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突飞猛进,成为肿瘤治疗新的热点。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在某些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免疫治疗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部分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的免疫治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成为攻克恶性肿瘤的希望。本文综述肿瘤免疫学的历史、发展规律、未来方向及中国的肿瘤免疫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关于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概括地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在气单胞菌属有动力群的生物学、免疫学、生物防治和药物治疗四方面的研究进展及这些成果对未来淡水养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IL-12抗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12(IL-12)又称为NK细胞刺激因子和CTL成熟因子,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免疫调节因子。许多实验研究表明,IL-12无论经在肿瘤免疫、感染免疫和自身免疫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其他细胞因子一样,IL-12的直接应用有较明显的全身毒副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于IL-12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4.
刘青 《新余高专学报》2010,15(5):106-107
《病原学与免疫学》作为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趣味化的教学实例,以及重新编排与调整教学内容,以优化《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及生殖生物学领域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与新进展,包括基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开发及干细胞应用于生殖生物学领域,对这些新成果进行了评述,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蜻蜓目昆虫既是天敌昆虫,又是药用和食用的资源昆虫,并且是研究"古翅类"系统发育关 系极好的实验材料.综述了我国蜻蜓目昆虫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分类文献专著、区域性分布调查研 究、生物学特性研究、形态结构研究、生态应用研究、稚虫方面的研究、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几个方面 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获得HBV标志物(HBV-M)多种组合结果模式.其中少见结果模式难以免疫学的一般原理解释,也不易判断其临床意义.本文5000余例样本例证了少见结果模式的存在,并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重要的结果模式进行了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血吸虫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方法:以日本血吸虫的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为主线,将日本血吸虫的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同时将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辅以临床病例讨论,并总结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与体会.结果:血吸虫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结论:血吸虫综合实验教...  相似文献   

9.
猫作为中型实验用动物,拥有独特的生理学及解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究。 猫可用于制备多种疾病动物模型,在神经系统、降压实验等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猫的实验动物标准化方面虽有所进展,但相对缓慢。 本文主要对实验用猫的应用现状和国内外实验用猫标准化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免疫因子网络的Immune-B模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B方法建立了T细胞因子网络的形式化模型,基于这个模型,能够使用VC程序工具验证从动物科学与医学院得来的实验数据是否正确,然后比较了该模型的动态行为与实验结果是否相符.研究表明,生物学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不可能单纯依靠实验仪器来完全了解生物学规律,而Immune-B模型的使用,可以帮助解决免疫学和其他生物学领域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化学学科在合成与催化、理论与机制、分析与测量等核心领域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更重要的是,化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在与生命、医学、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中焕发出新活力,极大地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本文选择一些代表性示例,介绍了2018年化学在新分子创造、结构表征、催化合成、手性科学等方向的亮点工作,评述了对化学生物学、机器学习在化学中的应用、材料与能源化学等交叉领域的典型成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复杂系统中大量个体的集体行为在社会学、生物学和物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对这些集体行为的研究中,合作涌现和自组织斑图的研究尤为瞩目.基于此,简要介绍国内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基于演化博弈探讨自私个体间的合作行为和相互竞争物种间的自组织斑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生物免疫系统和计算机免疫系统的比较,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机免疫模型.该模型针对计算机免疫系统中自体动态变化比生物体更为频繁的特点,提出了成熟免疫细胞的否定选择机制,并给出了成熟细胞的否定选择算法;同时模型还针对计算机免疫系统中非自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提出了对记忆细胞的动态降职机制,并给出了记忆细胞动态降职算法.将该模型运用于网络入侵检测应用的实验表明,模型具有更强的动态特征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The discovery of innate immune receptors and the emergence of liver immunology (high content of NK and NKT cells in liver) led to the second research summit in innate immunity since the finding of NK cells in the middle 1970s. Liver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threats to humans, and the progress in innate immunology and liver immunology made it possible to re-explain the cellular and mo- lecular immune mechanisms of liver disease. In the past ten years, we have found that innate recognition of hepatic NK and NKT subsets were involved in murine liver injury. We established a novel NK cell-dependent acute murine hepatitis model by activating Toll-like receptor-3 (TLR-3) with an injection of poly I:C, which may mimic mild viral hepatitis (such as Chronic Hepatitis B). We observed that a network of innate immune cells including NK, NKT and Kupffer cells is involved in liver immune injury in our established NK cell-dependent murine,model. We noted that TLR-3 on Kupffer cells activated by pretreatment with poly I: C might protect against bacterial toxin (LPS)-induced fulminant hepatitis by down-regulating TLR-4 function, while TLR-3 pre-activation of NK cells might reduce Con A-induced NKT cell-mediated fulminant hepatitis by blocking NKT cell recruitment to the liver. We also found that the oversensitivity to injury by immune stimulation in HBV (hepatitis B virus) transgenic mice (full HBV gene-tg or HBs-tg) correlated to the over-expression of Real, an NKG2D (natural killer cell group 2D) ligand of NK cells or CDld, a ligand of TCR-V14 of NKT cells, on HBV+ hepatocytes, which leads to an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hepatocytes and is critical in liver immune injury and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6.
当前,突变体已成为功能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文章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在群体遗传变异、自发突变体表型、人工突变体库构建、突变体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拟南芥突变体的研究能促进其在功能、进化上的了解,更有助于其他高等植物的基因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7.
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Tetrastichus howardi species group)属膜翅目,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Hymenoptera,Eulophidae:Tetrastichinae)。笔者详细介绍了该种团的识别特征和8种寄生蜂的地理分布、寄主种类、食性及生物学特性,系统综述了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howardi)和白蛾黑基啮小蜂(T.nigricoxae)2种重要寄生蜂的生物学、行为学、人工繁殖与释放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这些寄生蜂生物学共性与区别的基础上,还探讨了今后应用白蛾黑基啮小蜂防治杨树人工林食叶害虫的研究方向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光合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细菌分布广泛,本身无毒,富含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得到广泛应用。光合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开展了40多年,在固碳和蛋白质表达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阐述了光合细菌cbb操纵子固碳的分子机制和光合细菌作为新型蛋白质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光合细菌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小麦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基因Ph1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该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理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创造和分子标记鉴定Ph1缺失突变体,利用分子生物学及比较基因组学技术,该基因位点被界定于5BL上一个2.5 Mb的区域内,含有一个类cdk基因簇,且在该类cdk基因簇中插入一个亚端粒异染色质片段.细胞学研究显示,Ph1基因通过控制亚端粒的互作启始染色体识别和配对伙伴选择.与此同时,生物信息学揭示,这些类cdk基因与人类和老鼠的cdk2基因高度同源,它们与细胞周期中DNA复制、染色质凝集、碱基错配修复等事件相关.减数分裂时,该基因位点通过"感知"染色体的同源性程度而触发染色质的构象变化,从而控制染色体的配对和重组.此外,小麦中可能存在一种与Ph1相关的类似于酵母中的粗线期检查点机制.预测未来的研究将可能集中在Ph1对染色体同源性的"感知"机制、Ph1的开启与关闭、植物减数分裂重组的忠实性及减数分裂过程的检查点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免疫学中的一个基本数学模型——血红细胞系生成的数学模型.证明了这个含时滞的反应扩散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整体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非负有界性,平衡解的存在唯一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