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5.12"地震后1个月左右时间里,对非灾区(北京、福建和湖南共542人)、灾区(四川和甘肃共1 720人)居民进行了有计划的大规模调查,探索并检验"5.12"汶川大地震是否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结果发现,非灾区、轻度灾区、中度灾区和重度灾区居民对灾区居民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时间和每户受灾家庭所需资金的估计存在显著差异;非灾区居民比灾区居民认为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时间更长.有悖于一般常识以及所谓公共风险事件的涟漪效应,汶川大地震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非灾区居民对灾情严重程度的担忧反而高于灾区居民.加深对"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理解,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各级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5.12”地震后1个月左右时间里。对非灾区(北京、福建和湖南共542人)、灾区(四川和甘肃共1720人)居民进行了有计划的大规模调查,探索并检验“5.12”汶川大地震是否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结果发现,非灾区、轻度灾区、中度灾区和重度灾区居民对灾区居民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时间和每户受灾家庭所需资金的估计存在显著差异;非灾区居民比灾区居民认为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时间更长。有悖于一般常识以及所谓公共风险事件的涟漪效应,汶川大地震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非灾区居民对灾情严重程度的担忧反而高于灾区居民。加深对“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理解.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各级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3-33
[心理研究所]受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应急研究”(KKCX1-YW-05)资助,中科院心理所“受灾人群的心理反应分析及干预方案”子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汶川“5·12”地震中,随着灾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反而随之降低,即:非灾区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反而高于灾区居民。相关论文于3月23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相似文献   

4.
[心理研究所]受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应急研究”(KKCX1-YW-05)资助,中科院心理所“受灾人群的心理反应分析及干预方案”子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汶川“5·12”地震中,随着灾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反而随之降低,即:非灾区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反而高于灾区居民。相关论文于3月23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幅红外云图的有眼台风自动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幅卫星红外通道图像,提出了一种智能与数学形态学相结合的有眼台风中心定位算法,算法首先给出有眼台风中心定位的规则,然后使用自定义模板去除灰度较高且灰度差相近的密闭云墙区域,再结合数学形态学理论,使用种子填充算法提取出候选眼区,最后根据台风眼区的特点,将灰度信息与距离信息结合,提出智能识别眼区的判句,经计算机自动分析推理,将使判决函数值最小的候选眼区确定为有眼台风中心.初步气象业务应用表明此算法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一、"登门坎效应"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  相似文献   

7.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本文尝试将四种心理效应运用于中专教育,提升了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张军红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9):142-143,147
阐述了群体运动的一般特点,分析并讨论了群体运动的开展,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能够促进人们的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增强人们的集体意识,群体归属感,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物理化学是医学院校检验医学和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心理学知识,将效应、效应、效应等几种心理效应运用到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心理效应,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为例,采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WRF)耦合加利福利亚气象模型(CALMET)的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台风条件下的CALMET运动学效应改进方案(KETT)。结果表明,KETT方案可以成功消除CALMET原有运动学效应带来的风场模拟系统性误差,并且10 m高度风速和风向模拟误差比原有方案分别降低10.8%和5.4%。在石蛇山区域,与不采用运动学效应相比,KETT方案10 m高度风速和风向的模拟误差均降低12%以上,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局地地形对台风近地面精细化风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一次台风来袭,都会对其控制范围内的地区产生较强的影响,如泥石流、滑坡、洪灾等。本文研究选取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的泥石流重点治理区域为研究区,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行动弱势者的研究资料,实证分析行动弱势者在台风泥石流灾害环境下的风险感知,探讨如何使行动弱势者面对的泥石流风险降低到正常人水平的可靠途径,以供政府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广东沿海台风灾害链现象与防治途径的设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登陆广东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台风灾害链的主要成因和一般规律,广东省每年7-9月是台风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最易肆虐的时期。而全年都须提高。根据历史上典型台风灾害特点,对台风造成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及其衍生的次一级灾害链的主要环节和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广东沿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因而台风灾害的损失也非常巨大。为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台风及其灾害链的预测、预警网络建设,健全和完善防灾设施,强化综合减灾信息管理和预防对策的研究,建立现代化的减灾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历史实践经验和个人数据统计观察,利用改进的灰色模型预报台风灾变年份,利用指数平滑模型预报台风登陆日期;这里定1999年台风灾变日期为试报年份及日期。  相似文献   

14.
近35年登陆我国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及灾害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近35年的台风资料,分析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台风及在我国登陆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有减少的趋势,并且登陆我国的台风和热带风暴也有微弱的减少趋势,但登陆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2.7m/s)略有增加的趋势。分析表明,7-10月是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最为频繁的季节,生成个数占全年生成总数的71%,而在我国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登陆总数的78%。我国台风灾害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受灾程度重等特点。此外,对近几年我国的台风灾害进行了总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灾后恢复性为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福建省社会经济数据库资料,应用综合加权法得出福建省各县域的风险度数值,将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分为三个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并针对风险分区提出对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台风灾害发生具有不可抗拒性和不确定性,做好台风风险研究是灾害防御的重要工作。利用空间化技术,基于浙江省土地利用类型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定量模拟500 m×500 m分辨率的浙江省人口和GDP产值分布情况,作为承灾体脆弱性的精细化评估指标,结合影响浙江省的64个台风数据对浙江省台风灾害进行风险规划。结果表明,人口和GDP空间化结果模拟值与统计值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5和0.98,在市县尺度能良好地反映统计数据分布规律,将空间化技术运用到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中,可提高风险评估和区划的精度,为防灾减灾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2010年8月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调查结果,将山区环境系统分为山区自然环境、山区社会环境和山区生态环境3个子环境系统,同时对强震造成的不同子环境系统的影响效应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的破坏效应、社会环境的震损效应和诱发效应,以及生态环境的生态效应.这些灾害效应均十分巨大,并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处于一个共同体中相互影响,或同时发生,或前后相继,共同对灾区环境造成破坏.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强震改变后的山区环境的治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感知器算法在台风风暴潮灾情等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暴潮灾害每年都给我国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风暴潮灾情等级的模式识别思想,运用感知器方法的理论及其算法,并以广东省湛江地区为例,建立了该地区的台风风暴潮灾情等级判别函数,经还原检验和判别预测获得满意的结果,证明该方法用于台风风暴潮灾情等级判别是可行的.这对于实现风暴潮灾情等级的快速评估,为抢险救灾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为汶川地震的震中区,是研究地震崩塌最为典型的区域。通过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结合遥感解译的成果,分析震中区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崩塌灾害发育的重要因素,揭示了震中区崩塌灾害的发育规律。研究区内崩塌灾害在平面分布上,主要沿水系沟谷两岸呈线状分布,并且多位于断裂带的上盘;剖面分布上,崩塌的发生存在明显的背坡面效应和断层错动方向效应。斜坡坡形、坡向、坡高、坡度以及岩性是影响斜坡崩塌灾害发育的重要因素。区内崩塌失稳机制以滑移式和倾倒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