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中的“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爱德华·布洛提出的,他认为距离介于主体自身和主体感受之间,它是主体产生某种感受的源泉或媒介。借助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分析中西戏剧的表演,发现前者表现为“距离太远”,后者则是“距离太近”。这鲜明地反映在中国虚拟程式化地表演和西方戏剧“第四堵墙”的理论上。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戏剧是从仪式中发展出来的,仪式中的程式化、表演化、性格化的特征,已孕育着未来戏剧的萌芽。最早的戏剧是一种混合型的艺术,它是艺术尚未分化时的产物。中国早期的戏剧形态是三位一体的,是诗、歌、舞等部分组成的。不仅戏剧起源于仪式活动,诗、歌、舞也与仪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最具有戏剧性的是一些宗教舞蹈,特别是那些以述说神的故事或图腾祖先及氏族历史的舞蹈。仪式培养了人类幻想的形象性、艺术的想像力,陶冶了人类激越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人类用象征的、隐喻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情感、渴望和理想。当神话时代渐渐消去,艺术渐趋成熟,仪式就被艺术戏剧所代替。  相似文献   

3.
南戏、传奇的演出与“副末开场”蒋星煜一、“副末开场”及其界称中国古典戏曲在表演艺术上自有其独特的程式,这个问题数百年来一直是戏剧理论家研讨的课题,所取得的成就是丰硕的。笔者认为,这种独特的程式不仅仅反映在表演艺术上,同时也反映在演出的排场、程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廖书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鹅湖论坛”开坛仪式,这是我们建设学习型组织、推进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举措。首先,我谨代表中共上饶市委、市人民政府对“鹅湖论坛”正式开坛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仪式的江西财经大学廖书记以及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文化研究中"仪式"的概念用到消费行为之中,将消费仪式定义为:人们在消费中所遵循的一种以象征物、仪式脚本、扮演角色和观众为主要构成的有连贯性的行为。从而提出消费仪式的构建所需要的五个步骤,最后提出广告符号在构建消费仪式中的重要作用:它将产品变成象征物、唤起或强化消费者角色扮演的欲望、提供仪式脚本、吸引观众并将仪式固定化。  相似文献   

6.
许少民 《世界知识》2023,(23):59-61
2023年11月4日至7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这是2016年以来澳总理首次访华,可谓双边关系发展过程中又一里程碑事件。习近平主席在接见来访的阿尔巴尼斯时强调,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访问,并高度肯定中澳双方走上了改善发展关系的“正确道路”。阿尔巴尼斯也对本次访华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宁玛派“俄巴”是藏传佛教领域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既在固定宗教场所从事宗教活动,扮演宗教师的角色,又结婚生子,从事日常生产劳动以养家糊口,并且参加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各种活动,与普通百姓关系密切。文章以田野调查的民族志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藏文文献资料,对宁玛派“俄巴”的防雹、祈雨、保护农牧业丰收、防止家畜疾病等诸多生产性宗教仪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仪式对于促进生态平衡,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所谓“戏中戏”,是指一部戏剧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它不失为剧作家笔下惯用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戏剧创作技巧、手法。本文主要从“戏中戏”之功用、剧作家热衷使用“戏中戏”之根源、中外剧作家使用“戏中戏”之异同性等几个方面,就“戏中戏”在中外戏剧中的运用这一饶有趣味的问题进行理论性探究。  相似文献   

9.
关于冠礼举行时间,历来是礼学研究中关键而聚讼难已的问题。文章以“再生”神话的知识、视野和四重证据法,在世界范围成年礼举行时节、象征意义与庆祝宇宙重生的庆春仪式的象征性认同关系的通观下,结合中国以庆春仪式实践报本反始的“再生”神话,和新出《日书》文献,重新考察了《夏小正》“二月冠子取妇”的记载,尝试对中国冠礼原初行礼日期及其仪式象征进行新的探讨,试图提供一种化解纷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赵本山及其春晚小品或情景喜剧已经与他们互为拟像。经由对同一种他者的指认和区隔,不同层级的“现代化”主体最终达成了具有包容性的内部认同,而这种他者表象如此易于辨识,如此方便地被调用。在后毛泽东时代,它有着一套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表演程式,从不变化他讲话的口音、词汇和腔调,而且从不让他改变举手投足的姿态,甚至连他穿的服装也几乎从未变过。  相似文献   

11.
神话——仪式学派是神话研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影响至今还在民俗学、文学、戏剧等许多方面存在。我们对这个学派加深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论述了神话——仪式学派的发生和发展,该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和理论特点,并说明了它的学术影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一般地说,悲剧是由“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它要唤起人们的“悲悯与畏惧之情”和对高尚精神的崇敬。它所表现的总是代表真、善、美的社会力量的不幸,“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古希腊悲剧则往往是命运悲剧。第一个崛起在古希腊戏剧史上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与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同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他出身于奴隶主贵族,传说一生创作过90部悲剧和笑剧,其中传世的有7部,在戏剧比赛中获奖13次。他的代表作《被  相似文献   

13.
歌德的作品恰如一台多棱镜,折射出人生五彩缤纷的光芒,其间,狂部歌手的激情、泛神论者的明彻、智者的聪颖与哲理浑然一体,以至人们难以用文学史上惯用的什么主义和流派来简单地界定歌德及其创作。笔者结合歌德的创作实际和有关言论,权且称为“辩证法的艺术”。在作者《大告白的片断》、诸多抒情诗歌特别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浮士德》等作品中,可以说“辩证法的艺术”大致贯穿了歌德一生的创作。爱情,历来是诗人们讴歌的”永恒的主题”.但歌德诗歌所写的爱情从来就没有落入某种模式或单一的主题与概念的尊自。他写由于失恋而绝望…  相似文献   

14.
壮族农村礼俗社会拥有一套以既定程式体现其基本社会关系结构秩序和特定文化价值意义的丧葬制度文化。它以新丧首次葬和拾骨二次葬两段完整的传统仪式完成壮族对个人生命存在意义和群体宇宙存续方式的展示和理解。其中,在壮族新丧首次葬仪式活动过程中,丧葬主体(亲属)、客体(死者)、中介(法师)、场域(灵堂、墓地)等众多仪式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程式相对完整、意义相对独立的社会秩序结构体系,人们以一系列象征性的手段,通过这个结构体系,表达对死者的追念和对生者的关怀,实现个体生命存在形式的转场和社会群体关系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宗教信仰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仪式逐渐走进世俗生活,不再局限于宗教仪式,其他的还包括政治性仪式、市民性仪式、节假日仪式等,每一种仪式有有其相应的内涵,且蕴含着一定的能量。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么建构起一套的法律仪式必定是对民众树立法律信仰,构建法治社会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话剧的源头,早期戏剧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首先冲破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并试图建立以人物死去为结局的反团圆结局,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悲剧意识的觉醒.从“团圆之趣”到“人物之死”,传统戏剧的圆形结构被突破了,人们对戏剧乃至叙事文学的鉴赏情趣发生了改变。早期戏剧为现代悲剧的崛起作出了勇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仪式戏剧的理论回顾,通过简要描述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过程,对该仪式中所蕴含的戏剧因素进行解读,即表演性与虚拟性、神圣性与象征性、群体性与参与性、程序性与情感性。从仪式戏剧的角度认识传统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纳西族文化以及纳西文化传承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对莎士比亚包罗万象的研究中很少有人涉及莎翁的社会秩序观。其实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戏剧是时代的缩影”,人是社会的人,作为最关心人类和社会命运,渴望“向人们倾吐衷肠的”文学家们是无法脱离其社会观的影响而进行创作的.本文试图从剖析莎翁的独特的社会秩序观人手,进而揭示它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之间的关系,为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莎翁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9.
9月7日,香港“查济民/刘璧如”大学生奖助学金捐赠仪式在我校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无论谁写作当代中国戏剧史,他一定不会忽略孟京辉的名字。这位在上世纪90年代出场、活跃至今的导演,以其对戏剧的独特把握为低迷的戏剧赢得了稳定的观众群,使自己成了京城戏剧的一张“名片”。他在为数有限而卓有成效的实验戏剧实践者中,以其不拘一格的形式创造、鲜活奔涌的时代气息及与观众的亲和力,成为实验戏剧中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