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近代科学形成以来,实在论和实证论的争论从未间断。在19世纪,这种争论是围绕着原子理论进行的,而在本世纪则转到量子力学上来了。从量子力学诞生起,关于它的数学形式体系的诠释就成为一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各种不同哲学背景的诠释纷纷而出。已往的诠释集中于量子力学预言的统计特征。由于1970年代检验Befl不等式的实验基本上确认了相关体系的  相似文献   

2.
围绕量子力学量子实在论和量子反实在论的重大争论,俄苏学者提出了语境实在论的解释方案。语境实在论的目标是向广义哥本哈根解释的回归,克服正统解释之后量子力学各种解释的局限性。语境实在论将物理理论定义为在语言的语境中对物理实在进行识别(测量)的维特根斯坦式的规则,量子对象由量子理论在语境中对其识别来确定,认为对量子系统在给定时刻的状态描述,是给定时刻相对于给定观察者的波函数识别的结果。语境实在论的贡献在于,消减了围绕量子力学的形而上学争论,优化了关系实在论的问题方案,瓦解了流行于当下的量子反实在论。语境实在论有关量子力学的研究对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支持,语境重建已成为后现代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3到虚拟世界的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类已经开始创建一个崭新的世界——虚拟世界。如何确定这个世界的本体论地位以及它与物理世界的关系已成为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从认定虚拟世界是对波普尔意义上的世界3的超越着手,提出了一种新的实在论——计算实在论。我们主张,实在的本质是计算,而虚拟实在和物理实在则是计算本质的两种实现方式,因此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在本体论上具有计算对等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进一步论证了虚拟世界的自主性和复杂性,并从它的可理解性反过来为物理世界的可知性作出了新辩护。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语义约定与形式体系、物理特性与形式体系、量子本体论与形式体系、实在的意义解与形式体系等方面,去分析实在论的诠释与物理形式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以说明科学实在论所具有的某些后现代性的特点及其意义。并由此表明后现代性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趋向,它现实地存在于物理哲学的研究之中,任何试图消解、排除或否弃实在论诠释的后现代反实在论的倾向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物理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争论,其中争论时间最长、涉及问题最多、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量子力学诠释之争。现在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和分析这场争论,对于量子力学的理解及其哲学实质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量子规范场论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成功,对规范理论进行解释成为了物理哲学和科学哲学的紧迫任务.目前,美国科学哲学家希利从经典规范理论的非局域规范势属性观角度发展和乐解释.遗憾的是,把这种和乐解释推广到量子化的规范场论时却遇到圈表象自身的困难,特别是和乐解释中的圈表象的非局域性跟量子力学福克表象中希尔伯特空间粒子的局域性不一致问题.论文在比较规范理论解释和量子引力的结构实在论解释基础上,根据建构性的结构实在论对和乐解释的困境进行分析,认为规范理论解释最好按照从量子规范理论到经典规范理论的路线可能找到新的出路,包括从中深究规范场论跟量子力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正统解释将测量中的波函数坍缩视为一个真实的物理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无解”导致其走向了工具主义,认为波函数仅仅是有关未来实验可能结果的全部知识。消解波函数物理解释的结果带来了量子力学本体论承诺的问题。遵循正统解释的关系量子力学并不拒绝波函数的本体论承诺,但仍坚持波函数工具主义的解释路线,延续了正统解释的本体论问题。21世纪20年代前后,俄苏学者提出了量子力学的语境实在论的解释方案,认为测量不是导致微观物理系统状态变化的交互作用,而是在语境中对物理实在的识别。语境实在论恢复了波函数的物理解释,重新定义了测量概念,确立起波函数与量子实在的关联,重建了量子力学的本体论承诺,在正统解释的自身框架内解决了正统解释的本体论问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爱因斯坦的纲领实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爱因斯坦的纲领实在论思想。1.物理实在观:双重实在(本体实在和理论帝在);2.物理学中的实在是一种纲领;3.纲领实在论余墨。  相似文献   

9.
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赵国求研究员新著《从相互作用实在到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已于2008年武汉出版社出版。全书由物质观与科学时空观的演变,相互作用原理,宏、微观质点抽象及作用机制的转换,经典概率、量子概率与概率的可视度解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的量子测量,康普顿物质波与规范变换的物理实质及哲学思考,结构实在论第四版本等章节组成。书中对相互作用实在论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物理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争论,其中争论时间最长。涉及问题最多、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量子力学诠释之争。现在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和分析这场争论,对于量子力学的理解及其哲学实质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爱因斯坦一玻尔的公开争论始于1927年10月第五次索耳维(SolVay)会议,争论的主要问题是“量子力学内部的自洽性”,其间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被玻尔—一回应了。从此,爱因斯坦承认量子力学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但认为它只是一种过渡性的理论,而不是完备的理论,并于1935年3月与波多尔斯…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中,一方面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论争日益深入,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借鉴又日趋明显,从而推动了科学实在论自身的修正、完善和进步。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测量实在论作为整个“后实在论”发展浪潮中最强有力的一支劲旅和最有前途的一个方向,愈益受到了人们的睹目。特别是它所力图求解的实在论难题,涉及到了物理测量的整体结构分析、操作分析和真理分析的本质特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性上构成了整个当代科学实在论体系的内核。因此,关于测量实在论的研究,对把握“后实在论”的发展趋向,具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泛流传着一种看法,认为自量子力学问世之日起实在论便一劳永逸地被驱逐出物理科学领地。这意味着:量子力学为反实在论提供了决定性的支持,而不可能同任何形式的实在论相协调。然而,这种草率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将阐明:量子力学对实在论(或反实在论)既不构成威胁,也不为反实在论(或实在论)提供决定性的支持。就是说,量子力学对于实在论-反实在论论争所作的反应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13.
微观测量与量子力学的人类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9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哲学和法学教授F.诺斯劳普在为W.海森伯《物理学与哲学》一书所写的序中,说过几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量子力学所涉及的“这种新的物理哲学同一些有关的人类文化哲学相结合,是今天和明天的世界的主要事件。”([1],p.158)海森伯关于这些问题的阐述将“超越一门专门科学的有限范围,而深入到那些由于自然科学新近的巨大发展和影响深远的实际应用所引起的关于人的一般问题的广阔领域之中。”([1],p.159)不论诺斯劳普关于量子力学同人类文化哲学和关于人的一般问题的关系作何种理解,他关于这种关系的强调仍是一种有着巨大启示意义的深刻洞见。在我看来,量子力  相似文献   

14.
当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试图回避或否定科学发展与实在的必然联系,而从社会学、心理学和认知的角度来讨论科学思想、信念、评价和选择的问题时,实在论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总是象幽灵一样缠绕着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但在另一方面,虽然相当的一些科学家持有朴素的实在论观点,但本世纪以来,在哲学上系统主张实在论的哲学家却并未形成多数派,其倡导者不断分化。在最近若干年里,这种情况有了改变。以塞拉斯、普特  相似文献   

15.
对量子力学互补性诠释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17(5):13-19,29
对量子力学互补性诠释的理解李莉量子力学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形成了其形式系统,然而它的物理意义,亦即对它的解释却一直众说纷坛,时至今日仍是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虽然在其体系形成后不久,玻尔就在玻恩的几率诠释和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基础上,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复杂的实在     
本文认为,在复杂性研究的视野中,复杂的实在概念,其基础的哲学观点是一种"结构-关系"并存的实在论;是一种"条件-过程"实在论;是一种"历史-语境"的实在论.复杂性研究丰富了实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第7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背景报告(一)科学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科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1992年6月在我国举行了以科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为主题的北京国际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会议后在我国学术刊物上进一步开展了有关实在...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109-109
李醒民、张志林主编的《中国科学哲学论丛》2006年1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批书共有五本,它们是成素梅:《在宏观与微观之间———量子测量的解释语境与实在论》、万小龙:《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哲学研究》、张增一:《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现实社会中的科学划界》、钱长炎:《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赫兹的物理学成就及物理思想》、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书前有李醒民、张志林撰写的《中国科学哲学论丛》新序———“科学哲学的论域、沿革和未来”。《中国科学哲学论丛》在1990年代由湖南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近期著作已经越来越侧重对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在齐泽克看来,量子力学带来的观念冲击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借助经典物理学形成的现代哲学观念,因而也就不能对量子力学形成合理的哲学解释。主体在传统自然科学与量子力学研究中截然不同的地位实际上迫使哲学家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主体与真理。齐泽克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拉康精神分析的创造性解读,认为主体与经典科学观念都是在拉康意义上的象征界构建起来的,而量子物理的出现使得这种符号构建的虚假一致性凸显出来,因而谢林对"存在"与"存在根基"、拉康对"象征界"与"实在界"的区分可以作为理论参照点,实现对历时性宇宙诞生、共时性量子世界到经验实在的统一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不同量子测量解释的共同基本特征的考察,系统地阐述了量子测量解释中隐含的实在观的三个基本信条,(1)在本体论意义上,承认世界的独立存在性;(2)可以对物理过程进行统计因果性的说明;(3)物理世界具有非分离性或整体性.提出了以这种整体性实在观为前提,对量子力学的实在论解释要求重新审查传统真理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