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对IPv6-in-IPv4隧道发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基于主动探测的IPv6-in-IPv4隧道发现技术。这对进一步研究IPv4/IPv6过渡时期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当前Internet中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IPv6互联网络的入侵防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络协议具有比IPv4互联网络协议更先进的特点,IPSec协议就是其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IPSec的引进又给传统的网络安全机制带来了挑战.本文将提出针对IPSec协议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网设计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校校园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校园网设计方案。通过硬件升级提供一个高性能、高可靠的骨干网络。运用身份控制以及日志审计提高网络安全性。在出口线路做负载均衡、冗余备份增加网络可靠性。在网络内使用相对应的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可管理性,无线网络用户可以在校园网内任意地方连接到网络。存储方面运用虚拟技术实现冗余备份,保证资料的安全性。通过IPv4与IPv6的双栈与隧道实现IPv4网向IPv6网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4.
随着3G业务的推广,IPv6网络通信协议在3G网络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分析3G网络的安全目标和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后,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协议的通信模型.该模型采用中心协调控制策略,IPv6通过标准化IPSec协议,能最大限度的为网络用户在网络层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5.
Netfilter功能框架下NAT-PT机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中 ,双协议栈、隧道技术和NAT PT是其中主要的三种 ,并由此派生出多种过渡技术 .NAT PT的目的是解决IPv6孤岛与IPv4海洋之间的通信 .介绍了NAT PT机制的工作原理 ,讨论了Linux 2 .4内核的Netfilter功能框架 ,并提出了在Netfilter框架下实现NAT PT机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校园网络设备/机房的管理水平,开发基于以太网和嵌入式的IPv4/IPv6双栈远程监控和主动测量系统,对设备间供电与UPS电源、机房温湿度、设备温度、安全防盗情况、网络性能进行远程监控, 对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方面--延迟、抖动、丢报率进行测量. 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与设计等. 实现了利用低戊醇嵌入式设备通过IPv4/IPv6网络对设备间环境状态和网络性能的智能监测,给校园网管理带来较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一套适合于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网络向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网络过渡的平滑演进方案,以此为据指导建设广西电子政务外网IPv6网络平台。【方法】在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MPLS VPN)技术设计建设的IPv4网络平台基础上,采用IPv4/IPv6双栈技术建设IPv6平面,IPv6提供商边缘路由器技术(IPv6Provider Edge,6PE)和IPv6VPN提供商边缘路由器技术(IPv6VPN Provider Edge,6VPE),实现在IPv6平面建设完成前的政务外网IPv6用户接入,分阶段实施IPv4网络平滑过渡升级到纯IPv6网络。【结果】完成广西电子政务外网IPv6网络平台总体架构、演进路径设计,最终将政务外网建设成为纯粹的IPv6网络。【结论】平滑演进方案提供了一种持续性的业务迁移方式来实现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支持IPv6的能力,并逐步演进为IPv6网络。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网络协议Ipv4的缺点和新一代网络协议IPv6的优势,认为IPv6解决了IP地址匮乏的问题,同时,简化了协议报头,引入了两个新的扩展报头AH和ESP。帮助IPv4解决了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的问题,使IPv6真正实现了网络层安全。  相似文献   

9.
基于NAT-PT的IPv4/IPv6转换网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和IPv6的发展,出现了IPv4网与IPv6网共存的局面。使用NAT-PT、SIIT技术的转换网关可以实现IPv4网节点与IPv6网节点的直接通信。该技术包括3个功能模块:IPv4到IPv6地址绑定、IPv4与IPv6协议转换和应用层协议转换;转换网关是在Linux平台的Netfilter过滤框架相关钩子点挂载转换网关功能模块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监测技术是下一代互联网安全防御体系的关键技术.目前存在的网络流量监测技术大多没有动态预警和控制功能,且不支持IPv6.本文给出了一个可扩展的网络流量动态监测预警体系,该体系基于"流"的监测方式,形成以流量分析、入侵检测和统计报表联动预警控制的动态安全防御体系,能够以串联或者并联方式部署,灵活性高.实验表明,该体系数据获取率高,通过各个模块的联动,有效提高了网络监控实效.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当前网络安全发展的现状,分析了IPv6协议和IPv4在网络安全性上的不同策略,指出了在网络中引入IPv6后带来的安全问题,并尝试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研究了从IPv4到IPv6的过渡方式,包括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以及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重点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①通过在校园网出口增加双栈交换路由设备并使用双栈技术,实现了一条线路同时连接CERNET-9CERNET2网络;②在校内核心交换机上建立ISATAP隧道入口,使校内用户可以通过隧道方式访问CERNET2资源;③在UNIX系统上使用Bind9搭建了基于IPv6协议的域名系统,能同时为IPv4和IPv6网络解析校内IPv6域名。目前,重庆师范大学IPv6网络的基础结构和基础应用服务已经构建完毕,为以后从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做准备,也为没有构建IPv6校园网的学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BGP4路由协议I、Pv6过渡技术,详细论述了BGP4协议在IPv6过渡技术中的应用,给出了在实际组网中运用BGP4协议实现IPv6过渡技术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应用、网络服务和网络需求也日益增多,然而目前IPv4地址资源已经枯竭,同时其固有的诸多局限已无法满足互联网发展要求,而IPv6在地址资源、服务质量、移动性、自动配置能力和安全性等各方面均表现出极大优势,由IPv4向IPv6的升级过渡是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通过双栈协议、隧道技术和NAT-PT转换等策略,在大力推进IPv6试点和应用的同时,逐步实现由IPv4向IPv6升级和过渡,为互联网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IP网络在商用和消费网络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非法攻击所导致的潜在危害将具有空前的破坏性.IPsec提供的是IP的安全性体系结构,并且定义了在IP层使用的安全性服务,对于IPv4和IPv6同样适用.阐述了引入IPsec的重要性,对其系统结构进行分析,说明了IPsec工作的原理;并且给出了基于IPsec的虚拟专业网(VPN)的应用,系统分析虚拟专业网(VPN)的整体结构以及它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校园网的IPv6安全协议分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IPv6报文的安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IPv6必备协议IPSec的AH和ESP机制以及IPSec两种重要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将IPSec安全机制应用到校园网的不同层次中,并结合CERNET2校园网实现了IPv6的架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移动IPv6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IPv6由于其移动性要求而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简要介绍了移动IPv6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移动IPv6中的各种新的安全威胁,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IPv6与IPv4互通技术出现的背景及现状入手,介绍了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并针对NAT-PT网关地址池必须采用IPv4外网地址、地址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出了利用E类地址映射IPv6地址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址池地址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传统的 Ipv4协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入 Ipv6协议的必要性,Ipv4向 Ipv6网络升级的可行途径。阐述了 Ipv4向Ipv6网络升级的目标,实现 Ipv4与Ipv6网络互通信的几个关键技术,并给出了新的与 IPv4兼容的 IPv6地址格式及其相关算法。解决了实现 Ipv4与 Ipv6网络的互通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将基于对象的分布式文件系统Lustre存储集群网络模块,由仅支持IPv4改进为同时支持IPv4与IPv6双协议栈,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与实现方法;测试比较了IPv6与IPv4环境下的系统性能.实验表明,移植前后性能基本相同.考虑到设计的前提是适用Linux系统基本的双协议栈架构,因此本方法适用于其他需要支持双协议栈的网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