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黄培昭 《世界知识》2011,(13):44-46
时下,西亚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仍在持续发酵。作为地区强人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也门总统萨利赫等人的命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困兽犹斗”,似乎是两人当下处境的共同特点,如细加观察,他们又有各自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2017年12月4日,也门前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在与胡塞武装的火并中身亡,中东又一政治强人仓促退出历史舞台。萨利赫是现代也门的统一者和缔造者,独掌大权30余年,2011年受“阿拉伯之春”冲击,被迫下台。但是不同于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流亡、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入狱、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横死、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苟全,萨利赫可谓“全身而退”。  相似文献   

3.
黄培昭 《世界知识》2011,(19):40-41
截至9月21日本刊截稿时,卡扎菲依旧“神龙见首不见尾”。一个月前的8月23日晚,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以下称“过渡委”)武装攻入卡扎菲权力中心阿齐齐亚兵营,卡扎菲政权轰然崩塌。9月16日,“过渡委”成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与此同时,拜尼沃利德和苏尔特的战役仍在持续,并陷入胶着状态,而卡扎菲却神秘“失踪”了。  相似文献   

4.
天颖 《世界知识》2011,(23):56-57
8月23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攻进神秘的阿齐齐亚兵营。自从爆发战事以来,这里一直是卡扎菲指挥作战的大本营,被外界称作“卡扎菲的五角大楼”。  相似文献   

5.
强人国派两位使者来见国王。一个矮矮胖胖的使者说:“我们强人国国王,听说贵国的三位王子聪明过人,特派我们给三位王子送上薄礼,请笑纳。”另一个又高又瘦的使者拿出一金一银两个盒子,又拿出一个口袋,打开口袋。里面装有30颗又圆又大的珍珠。 胖使者像变魔术一样,从口袋里抽出一条黑绸子,他举着绸子说:“我用这条绸子把一位王子的眼睛蒙上,然后有人把珍珠往两个盒子里放,往银盒子里放,每次只能放一颗;往金盘子里放,每次只能放两颗,不许不放也不许多放,每放一次就拍一下手,放完后,蒙眼的王子要根据听到的拍手次数,在20秒…  相似文献   

6.
卡扎菲的时代已经终结。 在北非的沙漠里,卡扎菲曾经是像神一样的存在。他的画像、他的思想也无处不在。这个人和利比亚所有的人称兄道弟,现在,这个利比亚人已经唾弃了这个国家的“兄弟”。  相似文献   

7.
新闻图片     
《世界博览》2011,(7):29-31
卡扎菲很有"女人缘" "卡扎菲正告诉人民,要么管治你,要么杀死你。"卡扎菲昔日老友沙勒加姆曾在联合国演讲时这样控诉道,并将卡扎菲和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与纳粹领袖希特勒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8.
卡扎菲该死吗,该这样死吗 对话:卡扎菲,到底是个什么人 章迪禹(以下简称“章”):10月20日卡扎菲死讯传出的同时,对他的死因就出现了很多说法、疑问和争议。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是死了,而且是以这样的方式死去的。或许对利比亚过去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9.
阎海东 《世界博览》2011,(22):40-43
1993年.卡扎菲用他的大红“斑马”签字笔,在本刊作者与他合影的照片上挥洒出一片红色的阿文:“谨表敬意。穆阿迈尔·卡扎菲”。“你可以卖一百万,”说罢他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美利关系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从利比亚独立建国到卡扎菲上台执政以前,美利关系一直处于蜜月阶段。但卡扎菲上台执政以后,美利关系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它充分地反映了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湘溪 《世界知识》2011,(14):66-66
卡扎菲终于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了!6月27日,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决定向卡扎菲、其子赛义夫和利比亚情报机构负责人萨诺希发出逮捕令,三人被指控在今年2月涉嫌动用国家机器犯有谋杀、迫害等反人类罪。用美联社的话来说,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将"迈出迫使卡扎菲去海牙面对正义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2.
利比亚陷阱     
Gevorg Mirzayan 西方发动的名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在利比亚沙漠中打响,连续数周的空中打击挽救了处在失败边缘的反政府军。但连续的轰炸并没有使卡扎菲下台,甚至也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他。忠于卡扎菲的将领们仍然控制善该国西部地区并且正在与反对派展开拉锯战。据资料显示,与战争刚开始时相比,  相似文献   

13.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1,(18):16-18
卡扎菲时代事实上已结束,新政府虽未成立,但“全国过渡委员会”俨然是当家人的做派。对中国人而言,此刻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在后卡扎菲时代确保中国企业的利益。近一两个月来,“全国过渡委员会”的许多人发表了有关利比亚战后重建的诸多讲话.这些话语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4.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1,(23):48-49
2011年11月初结束的利比亚战争持续七个多月,其最终结果就是终结了延续42年的“卡扎菲时代”,使该国进入前途未卜的“后卡扎菲时代”。按照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此前制定的政治进程时间表:战后一个月内任命临时政府;三个月内通过基本选举法;八个月内选举由200名代表组成的议会  相似文献   

15.
外刊要论     
利比亚:谁在退缩?为什么?GeorgeJoffé(伦敦大学金斯学院和剑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中东与北非问题专家)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同意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展计划并接受核查,此举被称为美国新保守主义和英国外交的胜利,然而卡扎菲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卡扎菲以放弃一项难以实现的计划为  相似文献   

16.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2,(1):71
卡扎菲或被折磨致死而非死于枪击近日阿拉伯问题专家彼得·绍拉图在接受采访时称,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可能是以"民主的名义"被折磨致死的。绍拉图在接受《世界报》得利是致  相似文献   

17.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已查明杀死卡扎菲的少年身份,但他还是未成年人,所以不会让他出庭受审。这名少年是英雄,我们会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相关人士近日透露,一名17岁的利比亚少年用卡扎菲本人的黄金手枪射杀了卡扎菲。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11,(21):8-8
【事件】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这是“阿拉伯之春”中最为血腥的一幕。  相似文献   

19.
萨达姆被捕后,卡扎菲一时间突然成为国际媒体的主角。萨达姆落网后不到一星期,2003年12月19日,卡扎菲宣布利比亚自愿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表示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卡扎菲一向桀骜不驯。与萨达姆一样,他也曾频频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出挑战。他27岁时政变上台,少年得志,狂傲不羁。一本小小《绿皮书》企图给整个世界指明方向,还企图通过一颗原子弹一劳永逸地解决阿以冲突。还在萨达姆与伊朗苦苦交战而使美国暗暗得意的时候,卡扎菲就已经成了美国收拾的目标。上世纪80年代美利多次发生冲突,1986年4月15日美军对卡扎菲驻地的空袭更是震惊世界,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后利比亚与西方关系似乎更是不共戴天。卡扎菲承认,伊拉克战争是导致他这次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原因之一。其实,他的这种转变不是突然的,有多方原因,学者们在下面的讨论中指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的兴趣不仅限于此。萨达姆的垮台和卡扎菲的转变,是一种国际政治动态变化的反映。顺带说一下:去年12月18日,伊朗政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所在地维也纳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今年1月2日,朝鲜允许美国代表团参观朝鲜核设施。6日,朝鲜表示愿意停止试验和生产核武器。———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恩怨得以化解。利比亚又切实按照西方国家的要求放弃核计划并合作反恐,卡扎菲似乎已经摆脱了萨达姆的命运。可2011年北非的变局又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