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甦 《奇闻怪事》2007,(3):39-39,38
教师面对一时的问题,因不善于“冷”处理,在“恨铁不成钢”心理下,会对学生进行“训斥”、甚至“挖苦”,将本应是“春风拂面”式的“引导”,变成了“熊熊大火”式的“烘烤”,于是,“理解”和“信任”就化成“娴”随风而去,“感情”和“友谊”则成“灰”而无处可寻,由此,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不再,相互抱怨之声连连,“教学相长”和“师生双赢”也就停留在“理想”上了。此情,如不及时解决,不用说什么教育教学效果,恐怕连起码的“师生情义”都无法建立,最终,学生“情商”的培养就会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梦”与“花”,分别是顾城和海子诗歌文本中重要的意象。在“梦”的世界里,在“花”的掩映中,深藏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渴望。顾城在他的“梦境”中表达了对“未来”和“远方”的追寻,而海子诗歌的“花朵”开放在“返乡”的路途,“回望”和“留守”是他的精神姿态。顾城用“梦”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海子则用“花”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他们诗歌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生命的书写方式。“梦”与“花”,和他们所生活的现实语境分别构成一种“对抗”和“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3.
体育游戏寓教于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在“学”中“得”。  相似文献   

4.
“晚”义词是汉语常用词,如今在现代汉语方言里以“晚”“晏”“迟”为主导。文章对这类词做共时与历时考察发现,“晚”“晏”“迟”表示“比一定时间靠后”开始于先秦且三者长期处于此消彼长的竞争替换之中,即先秦两汉“晏”略占优势,“晚”在魏晋打败“晏”并在明清以前占据主导,而“迟”于明清蓬勃发展产生了对“晚”“晏”的替换,至今都是汉语里使用最繁的“晚”义词。总体而言,“晚”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呈现出了一些对应,能够相互解释与印证。  相似文献   

5.
“当前,党员干部要下大功夫解决群众“最急”“最怨”“最盼”的事情,在群众“最急”上抓落实,在群众“最怨”上促整改,在群众“最盼”上动脑筋。”十七大代表、江苏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说。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话”在“感悟”中生成,“感悟”又在“对话”中升华。“悟说”训练就是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积极的对话,以“感悟“激活“对话”,让“对话”促进“感悟”,巧妙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使“说”成为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孝感话语气词“了”和“的”的连用在语序上与普通话正好相反:“了”在前,“的”在后。在语法意义上,“了”、“的”连用时,“的”表示对曾经发生过的动作或性状的一种肯定,“了”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完成,“了的”表示对曾经发生的但已经完成的动作或性状的肯定。“了”、“的”连用的句子相当于普通话里用情态动词“过”加语气词“了”的句子。从对孝感话语气词“了”、“的”连用的分析中还可以发现,汉语的语气词只分两个层次而非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的”和“了”,第二层是“呢”、“吧”、“吗”、“啊”:第一层的“的”、“了”无论是在用法还是在表达的语气上都和第二层的“呢”、“吧”、“吗”、“啊”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孔子道德修养的要义于家是“孝”,于国是“忠”,于民是“泛爱众”,于世是“恭”、“宽”、“信”、“敏”、“惠”。在道德修养途径上,一要掌握道德修养的要义,自省自察,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要强调“知”、“情”、“意”的渗透和融合。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借鉴孔子道德修养论中的精华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小词典     
《遵义科技》2006,34(4):56-56
1、“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即“富、学、乐、美”。其中“富”是基础,“学”是条件,“乐”是动力,“美”是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必将引发物理教学模式的改变。这种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由“脱离生活”到“回归生活”。由“单一角色”到“角色互动”,由“灌输知识”到“体验学习”,由“教学封闭”到“教学开放”。  相似文献   

11.
“要”为“腰”本字。在汉代之前已衍生“重要”义项,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这个“要”是名词,从名词到能愿动词,词义和语法特征都应有较大变化,本文拟描写这一发展过程。“重要的”即是“不可缺少的”,由此义可能孳生出“须要,必定要”的义项,但这一发展过程是缓慢的、曲折的,首先必须经过动词这一阶段。“要”通“邀”,“邀”本义为“遮阻,迎候”:“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庄子·寓言》)“遮、迎”必有所求;“邀”又孳“求、取”义:“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左传·文公十二年》…  相似文献   

12.
量词“束”和“捆”在过程性上存在着差异。从起点看,“束”用于较细的长条物,“捆”用于较粗的长条物;从途径看,“束”为束缚而成,“捆”为捆绑而成;从终点看,“束”的集合体为细长状,“捆”的集合体为粗大状。“束”和“捆”的差异虽然在本质上是共时的,但也和语言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与超越主要体现为:在道德起源方面:反对“天道即人道”,提出“道因人生”;在道德进化方面:反对“道德退化论”,提出“道德进化论”;在道德核心价值方面:反对“重义轻利’’与“功利即道义”,提出“义利并重”与“珍生务义”;在道德终极关怀方面:反对“虚无主义和自由主义”,提出“存神尽性,全而生之,全而归之”。  相似文献   

14.
在本文中,主要研究马尔科夫决策规划机器更新过程的平均目标“弱最优”“准强最优”“强最优”问题。文中把按数学期望意义下“平均”,总报酬的最优问题称为“弱最优”.同时,定义了“准强最优”“强最优”等标准。在以上三个最优的标准下,对于非齐次马尔科夫决策规划机器更新问题,提出并解决了“弱最优”,“准强最优”,“强最优”在全体马氏策略类Πm上相互等价。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学校教学改革向着纵深发展并取得诸多成果的同时,不可否认,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产生的严重弊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片面地重视“教”,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一切教学活动都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出发,学生只能是如何“适应”或“受训”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把学生当作“容器”,靠外力把教学内容强制性地“压”给学生,学生缺乏内驱力,在强大的“压力”下必然就会“怕学”、“厌学”,毫无学…  相似文献   

16.
“jue”、“jue”同“jue”,“jue”,古文继,在楚简老子中应当释作“继”,而不应当释为“绝”。  相似文献   

17.
邓建平  王光明 《科技信息》2011,(36):383-384
作为窗口服务单位,物流公司是企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服务用户,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沿阵地。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突出在“思想”上融入,在“创”字上做文章,在“先”字上重实施,在“争”字上求突破,在“优”字上见行动,为实现客户和员工,双满意的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文革中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是沐浴着红色风暴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北京,文革中的“第三代”群体本身即存在差异,一类成长于干部大院,充满现实行动精神;另一类则成长于胡同深巷,理想气质浓厚。文革结束,在日渐多元化的北京城市文化激荡中,“第三代”群体日渐分化,一类成为“拒绝崇高”的“顽主”,另一类则成为“捍卫崇高”的“诗人”,“顽主”与“诗人”之争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当代作家王朔笔下,“顽主”展现了在当代城市中生存的诸种策略,其中包括自我解构、城市隐没、真情告白。  相似文献   

19.
徐华 《奇闻怪事》2008,(1):90-92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汉语中的“信”字,本义是指“言语真实,诚实不欺”。在古典文献和一些辞书中常以“诚”、“实”、“不欺”等来解释“信”的含义。另一方面,“信”又可作“相信”、“信任”解。用在人际关系中,前一种含义的“信”常以“忠信”、“诚信”表示;后一种含义是指给予他人信任和对别人信任,不怀疑他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0.
古代以“医”的起源为“王天下”的基础之一,中华文明引导着“医”的发展,而“医”也对中华文明有着重大贡献。在中华文明的哺育下,“医之道”的核心观念即“保性命之术”的以人为本、日常生活的顺应自然、“施医于未病之间”,“医”者之心为“仁心”,“医”者之术为“仁术”。中华文明哺育下的“医”,与治国理政紧密相连,或以“医”从政,朝廷要关心民众疾苦;或以“医”喻政,所谓“医国”,即为国除患祛弊。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医”,突出的是中华文明精神。医学教育,注重中华文明的指引,对当今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