫科、辐螨亚目、革螨亚目和甲螨亚目在6个群落中均为优势类群或常见类群,这些类群不仅数量大,分布也较为均匀,是该地区的广布类群;稀有类群在各群落中分布各异,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具明显的表聚性,个体数表聚性更为突出,2个草场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主要聚集在表层,4个农田垂直分布递减的较为缓慢,这与生境中的食物来源有关.割草场和青稞田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较高;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程度亦不同,其中小麦田与青稞田、割草场与放牧场生境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10.
Pb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b(NO3)2对土壤动物进行了污染模拟实验,共获得土壤动物1289个,隶属3门7纲.结果显示,Pb污染浓度直接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在获得的1289个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前气门亚目和甲螨亚目,3个优势类群占土壤动物全捕量的78.2%,对动物群落结构起决定作用.随着Pb污染浓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实验结果看,蜱螨目和弹尾目是反映土壤Pb污染程度的敏感指示类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在不同地形下的差异,综合评价地形对麻栎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人工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麻栎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将地形划分为平缓坡地、阳坡凹地、阳坡凸地、阴坡凹地和阴坡凸地5个类型,分别测定了5种地形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等15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法筛选并建立了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不同地形下的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地形中,阳坡凹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阴坡凹地pH、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最高,阴坡凸地土壤容重最小。阴坡凹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最高,且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强。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pH、容重、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构成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不同地形中,土壤质量指数大小依次为阳坡凹地(0.533)>平缓坡地(0.511)>阴坡凹地(0.510)>阴坡凸地(0.495)>阳坡凸地(0.482)。【结论】在本试验地,地形通过改变土壤pH、有机质、土壤容重、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等5个关键指标,影响了麻栎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质量。其中,阳坡凹地土壤质量最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铜仁地区63块杨树固定标准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I-69杨(Populus deltoids Bartr.cv.‘Lux’)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大,I-69杨的胸径、树高和蓄积均减小,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到阴坡,其胸径、树高和蓄积依次减小,且在阳坡、阴坡间差异显著;I-69杨上坡和下坡地生长状况差异也显著,下坡的生长状况好于上坡。与生长最差的荒地相比,退耕地上的杨树生长最好。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I-69杨胸径、树高、蓄积均增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杨树胸径、树高和蓄积均减小。  相似文献   

13.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能够客观表达植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响应,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乔、灌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坡向灌丛植物功能性状在营养性状(生长型、生活习性、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厚度、叶组织密度)和生理性状(叶绿素含量)上的差异,探究喀斯特石山植被对不同坡向微气候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阴坡的灌木和耐阴物种数多于阳坡,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为阴坡大于阳坡;阳坡的乔木物种数多于阴坡,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也均为阳坡大于阴坡。植物营养性状(叶片厚度和叶组织密度)为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差异显著的主要功能性状。植物功能性状随坡向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喀斯特石山灌丛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对植被的筛选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切挖边坡土壤钾素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黄高速公路的切挖边坡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坡向间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的差异,分析不同形态钾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明确土壤有效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均表现为阳坡>阴坡,而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则表现为阳坡<阴坡;土壤所有形态钾素含量均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土壤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和速效钾与土壤pH、全氮、碱解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是影响切挖边坡土壤有效钾的主要因素,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对切挖边坡土壤有效钾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5.
大河镇不同立地条件对柳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六盘水市大河镇退耕地营造的6年生柳杉幼林,通过样地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立地条件(土壤、坡向、坡位、坡度)对柳杉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上看,柳杉幼林在土壤比在砂土生长快;坡向上看,在阴坡比在阳坡生长快;坡位上看,下部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中坡位;坡度对柳杉速度的影响表现在缓坡生长量最大,其次是斜坡,陡坡生...  相似文献   

16.
对苏北沿海地区4、9和20年生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共捕获土壤动物113 994只,隶属3门9纲23目。共有优势类群为甲螨亚目和前气门亚目,共有常见类群为等翅目。(2)各林龄杨树林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差异显著(p<0.05),但土壤动物类群数无显著差异(p>0.05); 各林龄中土壤动物总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4年生林、9年生林、20年生林,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有显著不同。(3)各林龄杨树林土壤层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凋落物层的(p<0.05)。(4)不同林龄林地以及不同季节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林龄杨树林土壤动物群落相似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其中9年生与20年生杨树林的相似度较高。研究表明,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不同,即不同林龄杨树林改变了土壤动物的多度以及类群结构,但对动物类群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喀纳斯保护区西伯利亚云杉树干液流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树干液流与树木蒸腾作用之间的关系,在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采用TDP热扩散探针法连续监测了不同径级的西伯利亚云杉阳生面和阴生面的树干液流,明确不同大小的树体在参与森林水分循环中的的作用及其差异。结果表明:6—9月,西伯利亚云杉树干液流季节变化呈多峰曲线型,同一径级西伯利亚云杉树干阳生面与阴生面的液流启动时间、达到峰值时间一致; 8月份的树干液流量比其他月份的大,其大、小径级树干阳生面的最大液流速率分别是阴生面的1.45倍和1.19倍; 生长季内大径级西伯利亚云杉的总液流通量为5 974.90 kg,小径级的为1 628.71 kg; 晴天时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多峰型,阴天时为单峰型; 夜晚时段小径级西伯利亚云杉的液流持续存在的时间较大径级的长,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夜间液流主要用于树体自身夜间补水; 大径级和小径级西伯利亚云杉阳生面、阴生面的夜间液流速率分别是晴天的1.49、1.23倍和1.13、1.20倍。研究表明,影响西伯利亚云杉树干液流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气温、水汽压、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湿度和风速。  相似文献   

18.
蒸散发的估算在区域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ndsat 5TM数据和能量平衡模型相结合,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各参量,对祁连山区的日蒸散发进行估算,研究表明估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4.23%,基本上满足了该区域蒸散发研究的精度要求.通过对蒸散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日蒸散发空间分布受气候特征、地形因素、土壤供水条件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比较严重,其分布趋势主要在空间上表现出随海拔的降低而降低,阳坡蒸散量大于阴坡,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呈现按照"林地沼泽地水域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类型而降低的规律,而永久性冰川雪地以及裸土裸岩石砾地的蒸散发则随冰川面积的缩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盐池县试验区封育近10a的荒漠草原围栏内研究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用样线取样法在坡面尺度上调查不同坡位上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R)、优势度指数(Simpson指数,C)、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E)在不同坡向与坡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阳坡面上,R在上坡与下坡群落达到最大值;随坡位降低,H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阴坡面上,随坡位降低4种α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