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煤的加氢液化反应,考察了从中试装置得到的循环油催化预加氢和含硫化氢的反应气体对煤液化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 1.循环油预加氢后能使煤的液化转化率提高约10%。最佳条件为435℃,H_2冷压90巴和30分钟,煤的转化率可达80%,其中沥青烯产率50%,油产率28%,气体产率2%。若在此条件下再添加钴-铝催化剂,油产率可增加到42%。2.H_2S与H_2、CO和Ar混合对煤液化有促进作用,煤的转化率比单独用H_2、CO和Ar高5—10%。3.讨论了煤加氧液化机理。对煤→沥青烯→油这一简化的反应方程式计算了反应速度常数K_1,K_2和活化能E_1,E_2。E_1 16大卡/摩尔,E_3 24大卡/摩尔,与文献符合。  相似文献   

2.
在40℃恒温水浴下用次氯酸钠对2种煤液化残渣进行氧化,将反应所得混合物用滤膜过滤,滤出液依次用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萃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系统地考察了2种煤液化残渣中所含杂原子化合物的分布,为从煤液化残渣中选择性地脱除这些杂原子化合物及提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了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3.
液化煤     
西方工业国为了摆脱对石油、特别是进口石油的依赖,目前正在加紧对煤的液化进行研究试验。日本1974年就把煤的液化作为开发新能源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又成立了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对煤的液化技术进行研究试验。 1979年7月,美国前总统卡特提出10年内耗资880亿美元发展合成燃料的计划,而煤的液化工程是这项计划的核心。在北达科他州的密苏里河谷地带,美国第一个大规模生产合成燃料的工厂正在兴建。美国、日本和西德有一项联合研制煤炭液化计划,研制费为7亿美元,争取1985年投入商品化生产。在煤炭液化的研制中,美国的技术目前领先。它采用的液化技术,一是高温分解法,二是间接液化法,三是直接液化法,而主要是使用直接液化法。据美国石油研究所的报告说,直接液化法在实验中,约有70—90%的煤炭被转化为质量较高的液体燃料。但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间歇式微型高压釜对溶剂和催化剂在我国若干煤种液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液化溶剂的选择中,供氢性大小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要考虑溶剂与煤在结构、组成上的适应性;煤液化催化剂与煤种有一定的适应性,确定一种液化原料煤后,要选择合适的可弃性催化剂,必须通过实验,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哥伦比亚石油研究所宣布,他们正在发展一种便于运输的工业用液化煤技术.哥伦比亚石油研究所是哥国有石油公司下属的专门从事煤炭和石油研究工作的科研机构.根据计划,哥拟通过用输液化煤管道或液化煤船实现将液化煤运送到工业区,替代石油和固体煤作为燃料供应发电厂、钢铁厂和水泥厂.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煤液化产物精制加工研究的最近进展:煤液化产物结构组成的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及采用石油炼制的工艺技术—热裂侣、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和催化重整等。开发高效长寿廉价的催化剂及对精炼工艺流程总体的考虑也是本文论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以甲醇作溶剂用荧光光谱分析煤短接触液化产品的方法。对煤的短接触液化产品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洗提得到9个级分,从9个级分中鉴定出25种组分。为了与煤焦油比较,用同样的方法和操作程序测定了煤焦油,鉴定出28个组分。本文还用液相色谱分析测定了煤短接触液化产品的氯仿洗提级分,所得结果与荧光光谱分析所得结果一致,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合成气气氛下考察了含水量对锡林浩特煤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成气气氛下,煤中适当含水可促进煤在液化过程中的转化。当含水量为7.5%(质量分数)时,锡林浩特煤的液化转化率最高,为84.59%;当煤中含水量较高时,煤的转化率明显降低。此外,煤中适当含水更有利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进行。当含水量为7.5%时,合成气中的CO转化率最高,为26.00%;但随着煤中含水量的增加,CO转化率降至16.93%。通过沥青烯与前沥青烯的红外光谱发现:沥青质中存在大量羟基,煤中的水促进了煤中官能团侧链断裂;但当煤中含水量大于15.0%时,沥青质发生缩聚反应导致煤的液化产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假定在煤加氢液化制造液体燃料的过程中,原料煤和氢均由同一种煤提供。通过热力学计算,比较了我国几个煤种的煤炭在液化过程中液化效率的理论值。计算结果表明,液化效率大约在60~75%之间,其中,按国际硬煤分类的4、5、6、7类煤(相当于我国煤分类法中的气煤、肥煤、长焰煤、弱粘煤等)液化效率高,褐煤则由于含氧量高而液化效率低。  相似文献   

10.
年轻煤溶剂溶胀后加氢液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龙口局洼里煤、新汶局孙村煤为研究用煤。首先进行溶剂溶胀,实验表明吡啶溶剂的溶胀作用最强。溶胀率指标表明溶胀煤结构变得疏松;热重分析表明溶胀煤热分解活性增强。然后对原煤和溶胀煤进行加氢液化实验,通过煤的转化率、液化油产率和煤气产率等指标,表明洼里原煤、洼里溶胀煤和孙村溶胀煤具有良好的加氢液化性能,各溶胀煤比其原煤的油产率均有显著提高。对于所实验煤的基本液化条件进行了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煤制油技术,是把煤炭在高温下加氢、加压、加催化剂,产生粗油,再经过炼化取得汽柴油、液化石油气等液体燃料。目前煤制油的技术路线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称为直接液化,也称煤的加氢液化法,该路线对煤种有一定的要求,变质程度高的煤和惰性组分高的煤不太适合。  相似文献   

12.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馏程为360~380 ℃的新疆黑山煤液化重质油,检测出的主要成分为稠环芳烃及其衍生物,此外还有少量正构烷烃和以酮的形式存在的含杂原子化合物.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煤液化重质油,所得洗脱馏分中质量分数较大的为石油醚洗脱馏分和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2:1)混合溶剂洗脱馏分,表明煤液化重质油的主要成分呈弱极性.各洗脱馏分用GC/MS分析,其可测成分与直接检测相比,多检测出偶碳烯烃、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含氮化合物等,表明合适的预分离对提高GC/MS分析的灵敏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煤油共处理工艺反应特性的研究现状,针对煤快速液化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连续型适合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反应装置,为进一步揭示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过程的规律和深入进行基础研究与工艺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小型高压釜中试验了不同石油重油和催化剂对煤加氢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转化率随石油重油中芳烃含量增加而提高,在试验条件下以红旗煤在羊三木减二线油中加氢的转化率为最高,达到60%,向石油重油添加四氢蔡或甲基萘油馏份对煤液化有利。不同的氧化铁型催化剂对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生成油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其中以山东赤泥为最好,在试验条件下可使煤转化率增加7.4%,油与气产率增加22.4%,沥青烯产率下降15%,此外还考察了九种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根据煤结构的不均匀性及煤液化中包含大量串联和并联反应的事实,提出了一模拟煤液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把液化过程处理为两组不可逆反应的串联(即煤裂解生成沥青烯和前沥青烯;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生成油),其中每组都包含一系列不同组分的平行反应,从理论上可认为这些反应的活化能服从高斯分布。这一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同一煤中各组分液化难易程度的不同,也合理地解释了煤液化中表现反应活化能随转化率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由此得到的理论值不仅和实验数据一致,也和文献值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液化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的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知识,概述了中国煤液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中国煤间接液化技术经济评价中的市场不确定性,建立煤间接液化技术经济分析模型,分析煤间接液化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及影响因素,同时引入表征不确定市场的若干变量,并通过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量化考察市场不确定条件下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经济性以及各风险因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前不确定的煤炭市场条件下,仅当国际油价处于近100美元/桶的高位时,中国煤间接液化才具有低风险的经济可行性;同时煤价变化与煤间接液化装置运行程度对其成本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CS2作为溶剂,对神府和胜利煤液化残渣进行了常温萃取,利用GC/MS对萃取物进行分析,考察产物中各族组分的分布规律,进而比较两种煤液化残渣的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神府和胜利煤液化残渣的萃取物中分别检测到33和22种化合物,主要由大分子的芳烃、脂肪烃和含杂原子有机化合物组成.芳烃包括4-7环的稠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衍生物,其中6环的苯并[ghi]苝含量最高,脂肪烃主要为正构烷烃和取代烷烃,含杂原子有机化合物主要以含氧和含硫元素的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继[9—13]之后,继续研究映象对及映象序列的公共不动点.本文的结果改进和发展了最近Kwapisz[1],Matkowski[2],Cheh-Chih Yen[3,4],Singh,Meade[5],Rhoades[6],Ciric,Barada,Jungck,Das,Naik(见[7.8.14.15]及[19—13]中关于压缩型映象原理的某些重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神府煤为原料,研究了用硫化氢作氢源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进行煤液化过程的可能性.重点考察了气体中H2S(硫化氢)的含量、催化剂种类对煤转化率的影响,并对S在液化油及残渣中的分布以及油品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氢源中加入H2S或全部以H2S取代时,煤液化条件在趋于温和化的同时转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H2S加入量在20%~50%时,转化率可由原来的62%提高到70%左右.实验中还对单独以H2S作为氢源进行液化的催化剂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FeS催化效果高于氧化物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