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氯化汞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蜕皮、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水体添加不同浓度的汞(Hg2+),观察其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01士0.16)g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Hg2+对其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42 8,0.471 6,0.433 2和0.342 3 mg/L.中华绒螯蟹幼蟹在0,0.01,0.05,0.10,0.20,0.30 mg/L的Hg2+条件下饲养40 d后,各浓度组幼蟹存活率分别为96.67%,86.67%,73.33%,63.33%,56.67%,43.33%;增重率和蜕皮率随着Hg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见水体中的Hg2+能够抑制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蜕皮,高浓度的Hg2+甚至会造成幼蟹的死亡.根据Hg2+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作用确定水体中汞的最大允许量为0.034 2 mg/L. 相似文献
2.
实验调查了在养殖水体中施用14.99 g/m3(10 kg/亩)的生石灰后,对河蟹胃、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POD(酚氧化酶),AKP(碱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后,河蟹胃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P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从1.01±0.28 U/g prot、52.3±18.5 U/g prot升高到了3.39±1.00 U/g prot和161.2±39.7 U/g prot(P0.05),血清AKP、ACP活性分别从0.66±0.14金氏单位/100 m L、0.63±0.19 U/100 m L,升高到了1.15±0.32金氏单位/100 m L和1.10±0.33 U/100 m L(P0.05). 相似文献
3.
绒螯蟹主要有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和绒螯蟹属(Eriocheir)两个有效属,新绒螯蟹属仅有狭颚绒螯蟹(N.leptognatha)一个有效种,绒螯蟹属有直额绒螯蟹(E.recta)和日本绒螯蟹(E.japonica)两个有效种,日本绒螯蟹有日本绒螯蟹指名亚种,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分布在我国大陆的是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大陆被按水系分成南方组与北方组,组内水系间为同种不同地理种群.利用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鉴别出中华绒螯蟹的中华亚种和合浦亚种,各种群间的鉴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试验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了维生素B6含量分别为0,10,30,60,100,150,200和400 mg/kg的8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静水系统中投喂体重为(2.12±0.56) g的幼蟹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B6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增重率、体水分和灰分含量等均没有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6能够显著提高幼蟹蛋白利用率、体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由0~100 mg/kg升高时,蛋白利用率随之显著提高.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利用率相似,其中维生素B6添加量为100 mg/kg的处理组,幼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0 mg/kg维生素B6添加组.幼蟹肝胰腺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先随着维生素B6添加量升高而增强,添加100 mg/kg维生素B6的试验组,幼蟹的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根据各处理组中华绒螯蟹对饲料蛋白的利用率和肝胰腺谷丙转氨酶活力与饲料中维生素B6的关系,采用折线回归法计算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6的最适需求量为81.675~85.740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呼吸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巧伶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5,12(1):56-61
采用组织学和Feulgen、Unna-Brachet等9种组化方法,分析了鳃中部分物质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Feulgen阳性反应只限于各类细胞核中,质中普通含有RNA;整个系统HgBPB反应呈阳性;PAS反应示R细胞含糖元,其余呈PAS阳性的均为中性或酸性粘多糖,且多与蛋白质形成结合物。本文还对鳃的多种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除草剂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分泌的影响,利用不同质量浓度(0.001,0.01,0.1,1mg/L)的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染毒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分析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清蜕皮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0.001,0.01mg/L)以及高质量浓度(1mg/L)莠去津暴露后,中华绒螯蟹血清中蜕皮激素含量相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而中间质量浓度0.1mg/L的蜕皮激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该质量浓度下中华绒螯蟹的蜕皮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两组饲料——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磷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 HUFA)、饲料B(添加10%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 HUFA)对两种规格(2.4g和15.0 g)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饲料两种规格幼蟹肝胰腺R细胞可见有脂肪滴,顶端微...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的影响.实验分4组:实验1组为自然光照;实验2组为3 d自然光照,2 d完全遮光;实验3组为2 d自然光照,3 d完全遮光;实验4组为全程遮光.实验为期70 d.结果如下:各实验组60 d后性腺指数(GSI)出现显著差异,至实验结束时,实验1组最高,为94.0×10-4,实验4组最低,仅38.0×10-4.血淋巴睾酮含量30 d时各组即出现差异,至实验结束时睾酮含量以实验1组最高,为1.475 ng/mL,实验4组最低,仅0.305ng/mL.肝体指数(HSI)亦在30 d时出现差异,实验结束时以实验2组最高,为0.081,实验1组略低,为0.077,而实验3、4组分别为0.058和0.059.此外,至实验结束时不同光照时间组肝胰腺总脂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各组总脂含量分别为:实验1组25.3%,实验2组26.5%,实验3组20.6%,实验4组19.1%.结果表明,光照时间不仅对雄性中华绒螯蟹生殖系统的发育、性激素的分泌有重要影响,还会影响肝胰腺对物质的积累,适量的光照时间为雄蟹发育所必需. 相似文献
11.
吴仲庆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5(1):37-39
研究了爪哇苔藓对河蟹早期存蟹存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放爪哇苔藓的实验组存活率比无水草组高32.44%,平均体重增长快1.679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利用离子载体A23187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产生顶体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从雌性中华绒螫蟹纳精囊中获得的精子,在pH值为6.0,CaCl2浓度为0.2%的人工海水中,用离子载体A23187(40μg/mL)诱导70min,可以得到最大的精子顶体反应率(72%).在此基础上用光镜观察了顶体反应过程中精子显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天然海水配制的台盼蓝染色液和曙红B染色液对中华绒螯蟹精子的形态进行观察,确定中华绒螫蟹精子的顶体反应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辐射臂收缩,头帽鼓起;第二阶段为顶体囊外翻;第三阶段为顶体管前伸;第四阶段为顶体丝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表面和滤泡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从卵原细胞期到卵黄大量合成时期,滤泡细胞逐渐向卵母细胞迁移,细胞膜向外伸出许多突起,胞质中的细胞器逐渐增多,它们与卵黄蛋白物质一同移入卵周隙.到卵黄合成晚期,滤泡细胞逐渐解体.与此同时卵母细胞表面在卵黄发生初期可见微胞饮小泡;卵黄大量发生期出现大量微绒毛;卵黄合成晚期,卵黄膜形成,卵黄膜上出现多条通道,这些结构为卵母细胞吸收来自滤泡细胞的卵黄蛋白物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近年来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情况,现已对13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概念性翻译获得了8种蛋白质(或其亚基)的氨基酸序列,还对中华绒螯蟹的微卫星序列和序列表达标签开展了初步研究,总体上,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较薄弱,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应加强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的广泛深入研究,重点突破一些重要功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为中华绒螯蟹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两个地理种群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态性的基本数据,寻找合适的遗传标记区分不同种类及不同水系的河蟹种群,采用微卫星DNA分型技术,对江苏地区两个地理种群(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中华绒螯蟹共计140个样本,通过DNA提取、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两个微卫星基因座(Esin 67和Esin 87)的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两个微卫星基因座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在Esin 67基因座中,本地种和荷兰种绒螯蟹均有8个等位基因,两组的最高频率等位基因均为8重复序列;在Esin 87基因座中,本地种绒螯蟹有9个等位基因,荷兰种有7个等位基因,两组的最高频率等位基因均为9重复序列.同时中华绒螯蟹荷兰种这两个基因座的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均高于本地种.这些结果提示了江苏本地的绒螯蟹可能受到其它地区河蟹的种质污染,基因多态性下降,因此需要加强对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的深入研究,以便采取措施对河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环境下中华绒螯蟹的肉脂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江野生、湖泊放流、网围养殖、池塘养殖4种生态环境的同规格成蟹,对其进行64个肉脂品质指标的测箅.结果表明,组内雌、雄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灰分、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指标差异较小;水分、粗蛋白、氨基酸等指标差异较大,粗蛋白、氨基酸各有显著差异的指标均为雄蟹小于雌蟹.同性别不同生态环境成蟹粗蛋白、氨基酸各指标的差异较小;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水分、灰分、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指标差异较大.综合均值比较结果和实践经验分别选取13个和16个指标,对4组雄蟹、4组雌蟹进行判别分析.判别结果表明所选取指标可较好反映中华绒螫蟹肉脂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中华绒螯蟹雌性生殖系统结构以及卵子发生和卵巢发育的周年变化表明:卵巢壁由外膜及内生殖上皮组成;输卵管壁由外膜及管壁上皮组成;受精囊分为伸展腔和皱缩腔,二者囊壁上皮结构不同,并有周期性变化。卵子发生根据卵细胞、细胞核及核仁的大小形态、核质比(NP)和卵黄积累情况可分为:1.卵原细胞期;2.小生长期;3.大生长期;4.成熟前期和5.成熟期。卵巢发育则根据第一批卵细胞的发育情况、卵巢长度及颜色分为五期,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5~7月为延缓期;8~11月为对数增长期;12~4月为稳定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