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非道德性原则──科学史研究的又一个方法论原则孙宏安文献[1]中指出,科学史研究的主要要求之一─—实事求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应具体化为一系列方法论原则。并提出了一个方法论原则:合国的性原则。本文提出另一个方法论原则:非道德性原则。它的内容是:在对历...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人类学与"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编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科学史研究方法的探讨。本文站在科学编史学的立场上,分析人类学中“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对科学史研究的启示,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对这种方法的借鉴和引入可能给科学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以及这种借鉴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前人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运用向度分析方法,将科学史分为历史向度的科学史、科学哲学向度的科学史、社会学向度的科学史和科学向度的科学史较为恰当,并对它们的教育价值及其影响分别作了概括说明。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情况,提出了科学史与物理课程融合的平行式、嵌入式和混合式三种基本模式,以高中物理必修模块为例对它们的一般要求及整体构架作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鞋:几乎跟婚姻一样神秘,舒不舒服,只有脚趾头知道。让别人看见脚趾头时,那鞋也该换了。——黄永玉,《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本世纪70年代初,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在他的“科学史及其合理重建”一文中,开篇便转用著名哲学家康德的说法,提出“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1],p.141)关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此名言可说是表述了某些科学哲学家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也仅仅是“某些”“科学哲学家”的“一种理想”而已。在现实当中这种双向的关系是严重地不对称的。因为,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原始思维摇篮,经验知识积累和自然图景素材等三个方面具体揭示了古人发明火和火化学工艺的认识价值,以追溯古代的神话、哲学和科学思想发展历史源头的认识基础。文章认为,这是在哲学史,科学史,化学史领域中应予加强研究的重要方面,需要具体,深入地探索和挖掘。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世纪中国科学史中,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一个重要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颇为复杂。本文根据已有史料,剖析了海城地震预报作为一个科学史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分析了海城地震预报的科学价值,讨论了今天如何学习借鉴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研究是否科学取决于其方法论原则是否科学。本文从科学史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比较的角度出发,揭示出科学史研究所应遵从的方法论原则:求实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史上,“革命”一词最早出现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的拉丁文原名是De Revolutionibus,其中的revolutionibus一词原意指“运行”、“转动”。由于哥白尼学说一反以往的科学传统,掀起了科学史上的一场大革命,所以revolutionibus一词逐渐又具有了“革命”的新义。自那以来,“科学革命”便为科学史研究的一个课题。什么样的变化才构成一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的本质和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很久以前,西方科学史家们主要持一种内史论观点,即认为科学革命是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或至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阿伽西完成了首部科学编史学专著《论科学编史学》,并用科学史案例证明波普尔方法论证伪主义能较好地指导科学史实践。立足于阿伽西科学编史学和科学史著作,结合其理论与实践,考察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史应接受新的批判科学哲学指导,批判当下受归纳主义和约定主义影响的科学史研究,提出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作为方法论原则。科学史的目标是更接近科学和历史事实,并提供有趣、生动的历史。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体现出批判性史学的独特性,开启了一种分析批判的视角,为科学史研究开拓了范围广泛的问题领域,对后来的科学史研究来说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开拓意义。在科学史研究国际化趋势及多元化路径趋势下,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科学史延续并深化了它在19世纪以来的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伴随着科学史的职业化,科学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方法逐步多样,展示出全新的面貌。科学史在20世纪的变革主要来自于研究进路上的几次转向,但目前对这些转向的内在结构仍未有深入具体的研究。对科学史主题进行科学编史学考察能够弥补这个缺憾,为我们了解科学史在20世纪的发展带来直观且有益的补充。19、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作为一个科学史主题,在这方面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杰拉尔德·霍耳顿(Gerald Holton)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和科学史教授,早年从师于操作主义大师布里奇曼,后又在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弗兰克门下受业多年。霍耳顿教授在科学史研究方面卓有成绩,是国际上知名的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霍耳顿在科学哲学上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基旨”(themata或themes)这一概念,借助于这一概念,他把科学认识的哲学研究与历史学、心理学的探讨结合起来,本文将对有关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学者劳埃德(Geoffrey Lloyd)教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首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上进行了系列讲演,通过对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科学史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他的“新科学史观”。本文试图解读他的这一新史观,进而阐发对思考“中国古代有无科学”及“李约瑟难题”等相关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确定客观实在的研究对象,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的一个基本前提。在科学史学科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由于研究视角的变换,研究者们不断探讨着科学史研究当中具体对象的界定。20世纪科学史研究视角完成了由编年记述向实证主义转移,并由内史研究逐渐转向对科学活动外部整体情境的构建。当代以史蒂芬.夏平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提供了一种精英的社会学研究视角。然而,文章认为应进一步开辟日常生活、普通民众的研究视角,不拘于单一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史是属于自然科学各学科、哲学、历史三者的边缘科学。在十八世纪以前,对自然科学史的研究仅限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科学家在“业余”之暇收集整理一些本学科发展的史料。从十八世纪起,科学史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一些专题性科学史著作相继问世。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史进入成熟时期,其标志是科学史从附属于各学科的学科史和专业史的研究,发展到综合科学技术史的研究。1837年英国的惠威尔在总结欧洲各国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综合性的科学史专著。1892年法兰西学院正式设立了科学史课程,由国家任命了第一位科学史教授。以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莫斯科大学、京都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相继建立科学史研究机构,招收科学史研究生。1913年第一本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创刊。1929年国际科学史学会成立。至此,自然科学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史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被历史学家称作“李约瑟问题”的命题今天仍然是全世界科学史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科学”和“中国”这两个特定范畴。此文的目的不是对这一问题再添加一个或数个特解,即不讨论与此有关的种种动力因素-无论是从科学内部还是从科学外部;相反,它将对国际上有关“李约瑟问题”的近期研究提供一个广角俯瞰,着重分析这一问题的来源和的发展,指出其在世界范围内科学编史学上的作用,进而将“李约瑟问题”置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史研究走向综合,科学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实现综合还没有统一可行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语境化,科学史研究本身的语境化,科学哲学与SSK等研究的语境化,史学理论研究的语境化四个方面,阐明了科学编史学综合化的必然性,表明科学史研究必将走向语境论的科学编史学综合,这也将成为科学史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史研究中必须区分四对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在科学史研究中对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一直没有进行过严格区分和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科学史研究的混乱局面,并直接削弱了科学史对科学研究的启示,借鉴和解释功能。因此,在科学史中我们应当注意区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这四对范畴。  相似文献   

19.
(一) 科学史是一门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实验事实和观测资料(或数据)为基础,从中发现各种现象变化的规律,由此建立起一种理论体系。科学史研究的“实验事实”则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历史事实或事件,这包括:科学知识本身产生和发展的情况,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医学对呼吸,循环机理认识之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古代医学对呼吸、循环机理认识之误廖育群一、问题的提出科学史研究者在中国古典医籍中,似乎找到了许多足以说明古人对呼吸及血液循环早已有所认识的证据,因而对此大加褒誉。例如在评价《黄帝内经》一书的价值肘,贾得道氏称:“《内经》对血液循环已有明确肯定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