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1993,(1)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十分重视,早就确定大熊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为了掌握大熊猫现状和变化情况,曾两次组织大规模专项调查,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开展了合作研究和保护,共同编制了《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当1983年大熊猫分布区内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时,林业部和川、陕、甘三省政府以及大熊猫分布地区,地、县、乡政府,都成立了保护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各县和保护区还建立了专业巡逻队、救护队、监测站和收容点,建有各种大熊猫专业保护组织60多个,从事专业保护的人员达千人.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并及时发现和抢救病饿大熊猫,许多地方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承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回顾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的历史 ,对不同山系大熊猫生境选择特点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 ,并在物种水平上对大熊猫生境选择特点进行了归纳 .  相似文献   

3.
从圈养大熊猫生物学特性和个体能力两方面研究了放归个体的特点对其放归后存活的影响,指出了建立类似野生大熊猫生长和行为发育所需环境条件的饲养管理系统是大熊猫放归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放归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中相应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VFP和WindowsNT ,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信息的管理系统 ,实现了对大熊猫人工繁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科学研究活动中原始数据及相关文献的管理 ,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对大熊猫繁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1993,(1)
1869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四川宝兴得到一张大熊猫皮,将它列为熊科的一个新种,定名为黑白熊(Urus melanoleuca).第二年,Milne-Edwards认为它应独立为一新属,改其学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自此,大熊猫究竟属于熊类、浣熊类还是自立门庭,一直争论不休.一派学者认为,大熊猫是高度特化的熊类.早期的研究从它的脑形态、牙型、脚型、尾长以及肾结构等方面着手.近年来又对大熊猫、熊、浣熊及其它食肉动物进行免疫学和遗传学的比较研究,结论是大熊猫与黑熊的距离最小.另一派学者从行为、生态及染色体数目等方面找出大熊猫与浣熊的许多相似点,主张大熊猫属于浣熊科.第三派学者则从胃、牙、肾、肠及生殖器等组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的研究,经过120多年已深入到各个方面,然而关于它的分类地位,迄今仍未取得共识,概分三派.一派认为它是高度特化的熊类,另一派认为它更接近于浣熊,再一派认为它应独立成为一类.古生物学家根据所发现的始熊猫化石,讨论了大熊猫的演化.但大熊猫的祖先到底是属于哪一类始熊,尚待进一步对古今熊类研究,方能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7.
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是强化大熊猫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保护决策水平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大熊猫监测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监测指标不明确、监测方法不统一、监测数据可比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各地监测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充分总结现有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的内容、范围、指标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是分析大熊猫初乳和常乳中差异表达的乳清蛋白.利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首次对一只大熊猫产后第1d和第22 d的乳清蛋白进行初步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成功得到11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种蛋白质与免疫、抗菌有关,包括抗白细胞蛋白酶、溶菌酶C,C反应蛋白.推测这3种蛋白质可能参与大熊猫乳腺或幼仔的防御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可以分析大熊猫初乳和常乳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助于认识大熊猫乳的组成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9.
四川大相岭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1年对大相岭大熊猫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相岭山系有大熊猫栖息地面积353.76km2,数量14只,分布在洪雅和荥经县境内.大熊猫活动痕迹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2500m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大熊猫栖息地内存在多种人类活动干扰,主要有采笋、历史的采伐和公路,分别占调查样方数的23.2%、22.2%和6.8%.与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第二次调查比较,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当时没有大熊猫分布的荥经县现成为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地.大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小,数量最少的山系,需加强该地的保护区建设、大熊猫生境廊道建设及有效控制栖息地内的人类干扰活动,从而避免大熊猫种群的衰亡.  相似文献   

10.
北京动物园产两胎育成两仔北京动物园饲养的大熊猫近年种兽年龄偏高,?性种兽配种不佳.1990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大熊猫繁殖技术委员会研究决定北京西安两动物园合作繁殖大熊猫,北京送雌兽到西安与正值壮年的雄兽"湾湾"配种.1991年初春,北京动物园的雌大熊猫"岱岱"远往西安与"湾湾"交配,140多天后于8月22日21时产1仔.产后"岱岱"顺利抱起幼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还被誉为动物园中展览的"明星".建国后三十余年来我国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繁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创造出多项记录,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在国内外共三十六处动物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开花对大熊猫的影响,建立了具有偏食行为的大熊猫-冷箭竹-拐棍竹三维捕食食饵脉冲微分系统,证明了系统大熊猫灭绝周期解的局部和全局渐近稳定性,并进一步给出了系统持续生存的条件.结论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单一主食竹开花并不会影响大熊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生境以及大熊猫自身特征,同时阐述了汶川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影响.最后,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从大熊猫面临的威胁入手,提出恢复破坏的栖息地、加强生态走廊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观点摘辑     
《科技潮》2003,(3)
在去年有关中国克隆大熊猫专项首席科学家陈大元教授的克隆大熊猫专项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发布后,中国保护大熊猫权威人士和一些著名的研究大熊猫的专家学者对此持不支持态度。他们认为,克隆大熊猫只是个体的复制,不利于物种本身的遗传多样性保护。专家们还认为:正在进行的克隆大熊猫的研究,作为一项科学实验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仅是一家之言和一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动物学界都认为,大熊猫是1869年大卫首次发现的,大熊猫的学名也是大卫定的.但是,大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发现大熊猫的,大熊猫的学名究竟是不是大卫定的?现在动物书上,甚至专门介绍大熊猫的文章里,没有或者很少提及.现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的动物,对它的发展史的探讨有理论意义,因此,写了这篇短文,供讨论时参考.一、大熊猫的祖先大熊猫的祖先,在第三纪时,至今尚无所知.从一定的牙齿来看,与它有关的,可能有鬣熊、印度熊等,但在我国都是发现在北方的;而且它们的齿形,也都与大熊猫的不同,看来它们也不是它的直接祖先.就我们现在已知的化石来看,最早的大熊猫是更新世初期的大熊猫的小种.它已经是大熊猫属.从牙齿的性质来观察,它跟现代的大熊猫来比,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体形较小而已.一般的古生物,它最初发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1984,(4)
自从去年五月以来,举世闻名的"国宝"大熊猫,正面临着竹子普遍开花枯死的食物危机.抢救大熊猫迫在眉睫,大家都在献计献策.作为抢救大熊猫的一个战略行动,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建议,把部分大熊猫东迁神农架,开辟新的栖息地.根据我们多年来对神农架地区考察所积累的资料,结合目前大熊猫的环境条件和生活习性,我们认为这个建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旨在构建大熊猫白血病抑制因子(LIF)RNAi重组质粒,以期进一步研究LIF对大熊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DBM-MSCs)的调控作用.试验设计3组大熊猫LIF shRNA慢病毒pLKO.1 puro-LIF-down干扰载体,通过慢病毒的方式感染PDBM-MSCs,经q-PCR鉴定重组质粒pLKO.1 puro-LIF-down-1抑制效果最显著.pLKO.1 puro-LIF-down-1实验组和空质粒对照组比较发现,LIF mRNA表达水平抑制后能够显著下调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DK2、CCNB2、CCND3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凋亡基因P53、P16、P27、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干性基因KLF4、SOX2的mRNA表达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此次研究成功构建出大熊猫LIF RNAi干扰载体,LIF对PDBM-MSCs的生长和干性维持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大熊猫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干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卵巢囊肿,生长滤泡闭锁黄体化及雄性大熊猫性欲低下,严重影响了大熊猫的繁殖.其原因很复杂,可能与微量元素硒(Se)的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分离筛选大熊猫肠道中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芽孢杆菌菌株,首先对8份大熊猫粪便进行高温水浴处理,利用刚果红平板法进行初筛和复筛,DNS法测定酶活力.结果分离出126株菌株,其中8株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8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株阿萨尔基芽孢杆菌(B.axarquienis),2株西姆芽孢杆菌(B.siamensis),4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实验表明大熊猫肠道中存在多种降解纤维素的芽孢杆菌,其中新发现的有大熊猫源的阿萨尔基芽孢杆菌和西姆芽孢杆菌,丰富了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研究,并为高效生产纤维素酶提供新的菌种来源.探究了大熊猫消化道内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有利于实现高纤维类饲料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