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十分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这个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急待进一步开发,环境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是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心,从长远利益考虑,处理好治理与开发的关系,协调环境,资源,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必由之路,也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在环境治理政策方面,注重鼓励性政策,地区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及资源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2.
雷仲敏 《太原科技》2011,(1):27-33,36
介绍了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特征,分析了资源开发地区环境经济损失和补偿,提出了一种环境损失经济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镇江市茅山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行规模经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发展科技教育,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各种农业资源,认真执行人口政策,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秉杰  乔璐 《河南科学》2012,30(8):1153-1156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提出了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西部资源环境及其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压力。本文就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主要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初步探讨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对策,以期能促进中西部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整治。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经济角度,阐述环境及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将会产生重要的环境效果;同时,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发展问题,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要治理好环境问题,就必须协调包括区域经济政策在内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分析了环境教育与经济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分析说明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各种影响,探讨了环境教育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关系,讨论了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开展环境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水土平衡不断受到破坏,给水分的供需和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增添了新的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陕西关中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估研究,提出进一步开发水土资源潜力的设想,以促使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按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匹配与组合,协调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而环境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将使资源耗损加速,并带来环境问题,而改善环境质量又需要发展经济。随着经济持续的增长,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而复杂。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增长及其工业化迅速推进,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空前的资源耗竭、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开发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环境生态学和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理论,以辽宁东部山区为典型试验区,以保护、恢复和重建该地区流域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其丰富的山区环境资源,研究建立一批以“林蛙养殖”、“柞蚕放养”、“林菌、林药、林果、林牧复合经营”、“山野菜归棚”和“庭院宅旁经济”等为特色的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食品开发模式及技术,取得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开发相互促进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位于多个生态区交界位置,该地区生态环境易受损且恢复时间长,由于生态脆弱区的特殊性,位于区域内的城市在响应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时要面临更多的困难.该文选取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2012年—2018年7省2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DEA-Tobit模型对城市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利用ArcGIS对黄土高原地区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可视化.主要结论包括:黄土高原地区城市创新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空间差异显著;时间特征上呈现出效率逐年提高的态势,部分城市创新效率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2018年有16个城市达到区域高创新效率水平.从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来看,教育水平和经济增长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效应,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及财政支出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负向效应.根据结果得出如下政策建议:1) 政府要保证创新技术相关政策落地,营造鼓励创新氛围;2) 切实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3) 建立长期有效环境保护修复机制,保证生态补偿工作顺利进行;4) 关注黄土高原三大工程,创新工程技术,减少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破坏.对生态脆弱区内城市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生态脆弱区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环境保护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环境问题严重 ,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 ,提高环保意识 ,是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沙尘风暴连年发生、水资源日趋紧张、干旱面积不断扩大和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是造成该地区农业生产低且不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03年粮价波动之后,辖区的农业问题再次引起高度的重视。黄土高原作为我国能源-化工-重化工基地,其农业生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历史时期经济社会与生态变迁的相互作用关系中揭示出历史经验教训以及西部大开发确定的发展方针,并在总结已有的农业成功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程中的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青海东部黄土高原区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制约着区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青海东部黄土高原区山洪灾害成因和基本特性分析,提出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与贵州旅游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 ,但同时贵州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因此 ,兼顾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双重目标的生态旅游应成为贵州旅游开发的最佳选择。文章分析了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评估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基于PT-JPL模型的区域尺度实际蒸散发(ET)的模拟结果,结合黄土高原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黄土高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变化趋势,结合CMIP6对未来3种情景下黄土高原的ET、GPP和WUE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1-2015年,黄土高原植被显著增加, GPP和ET分别以每年3.59 g C·m-2和4.39 mm的速率增加。WUE在72.68%的地区呈增加趋势,区域增长率为0.003 g C·mm-1·m-2·a-1。在2015-2100年的3种情景中, ET均呈增加趋势,而GPP和WUE在SSP126中变化不大,在SSP245、SSP370情景中显著增加, WUE随着GPP的增加而增加。WUE结合了水资源的“消耗”和“利用”来阐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成效,植被恢复虽然增加了区域耗水量,但是显著改善了植被覆盖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植被的固碳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整个黄土高原植被的抗旱能力在增强。未来需进一步分析不同树种的WUE,筛选出抗旱性更高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城乡收入差距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造成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体制性因素,包括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部门过度吸取农村剩余、人均占有公共资源的巨大差别、承担改革成本上的不公平、财政体制的城市化偏好、承担税费的巨大差异以及公共产品制度的不同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体制和政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西藏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如何实施旅游业中的生态保护,即生态旅游,是决策者应该关注的重点。文章认为,在开发生态旅游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成本收益分析,只有全面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略谈西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西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探讨了西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西藏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倡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开放性的山地生态经济系统,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生态破坏与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故提出防治生态破坏的基本对策是:停止破坏,恢复林草,大力防治水土流失,走治理与发展同步之路,把优化生态环境与振兴经济结合起来,逐步实现自给型农业、保护型林业和商品型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