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中国古代数学重新兴盛起来。它是清代皇帝推动,数学考据法的出现和西方数学引入的刺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剖析梅文鼎与焦循两个个案,可以较为深入地理解影响那时数学发展的社会因素。受之影响,数学教育在社会普及,部分与数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某些思想启蒙,国人的理性精神亦得以孕育。  相似文献   

2.
梅文鼎的数学和天文学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认为,柯瓦雷论述伽利略解构亚里士多德天文学体系和构造近代物理学基础都是以自然的数学化为前提的,没有伽利略使数学“进入”自然研究这一前提,解构与构造都失去了基础。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伽利略自觉运用数学工具作为研究“月下区”物理运动的原理,指出这是十六、十七世纪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产物。柯瓦雷忽视了这一点,忽略了社会因素对科学思想的影响,从而导致他过分强调内史研究,没有认识到实用  相似文献   

5.
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于数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与数学作为两项人类活动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这种共性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性质、结构以及实践等三个方面。数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游戏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数学的成长和发展 ,成为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数学的发展 ;游戏激发了许多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 ,游戏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 ,游戏是数学人才发现的有效途径。此外 ,游戏还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5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镇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象台遗址——陶寺观象台,它呈扇形结构,主要由1个观测点和东侧的12条观测缝组成。为考察其作为古观象台的必要条件,借鉴现代实测方式,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其在BC 3000—BC 1000年间作日切山顶的模拟观测,结论是该观象台可能的观测年代应早于BC 1500年,且最佳观测年份为BC 1956年,12条缝能观测21次,平均每缝的观测误差为0°.11,最大误差0°.7。观测日期与邻近节气的平均误差为4.5日。指出:观象台的观象目的可能是对陶寺文化中特定的时节(也许是处于萌芽状的节气)进行观测,亦或用以提供进行祭祀等重要活动的时刻。但由于该遗址的地表部分不存,已知信息有限,故难作准确推论。  相似文献   

7.
数学文化研究是数学哲学研究与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开辟了数学哲学研究的全新视角。本文从文化哲学、科学文化哲学以及数学哲学的后现代发展历程中梳理了数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以县为单位的灾害统计方法,对清代(1644-1911)268年山西蝗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清代山西蝗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清代山西平均每4~5年即发生一次蝗灾,受灾县数占总县数的87.13%;蝗灾发生时间相对集中,早期和晚期为山西蝗灾高发期,中期蝗灾发生频次较低;清代山西蝗灾主要集中在6~7月份;从地域分布上看,清代山西蝗灾主要分布在晋南、晋东南、晋中部分地区及晋北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尤其是沿黄河一代蝗灾发生频次最高,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系的高山地区,蝗灾发生频次较少.清代山西官民在长期与蝗灾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防治技术体系(掘杀蝗卵-捕杀蝗蝻-灭杀飞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蝗灾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10.
20世纪 5 0年代是苏联数学发展的强盛时期 ,也是中国全面开展向苏联学习的时期。从中国数学发展的角度看 ,中苏数学交流对于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建立中国自己的数学研究基础和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国和国际数学发展的背景出发 ,对一些原始档案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 ,指出 2 0世纪 5 0年代中苏数学交流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这一时期数学交流在中国表现的主要特点即学习苏联对数学研究进行整体规划 ,有计划地重点发展数学应用和应用数学 ,继续发展我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强项专业以及重视数学史研究。并进一步探讨苏联数学在 2 0世纪 5 0年代对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经过数百年的沉寂,象数学因政治因素推动,内在"经世"思想之开发、"先天图"等新要素的发现,在宋元二代重又流行开来。其中,刘牧、邵雍、朱熹、朱震、蔡元定、吴澄等学者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中国古代数学而言,象数思潮的兴起使得人们对"数"的兴趣日益浓厚,数学成为一门关乎天道人事的"大学问"。随之而来的是,数学教育在民间迅速普及,象数逻辑正式进入数学思维模式中。受社会力量的干预,国家历法要求精确性高,历数时常改变以及宋元数学内在特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此次思潮最终没有步入数字神秘主义泥淖,而是带来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发掘天文学历史上未被关注到的大量文献,对19世纪末一些科学人士尝试探索假想火星文明,以及这样的尝试在当时科学界所引发的争论,对科幻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这些考察除了具有科学编史学的意义之外,也是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意义进行探索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数学在人的实践或在其他科学中的应用对数学自身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这实际上不是人的实践和其他科学巽的需要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数学应用为数学思维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即为数学研究提供研究“起点”;其次,数学应用提高了人们对数学理论的价值评价,使更多的人来研究数学;最后,数学应用为数学提供一种可接受性基础,增强人们对数学科学的信念,加强数学研究的力度,从而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但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留美幼童仍然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考证了留美幼童回国后的主要去向,系统考察了幼童群体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贡献及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数学观念对数学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数学观念对数学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数学观念对数学发展的作用的两重性:一方面数学观念对数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和导引作用;另一方面数学观念对数学发展具有消极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的数学观及其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主义者对数学有一种基于后现代基本立场的理解。这种理解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批判性。这种批判可以促进对于数学的反思,对于抑制惟数学主义和强科学主义的思想趋向是有积极一面的。应该看到后现代主义对数学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现代性数学的视域之内,并且其认识的片面性也是需要指出的。  相似文献   

18.
揭暄对天体自转的认识──兼论揭氏在清代天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石云里(一)揭喧,字子宣,号半斋,一号韦纶。江西广昌人,明消之际东南地区大文学家群体中的重要一员,大致生活在明万历三十八年至清康熙四十一年(1610-1702)之间。据称,他"少颖悟,通性命天...  相似文献   

19.
元明清数学发展摆脱不了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当时起主导地位的朱熹自然哲学已从各个方面对数学进行渗透,并且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哲学思维方法、哲学精神与风格积极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方面以往眨多扬少,本文侧重就此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数学真理的发展及其对自然观演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与自然科学各自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特别是20世纪以来诞生的各种数学新理论,正在逐步地改变着数学真理的传统观念。数学真理与自然法则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和深化了。数学新的真理性质对自然观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